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留守工地的兄弟们:想吃一顿杭味年夜饭
2012年01月13日 06:15:51

任行龙写给父母的祝福。李翔摄

   浙江在线01月13日讯 和他们在一起的这几天,虽然吹尽寒风,但心情是快乐的。

  从1月6日起,我们走进余杭浙江一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工地的“架子班”,和留守的民工兄弟一起度过了岁末的最后几天。

  “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是省重点工程。由于工期紧,今年春节整个工程的1000多名工人中有200多人必须留守在工程一线。

  任行龙的架子班组20多人就是其中一批。

  在异乡的春节,留守的工人们怎么过?他们的心里有怎样的新年愿景?他们又有什么心里话想向老家的亲人们说?

  清晨7点,他们就已经在架子上忙开了

  1月9日早上六点半,天蛮冷。

  余杭创新基地、新省委党校西面的工地上,任行龙已经在员工食堂吃完了早饭。

  任行龙高高壮壮的,皮肤有点黑,一看就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果然,任行龙已经在工地上生活了十二年,从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到黄龙饭店改扩建,很多名工程都留下了他的汗水,他也从一名底层小工人成了如今的小班长。

  “十几年建筑工人做下来,除了多赚钱,就是想把工程又快又好地完成。辛苦点,但是工程做得好能拿奖,我们不能回家过年也值得。”

  在进入工地前,任行龙递给我们几顶安全帽,并叮嘱要时刻注意安全。他说,“架子班”的主要工作是在工地上搭建和拆除脚手架,保障工程和维护安全。因此,每天一到工地,他最先做的就是先给班级成员做必须的安全教育,乏味的早课却关系着每一个工人人身安全。

  七点左右,架子班已进入了工作状态,搬钢筋,搭脚手架,安装安全防护网,没有半刻清闲。

  最轻松的搬钢筋,我们却抬得摇摇晃晃

  当我们要求加入他们忙碌的行列时,任行龙拒绝了。他说这个工作危险性很大,不能随随便便就让人上脚手架,“我们长期从事高空作业,面对的危险是常人不能想象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身边的人。”

  我们只能在身边打打下手。有时候帮他们搬搬钢筋,有时候帮忙拉拉水泥车。本以为很容易搬的钢筋,几次让我们抬得摇摇晃晃。

  “一根钢筋有几十斤重呢,你们还是快放下吧,抬都抬不稳,别说搬运了,小心砸了脚。”任行龙看我们模样狼狈,笑着说,搬钢筋对建筑工人来说算是轻松的活,最困难的是每个工程开工时的打地基,“江南潮湿,土质相对疏松,每次挖掘机开挖,或是大雨时,旁边的土堆很容易塌方,要是不及时抢时间把土挖出来,之前挖的很可能都白费了。”

  抢时间,需要所有工人都要跳进泥坑双手和工具并用,“挖一次下来,我们都分不清身上是雨水还是汗水,大家全变成泥人,遇上塌方,还有生命危险。”

  工地上的活干起来乏味又枯燥,但容不得一丝马虎。

  实在无聊乏力了,任行龙他们也会互相开开玩笑,放松一下。

  这个时候,单身的几个小伙子就成了他们打趣的对象。

  “哟,小伙子,老婆本赚够了吧?”

  “喜欢什么样的姑娘啊,我老婆那边有好几个相貌蛮好的,要不要介绍给你认识?”

  ……

  十一点到十二点半,是午饭时间。当天的菜里有大排。

  好几个人都要了大排,然后要了小山包一样的一大块饭。对于体力工作者来说,荤菜和米饭最容易填饱肚子,也最实惠。

  任行龙说,他们的员工食堂伙食还不错的,每餐7元钱有一两样荤菜。但是吃完饭几乎没有午休时间:“工地的活要看天的,白天的时间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基本上要从十二点多做到五点结束。”

  最遗憾的事:没有机会陪伴儿女成长

  “我们十几年下来每天都是这样,现在的条件好多了,晚饭后还能去员工娱乐中心看电视,或和工友聊天打牌。”任行龙笑得很满足。

  任行龙的老家在河南一个小县城,今年42岁。前些年,他把妻子从老家带到杭州,在萧山一家饭馆找了个工作。他的一儿一女,还都在河南上学,每年最多只能见一面。

  去年,女儿考上了大学,17岁的儿子仍在老家读高中。孩子们在任行龙在外拼搏时渐渐长大了,任行龙失去了陪他们成长的机会。

  每当说起孩子的成长点滴,开朗的任行龙有些沉默,“他们俩蛮听话的,我虽然没有花什么时间在他们身上,但好在他们很让我们省心。”

