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没有恐慌仍有误解 对话金华麻风村最后6名休养员
2012年01月16日 18:51:09

  本月29日是第59个“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这个字眼对经历过解放初期那段岁月的人来说是恐慌的记忆,对年轻一代来说是久远的传说。

  周素君正在给“麻风村”村民钱水有滴眼药水。

   浙江在线01月16日讯 本月29日是第59个“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这个字眼对经历过解放初期那段岁月的人来说是恐慌的记忆,对年轻人来说是久远的传说。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孝顺镇栗塘范村的金华“麻风村”。走进一个简单的院子,同行者中有人恍然大悟,原来“麻风村”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村庄,里面居住的村民也并非正患着麻风病,他们只是因患麻风病而留下了各种后遗症或者身体上的残疾。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方志坚说,“麻风村”是老说法,其实说它是曾患麻风病者的疗养所更恰当。

  日渐萎缩的“麻风村”

  金华的“麻风村”始建于1973年,初建时只有6人,如今也只剩6人。

  金东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个“麻风村”人数最多的时候曾经有30人。后来,有的人病情康复后被接回家,有的人年纪大了,在这里寿终正寝。而根据现在的医疗技术和生活条件,患者也不会再往这里送。所以,“麻风村”的规模正在萎缩。

  如果说“麻风村”是麻风病给那个时代的地方带来的创伤,那它现在正在结痂痊愈。

  据介绍,目前全市范围内的“麻风村”只剩下两个,除了金东区这个,还有一个在兰溪市黄店镇的白露山上,有4名康复者在那里生活。

  “村民”,只是比普通老人多了些畸残

  虽然住在村里的村民均已康复,但是曾经的病患给他们带来了终生的痛苦,他们有的五指不齐,有的面部瘫痪,有的眼睛几近失明。

  今年71岁的余明月因曾患麻风病,腿脚留下了残疾,“天气一潮湿,膝盖就疼得不行”。56岁的吴根荣则因为麻风病患上了眼疾。年纪越来越大,一些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也出现在他们身上。

  患病的历史和后遗症的现实已然无法改变,但日渐改善的生活,让他们感到宽慰。

  余明月说,以前的“麻风村”设在不远处的一个破庙里,交通不方便,房子是危房。2006年,他们搬进了原来的皮肤病防治站,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在院子里还可以自己种菜。后来,这里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平时大家也可以聚在一起看电视。政府发放的补助金从每月185元提高到了550元。看到他们做饭手脚不利索了,主管部门又给他们配备了一名勤杂工。

  对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最担心的还是医疗问题。护理医生周素君说,政府已经让他们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平时有什么小毛病都是她现场给他们治疗,药费全免。

  逢年过节,政府部门和社会上的志愿者也会来到“麻风村”,给他们送钱送物。本月12日,市红十字会、金东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市疾控中心、金东区疾控中心一行,给他们送去红包、大米、食用油。

  老人们说,现在社会上对麻风病还是有误解,尤其是他们这些身有残疾的人,但和开始相比,他们也感觉到了一些变化。以前附近村子的村民把“麻风村”看得很可怕,甚至不肯让他们到河里去取水,现在则能友善地对待他们,甚至向他们发出回家吃饭的邀请,有的村民和孩子也会到院子里来逛逛。

  “村长”,“麻风村”里工作一辈子

  说到“麻风村”,周素君是个绕不过的特殊村民,将她称为“村长”也不为过。从18岁学校毕业开始,周素君走进了这个山坳,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一晃31年。

  每天早上,她都要骑半小时的电动自行车从澧浦家中来到“麻风村”。有的村民因为麻风病的后遗症需要诊疗,有的因为年事已高,出现身体不适也需要她来打针配药。正常情况下,周素君下午5时可以下班,但很多时候她都住在这里。“现在条件好多了,以前得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一大段是山路。”周素君说。

  周素君在医学院校学的是临床检测专业,毕业时,她有不少选择,但她的选择让很多人傻了眼:“我还是去‘麻风村’吧。”这个决定很大程度上是受父亲的影响。周素君的父亲当时就是一位治疗麻风病的医生,平时不仅给“麻风村”的病人治病,还和他们吃同一锅饭,有空陪他们下棋。她认为,不管什么工作都要有人做,自己愿意接过父亲的班。

  “刚到这里的时候,很多病人还没有治愈,的确有传染的可能。”周素君说,社会上的人对麻风病人避得远远的,但医生不能这样,“其实用药一周,就可消除传染性”。

  从麻风病风行的年代到现在,人们对麻风病的偏见一直没有消除。有时候也让周素君颇感无奈:“大家一听到我在麻风病院工作,都觉得很诧异,我坐过的凳子人家都不肯坐了。”

  虽然周素君一开始没有想过在这个地方干一辈子,但越到后面,她觉得越难以割舍。4年前,市疾控中心觉得她在“麻风村”待了几十年,奉献了很多,想把她调到中心上班,但她拒绝了。她担心的是一年后自己退休,有没有人愿意来接这个班。这同样也是村民们担心的问题。“没人比周医生更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了,她要走,我们舍不得,最好等我们都不在了,她再走。”“村民”钱水有说,周素君就像是自己的女儿一样。

  看着村民离去,周素君很不舍,而作为医生,她最大的心愿是这个世界上不再有麻风病。

  金华每年新发麻风病人4~5例

  “近几年来,金华每年新发麻风病人4~5例,基本为外来流动人口。”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结核病防治科主任胡跃强说,金华于1995年就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

  他介绍,关于麻风病防治的宣传还需要进行,世界上的目标是到2015年“消除麻风危害”。不少市民对麻风病仍有恐惧心理,老年人可能是因为经历过,年轻人是因为没见过,他们其实可能都不了解。

  胡跃强说:“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麻风病可以预防,也可以完全治愈。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新发麻风病人不用像以前一样隔离到“麻风村”进行治疗,而是采取在家联合化疗。治疗一周后,病菌即没有传染性,采取了两年的联合化疗后,新发麻风病人畸残发生率已经明显减少。

  他也提醒市民,虽然麻风病发病率已不高,但对各种可疑线索不能掉以轻心,比如皮肤出现白斑、手脚麻木、眉毛脱落、小腿变瘦、足底溃疡等。因为,他们曾发现有病人将这些症状当做普通的皮肤病治疗。如发现可疑症状可到麻风病定点医院———金华市第五医院和兰溪市皮肤病防治医院诊断治疗。

  记者手记

  看着“麻风村”的那些老人身上落下的残疾,觉得对这日渐远去的疾病不甚了解的人,都该去除对它的误解。也许他们将是最后的麻风病患者,应该得到更多的善待和关爱。

  也为周素君的工作感动。在采访中,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什么工作都是要有人做的,我不来也会有另外一个人来。”就是这么一句话,让她像一颗螺丝钉一样,紧紧拧在一个位置上30年。言谈中,她也流露出自己对老人们的感情和爱心,这对她来说不仅是一份谋生的工作。

  总之,在麻风病成为历史之前,我们有必要懂它,因为它影响着我们如何对待身边和它有关联的人。金华晚报 记者 黄晓华 文/摄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编辑: 钱芳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 4000元换来军车驾照 金华一男子酒后飙车致人死亡
  • 明天起,金华市区4条公交线路调整
  • 金华代表团首次小组讨论:校长和车企大佬热议校车
  • 金华电业局发布2011年度优秀QC成果
  • 金华婺城供电局:关注民生,情暖乡村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