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如果给2011年最让老百姓“刻骨铭心”的词汇弄个排行榜,那么“涨价”一词必定名列前茅。在“涨声四起”的包围中,老百姓数着手中的钱着实“犯晕”了!
浙江在线01月11日讯 100元能买什么?如果放在10年前,一张100元可以维持一个人一周正常的生活开支。那么现在呢?不少网友对此也展开了讨论:100元可以买一件打折的T恤;或者在商场买2双棉袜;或者仅仅买一只鸭……
答案归于一点:物价上涨,同样面值的货币购买力下降了。不少老百姓面对“疯狂”的物价,频频感叹:“被增加”的消费,吃不消也伤不起。
脱缰的CPI
3.3%、5.6%、6.5%……自2010年的8月份起,我市的CPI涨幅就像一匹脱缰的快马,一路狂奔到7%,创下了近三年来的历史新高。
是什么原因让物价“疯狂”上涨?市统计局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重的,既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货币信贷超发,也有房价的过快上涨;既有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有输入性通胀。
“流动性过剩推动形成的较强通胀预期,是物价水平持续高企的一个特殊背景。”温州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朱康对表示,去年我市CPI上涨得比较厉害,并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他分析,一方面是由市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造成的,另一方面原因来自于人口结构,众多的外来务工者,加上大量外出人口,带“热”我市的消费。
“差钱”的消费者
菜价涨了、肉价涨了、油价涨了、服装涨了……似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都成了“奢侈品”,流行词“不差钱”也被改口为“很差钱”。
对此,新温州人刘先生深有感触:“我一个月就1600元的工资,加上老婆的也就3000多元。日常开销、抚养子女加上老家还有老人要赡养,不捂紧口袋可不行。”
现在,他们家也只能采取“节流”的方法过日子。以前,餐桌上每隔一两天总会有肉或海鲜的身影,可是物价涨了后,荤菜也变成了一周一两次。
不仅农民工身上的负担加重,就是普通居民面对飙升的物价也感觉承受不起。“猪肉刚开始涨价时,我还没怎么在意,但当后来蔬菜、鸡蛋、食用油等商品接二连三涨价的时候,我就开始犯晕了。”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的杨女士,面对疯狂的物价,直言“很受伤”。
她说,虽然她和她老公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有1万多元,但是家里除了固定的开支和孩子的费用外,每月还要交房贷。杨女士因此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逛商场的次数减少了,上淘宝的频率高了;出去旅游或聚会少了,宅在家的时间多了。”
面对陡增的压力,不少市民都开始精打细算。有的人采取团购、网购等方式来节约开支;也有的人利用商场打折促销的机会,尽量花最少的钱买最多的商品。
降价的企盼
就在老百姓对物价下降“望眼欲穿”时,节节攀升的物价停止了上涨势头,开始“退烧”。自去年10月份以来,我市CPI持续回落,并在11月回归到“4”时代,涨幅创年内新低。
记者走访了我市多个超市和农贸市场,不少摊主表示,去年年末以来,菜价确实有所下降。猪肉比起前段时间,每斤下降了两三元,一些蔬菜也跌进“一元区”。
据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10月份我市食品类价格比9月份下降1.3%,其中水产品、鲜菜、禽类、猪肉价格分别比9月份下降了5.6%、7%、1.8%、0.5%。
“CPI的回落,表明前期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的调控政策正在逐步显现其效果。”朱康对认为,这一趋势还将会持续下去。
不过,他也表示,此次价格出现回落的主要是食品,但这并不代表物价的拐点已经到来。现在的物价仍然在高位运行,未来物价是否能下降还是一个未知数。
来源:温州日报
- 温州宏丰登陆创业板 为温州第10家上市公司
- 温州城市礼品名单出炉 17件工艺品和44个产品入选
- 漂泊10年 安置房仍是半拉子工程 还要等多久?
- 交通文化建设的“泰顺样本”:在山路上放歌
- 110交通类报警增多 临时停车你会留联系方式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