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3日讯 “2003年4月5日,我在老家创业失败,带着迷茫与憧憬来到湖州。我开始努力和这个城市接近,发现这儿治安良好,民风平和,环境整洁,过往的文化与历史源远流长。她没有通常对外来人员的偏见与歧视。只要你遵纪守法,诚实做事,都可以获得认可与尊敬……”日前,安徽籍外来人员张林拨通党报热线,告诉记者他就要回家过年了,可是对这个城市有着很多的不舍。因为湖州日报曾经报道过张林在湖城创业的故事,他也特意通过话筒和记者道了别。
一年一度的春运已经开始,整个春运仅全市道路客运量就将达到885万人。春节之前,许多人从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千里迢迢,像候鸟般陆续返乡。和张林一样,他们中有些人对第二故乡——湖州有着浓厚的感情。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在冷冷的冬天听到了暖暖的故事。
“来到这里,收获友情、爱情”
“哎,没想到你会来。”昨天一大早,见到记者时,张林正忙着把1个氦气钢瓶和几大包氦气球放进了车子后备箱,当天,这些气球将被用来装饰湖州江南一品大酒店和湖州师院。
对张林来说,一年中的110多个法定假日都是好日子,他现在“端”的就是喜庆装饰这个饭碗,到了迎新春的节骨眼上,就比以前更忙了。开着前年买的雪佛兰新赛欧,住着100多平米的商品房,接着一连串的单子,张林看起来过得不错,至少和他刚到湖州时完全不一样了。
2003年4月5日,是让张林永远铭记的日子。在安徽老家创业失败后,他只身来到湖州。当时一个人也不认识,身上只有几百块钱,为了解决生计,当了两个月的送餐工。虽然生存问题解决了,但张林明白这并非长久之计, 2004年,他带着一年存下来的4000元钱到福建学习彩球造型技艺。“开始跑业务时有个细节我记忆深刻。”张林回忆说,那时织里国际童装博览会举办在即,他去织里镇政府。一个人都不认识,但组委会热情接待了他,还泡了一杯茶。“你提供的是具体细节上的事情,我们组委会只有4个人,顾不过来的。你可以去找具体负责全案安排的广告公司。”直到今天,张林还记得那几句话,他当时就很感动,因为政府机关比他想象中更加周全和平易近人,所有这些让他对在湖州生活与发展的信心一步步增长。
由此张林开始走进湖州人的生活。结婚、生日、开张、奠基、晚会、展会以及各个重要节日场合,他的彩球技艺崭露头角,得到普遍的接受与喜爱。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张林也结识到了很多湖州朋友。“我这人反应慢,到现在还学不会湖州话,有时对方说得快些,都不大听得明白,朋友们就很体贴地跟我用普通话交流。”张林说,从创业时一个月只能接到一两笔彩球装饰生意,到现在月均四五十笔生意,都离不开朋友帮忙,在他的印象里,湖州人比较重感情,是很值得交往的。
9年多了,人和城市都在发展与进步。从当年的送餐工,到现在有车有房有自己的工作室,甚至还有位漂亮的本地女友,张林早就把自己当成了新湖州人。对这个城市的爱,也让他更懂得反哺城市,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过几天要带着女友回趟老家,不过我很快就会回来的,朋友们都惦念着我呢。”聊着聊着,张林透露了一个喜讯:“今年3月,我和女友要结婚了,到时,我和湖州的关系又近了一大步!”
“住在这里,感受到了温暖”
昨天下午1点刚过,当记者来到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罗师庄时,社区民警马长林刚从外面送春联回来。“快过年了,我们这里有不少外来务工者不能回家过年,今天有空正好给他们送去,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年味。”在罗师庄,没有人不认识马长林,这个常住人口1800人,流动人口18000人的社区,因为有了他,彻底改变了面貌。
“老马,公司今年准备包车送部分员工回家,你这里的火车票也不需要这么多。”聂开生是当地一家电子企业的保卫科科长,他这次是向老马来“汇报”车票的。“每年春运开始,火车票都很紧张,老马都会尽力弄一些票,今年春运开始得早,他这里也压力很大,不过这次他终于能松口气了。”
“我们企业员工有1000多人,95%都是外地的打工者,每年春运很多工人都为回家的车票发愁,老马来了后,我们可轻松了不少。”作为新居民党支部的成员,聂开生对老马的感情很深。“在罗师庄,我们和老马就像一家人,大家都是这个大家庭里的一份子,前几天还一起吃了顿年夜饭! ”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也很不容易,看到他们,我就会想起自己的儿子。”马长林的儿子小东大学毕业后远赴吉林长春务工。说起儿子,他十分动情:“将心比心,能为他们多办点事,他们会感受到湖州的美好。”
35岁的四川人李爱军,绰号“小黑”,他得到老马的父爱不亚于小东。“小黑” 9岁的时候,跟亲戚来到湖州,因为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成了这里有名的小混混,常常纠结一帮同乡在村里寻衅滋事。老马来到这里后,找了这位“罗师庄庄主”好几次,渐渐地,经过多次“交锋”,他被老马的真诚打动,老马又帮他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现在,他是罗师庄200多名平安志愿者中的一员,多次帮助老马化解一起起矛盾纠纷。“没有马警官就没有我的现在,我很感谢他。这里的民警没有把我当外地人,他更是把我当亲人,像自家人一样。现在只要他一句话,我肯定随叫随到。这不马上要过春节了,我来看看警务室里需要什么!”“小黑”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我来湖州8年多了,在罗师庄也呆了5年多,我觉得住在这里很温暖。”说话的是来自北京密云,今年63岁的孙希梅。她是这里一家外资企业的管理者,“我每年春节都要回去,不过走之前肯定要和马警官聊聊天。”说起过年回家,她感触颇深,“刚来这里办企业,就是怕治安不好留不住人,春节一到企业就没什么人了,现在这几年,留下来过年的工人也越来越多,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大家都像一家人,相处得也越来越融洽。”
