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20,徐先生给快报85100000打来电话:我是淳安县威坪镇河村的,五六年前,大概是杭州一家好心的单位,到我们这里的初级中学来帮扶,共资助了10个学生,我就是其中一个学生的家长,去年我儿子考上了大学,我特别想谢谢他们,可这所中学已经撤并了,校长也调走了,不知道怎么找到这家单位,希望快报帮忙找找。
记者张平核实报道:威坪镇被称为“方腊故里”,位于淳安县西北部,与安徽歙县接壤,距杭州市区近3小时车程,境内山多、水多、田少,下辖44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5.3万人。河村距镇上约有30里路,现有800多户,2000多人。
徐先生是当地人,48岁,家中5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大。很小的时候,由于建造新安江水库,家里其他人迁到了江西资溪县,父母把他留在了河村,由外公外婆抚养。
10多年前,徐的外婆去世,由于外公年岁渐高,他无法安心出门打工,只好留在家里一边务农,一边料理外公的生活起居。慢慢地,家中一对儿女长大开始读书,由于没有多少收入来源,家庭压力骤增。徐的妻子不得不去几十公里外的县城,进工厂做工,一个月挣上几百块,补贴家用。
提起当年,徐的儿子回忆说:“那时家里生活很一般,吃的用的都比较有限,零用钱极少。从小到大,我基本上都在学校寄宿,到了周末才回家。学校比较远,像我上的叶家中学,有10里路,骑自行车要20多分钟。家里总看不到母亲,她都在县城,到了过年过节时才回来一趟,一年也没几次。我一个星期回家拿一次咸菜或酱,带到学校,这差不多就是我一周的菜,食堂里的菜不怎么买,即使要吃,一般也是买个蔬菜。”
这家单位资助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
2006年前后,小徐在叶家中学读初中时,大概是一家单位找到了学校,愿意资助一些家中比较困难的学生,每人每年可获得1000元。在这批接受资助的学生中,小徐是其中之一。
“过去很多年了,具体是什么单位,来的是什么人,怎么找上学校的,老师跟我说过什么等等,这中间的事情差不多忘光了。我只记得和有个人在镇上见过两次面,好像也没怎么交谈,钱也是到镇上去拿的,一共拿了两次,有2000元。还领过一盒黑色水笔、一个文具盒,到底有几个同去的同学也忘了。我记得那时的校长姓钱。”小徐说。
在徐先生的记忆中,这段事情也几乎是一片空白,“甚至连资助者是一家单位还是个人,我也不敢确定。”
去年儿子考上了大学
小徐初中毕业后,进了威坪中学(高中),去年考上树人大学,在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就读。
这几年中,徐先生仍旧在家务农,养猪,照看外公,妻子在县城打工,月工资涨到了3000元以上,小徐的姐姐中学毕业后去了外地打工,家里负担轻了,收入却增加了,境况一下子好转很多。
“儿子大学一年学费需要几万块,但现在家里经济不成问题了,感觉比以前轻松多了。”徐先生说,空下来的时候他常会想起受到别人资助的事,也想去找找这家好心的单位。“想对他们说一声谢谢,不然心里会很过意不去。”
当年的中学校长也想不起来谁资助了徐家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淳安县教育局、民政局、威坪镇政府,对方都说一下子没法查询。
淳安县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说,由于资助渠道不同,县教育局、共青团、妇联、扶贫办、关工委等十几个单位,都有各自的资助单位和个人,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登记系统可供查询。
“愿意提供资助(现金或物资)的单位或个人,先提出资助条件和要求,我们寻找相应的学生对象,帮助联系,最后形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形式。”县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说,他们登记接受资助的共有800多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有,但没有小徐的记录。
叶家中学后来撤并到了威坪镇中,威坪镇中王校长说,叶家中学撤并进来时,带过来的资料不多,没见到资助的记录,无法查询,不过现在接受资助的学生都有记录存档了。
昨天傍晚,记者联系上当年叶家中学的钱校长,初中撤并后,钱校长被调到千岛湖镇上一所中学当校长。钱校长很热心,帮忙询问了当时学校里的教导主任、训导主任,不过对哪家单位曾资助过小徐读书,大家都记不起来了。
“每年都有单位或个人来学校资助学生,有的是通过政府部门,有的是民间团体和个人自己找上门来的,一年总有一两次,学校好像没记录过,找起来比较困难。”钱校长说。据都市快报 记者 张平
- 浙江投1亿元资助基础研究鼓励创新和探索
- 杭州:双证制培训令十余万低学历务工者重温读书梦
- 照顾卧床工友资助男孩 六旬清洁工宁波写大爱
- 江山6名白血病患儿获18万资助 16岁以下患者可申请
- 嘉兴政法系统领导干部读书会22日在海盐举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