浙江在线01月10日讯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多么温馨的一句话。
特别是有了网络购票,似乎让这句话更加温馨。事实果真如此吗?恐怕没歌词里唱得这么温馨。
网络订票自实施以来,社会舆论并非好得一边倒。的确,有的人从中获取了便利,足不出户便订到了回家的票,有的人虽不是那么顺利,但几经周折,反复尝试,最终也通过网络买到了票,这些皆是“新技术”的幸运儿。但还有些人,网络订票却成了他们的“门槛”,究其原因,有人压根不会网络订票,很多农民工就是典型代表;有人因为网络订票技术不成熟,再加上没时间、抑或没耐心,分不了“这杯羹”;还有些人,由于相关信息缺乏,错过了网络订票。总之,在网络订票上得利的人有,但“摔跟斗”的人也大有人在。这不禁让人感叹:技术的确是把双刃剑。
反过来想想,没有瑕疵的制度、举措是不存在的。网络订票作为异乡客回家的新途径,自然也就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波折,这可以理解。比如,带宽太小,众人去挤独木桥,自然顺利不了;例如,程序复杂,让一些不常接触网络的人感到头疼;再如,网络订票与窗口买票有时间差,让窗口排队买票的人直叫不公……诸如此类,都是双刃剑带来的负面效应。
但即便技术是把双刃剑,也不能成为网络订票不给力的遮羞布,也不能成为旅客回家过年的拦路虎,我们与其怪罪于技术,不如多在制度因素、人为因素上找原因。毕竟,技术是不是一把利剑,与制度因素和人为因素息息相关。只有制度因素具有科学性,人为因素变得人性化,这把利剑才能真正为民谋利。
而反观当下,这把利剑却面临着三种不公。首先是群体的不公。对于一些社会人群,若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网络订票无疑就失去了意义,又有多少外出务工者具备这样网络订票的条件,新举措推出之前,相关部门有没有调查过?其次是信息的不公。传播学中,有一个理论叫“知识鸿沟”,在网络订票上,这一理论再次得到了验证。比如,对于那些知识层次相对较低,或根本不懂上网的人来说,网络订票只是别人的福利,自己只能干瞪眼。本来就不给力的网络订票有没有这样的考量?再次是时间上的不公。通过网络,可以提前12天买票,而要去窗口排队,只能提前10天。这无疑让拼体力去排队的人输在了“起跑线”上。而这一部分人,恐怕还是弱势人群居多。
网络订票,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人先不说,对于忧愁的人不能视而不见。“铁老大”说了,他们正在增加网络订票宽带。可在笔者看来,网络“大道”再宽阔,也充其量是种种回家路中的一条。对于那些不会、不能、不愿,甚至不敢走网络“大道”的人来说,如何让他们走得顺利,更值得期待。
湖州日报 张锋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