  现在,任行龙不再过着一个人独自打拼的寂寞生活,每周他都去萧山和妻子一聚。两个孩子放假也会来杭和父母团聚。

  “妻子孩子都陪在自己身边,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一年辛苦就为了那么几天。”说起马上就能见到的一双儿女,任行龙忍不住笑意。

  任行龙已经计划好了,要吃一顿有杭州特色的年夜饭。“我从上周就为采办年货开始踩点了。”

  两年没回老家,想对父母说“新年快乐”

  1月8日正好是周日,任行龙进城打算采购年货。

  任行龙说,临安笋干、富春江鲥鱼、黄花菜、萧山萝卜干,这些杭州特产他听过没吃过,正好趁这个机会来看看,“我先来踩好点,等下周和老婆一起来,到时候孩子也来了,可以一起买。”

  任行龙还打算请个半天假去一趟四季青,“我听说里面的衣服很便宜,上次我和老婆去的时候看中一件红色羽绒服,打算等女儿来了买给她,穿着一定很漂亮。”

  现在,唯一让他牵挂的是老家年迈的父母。“我去年春节,因为沪杭高铁嘉兴南站的工程建设赶工,也没有回家。今年又回不了家,有些对不起父母亲,他们都将近七十了,幸好身体还不错,挺想他们的。”任行龙说,父母日夜守着家里的田和房子,就盼望着儿孙回家过年。

  今年不能回家,任行龙将一年攒下的几万元通过邮局汇给了父母。

  在记者递上的白纸上,这个敦厚的汉子一笔一划写下了送给父母的朴实祝福:“身体健康,新年愉快”,祝愿他们能在老家过一个幸福年。

  【记者手记】

  有网友说,民工们其实不担心排队买票,因为这么多年的春运早已让他们习惯,他们害怕的是连“折磨”的机会都没有。

  风风火火的春运将回家的心情提前带到了工地上,可今年的列车却带不走那些留守下来的工人们,他们的心情,除了期盼,更交织着寂寞和无奈。

  水泥森林、万丈高楼,是工人们用艰辛和汗水堆砌起来的。“架子班”的工人,每天要和几十斤的钢筋、高空的危险、无聊的业余生活打交道,肩上的重担是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处的几天,让我看到了他们沾满尘土的工装背后,有苦,有泪,有孤独,有快乐。而这些滋味,在热闹而温情的年节烘托下,益发明显。

  任行龙在和我们聊天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辛苦一年就是为了那几天”。“如果可以回家,挤一点怕什么。希望明年能回家。”面对记者的镜头,任行龙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想起远在河南的父母,他露出牙齿笑了起来。

  即使不能回家,他也要把这微笑传递给家乡的父母,传递给每一个和他一样坚守岗位的留守民工,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他们都能够平安、快乐。(陈淳戈)

  爸妈,身体要健康啊

  46岁的李长勇以前一直在煤矿里工作,2年前才来到工地打工。

  他是全家的顶梁柱,妻子不工作,孩子在读书,而老家的父母年纪也大了。因为“入行晚”,对工地上的生活不太习惯,身体有些吃不消,但是家庭重担又让他不得不干。

  他的新年愿望很简单,希望通过《钱江晚报》,对父母转达一声身体健康。

  多赚些钱,给家人好日子

  冉孟才今年36岁,在杭州打拼二十年。从一天只赚十块钱、粗茶淡饭到现在,生活条件好多了,但每逢佳节却回不了家。孩子都在老家读书,两三年才能见一面。

  新年里,冉孟才的愿望很朴实:“见不到孩子,我就多赚些钱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够过的好!”

  孩子,千万别去黑网吧

  冉孟华是冉孟才的哥哥,今年42岁,来杭二十年,一直在工地上做工。他有两个女儿,都在读初中。以前很乖很听话的孩子,自从学校边上开了“黑网吧”,就常跑去上网。“我的新年心愿是,希望女儿们好好读书,别去黑网吧,千万不要荒废了学业。”

  希望老师能多和孩子聊天

  37岁的黄国东,在杭十年。十年来,他一直在工地上打工,很少有时间回老家。这10年,重庆老家的父母相继离世。幸好近两年来,妻子和孩子们相继到了杭州,他们租了房子,黄国东才体会到家的温暖。

  他13岁的儿子在民工学校上学,“我希望老师能够更加重视学生的教育,能和孩子多沟通多聊天,也希望儿子能够收心好好读书。”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陈淳戈 朱雅婷 编辑: 沈正玺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