在罗师庄,记者听不到外地人和本地人这种词汇,用马长林的话说,“把他们当主人、当亲人、当自己人,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和谐家园的大家庭。 ”
“喜欢这里,所以买房安家”
昨天下午3时左右,见到华美时,她正在妇保院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帮小工。“我干的活稍微轻松点,搬搬砖头,推推手推车。”虽然整天与尘土相伴,但是仍然掩盖不住她那姣好的面容。
“我已经三十啦。”当记者称赞她年轻时,华美略显不好意思,她说,自己从安徽来到湖州已经有十三个年头了。当初,朋友介绍她来湖州打工,“他们都说这里地方好,人也好,很太平离家又近。来这一看,果真是如此。”
华美在湖州的第一份工作是跟着一个老师傅做衣服。她说,师傅的店面并不大,但是生意一直都很不错。“因为师傅人很和善,做的衣服又好价格又很公道。”在师傅的“栽培”下,心灵手巧的华美很快掌握了做衣服的各个要领,在成为师傅得力助手的同时,她也逐渐挑起了小店的重担。
“几年下来,最深的感受就是,湖州人特别重情义。”华美一边把砖头整齐地堆在手推车里,一边和记者聊起了她印象中的湖州人。“就拿我们这家衣服小店来说,一般中意我们的老顾客,知道师傅是下岗工人,总会千方百计地再次光顾,还会带来身边的朋友。”为了感谢老主顾,师傅也是本着方便朋友的宗旨,绝不会多收一分钱。“我还记得有一年,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快过年了,师傅为了赶一件衣服,饿着肚子干了好几个小时,连女儿放假回来都忘记了。”
回忆起这些往事,华美不止一次地说,“湖州人真好。”湖州的种种好把她留在了湖州,也把她和同为安徽人的老公“栓”到了一起。“认识他之后,因为要照顾他,所以我也就跟着他在工地上干了。”说话间,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我要收工了,要不到我们的新家去坐坐吧。”“房子在吉山附近,是去年买的,四十多万。”说起这套房,华美喜滋滋地说,现在房价这么高,买了总不会是亏本事。“我们算是真正融入湖州的生活了,今年过年也不回家了。等年后抽空再回去,反正来去也方便。”说着,眼神中满是憧憬,儿子也快读小学了,开支肯定也会跟着大起来。“我和老公商量着存够一些钱后,自己做些小买卖,具体做什么,现在还没想好呢……”
换下工作服、稍作洗漱后,老公也收工了。夫妻俩约好要去附近菜市场买些菜,给儿子做好吃的,为了不打扰到一家人一天中这难得的相聚时光,记者跟他们告别。“下次邀请你到家里来吃饭啊。”临别时,华美真诚地邀请。
短评 融入城市不仅需要身份
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是勤劳的群体。他们将青春、汗水献给了这座城市,而我们这座城市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有人说,给他们一个身份,打破户籍壁垒,他们就能融入城市,成为新湖州人。但问题是,运行多年的户籍政策一直是多方探讨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次,即便有了身份,却没有对这座城市的情感,那也是一群游离于湖州印记之外的“看客”。
在老家创业失败的安徽人张林,2003年来到湖州创业,在经过艰辛打拼后,创了事业、有了房子,最重要的是有湖州姑娘愿意与其度过此生,他在政府部门受到的热情接待,是其愿意融入城市的第一感受,这也是我们整个社会接纳外来务工员所需要做的——摒弃异样眼光。 2011年,湖州已经成立新居民事务所,各项均等化服务正在推进中,同样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
其次是自身要具备创业的能力。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工作不稳定,不能接受连续的、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不利于他们提高生产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也不利于湖州形成稳定的、庞大的、有技术水平的产业工人队伍。目前流动人口既无法承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任,只有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自身感受到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他们才会主动融入这座城市,继而成为新湖州人。
(湖州日报 徐斌姬 许峰 王炜丽 马队)
- 带着爱回家:行囊里的新年礼物(图)
- 宁波:乘客做完手术坐长途客车 一床棉被温暖回家路
- 找不到代驾温岭男子在宁波醉驾被查处 过年难回家
- 春节想自驾车回家,天气怎么样? 周边省市多雨雾
- 团购网抽奖送“男女朋友” 陪着回家过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