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
嘉兴,这个昔日以弄稻侍桑闻名的江南水乡,正向文化繁荣的创意新城迈进。
去年,嘉兴将文化兴市列为“十二五”规划中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既要把文化作为兴市的内容,又要把文化作为兴市的手段。”嘉兴市领导说,近年来,该市文化工作以城乡一体和惠及全民为宗旨,不断挖掘和充实文化内涵,努力提升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大大增强文化感召力,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全面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谋定思动。2004年,嘉兴市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稳妥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目前,嘉兴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并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的荣誉称号。
文化活力由此竞相迸发:原创音乐剧《五姑娘》荣获第十一届文华奖、电视剧《卧薪尝胆》获第二届首尔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大型文献纪录片《红船》公开发行……
今天,文化正成为嘉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免费进图书馆、家门口看大戏、闲暇时跳排舞……无论身处都市还是农村,嘉兴人尽享文化大餐。
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叫响”全国
吃过晚饭,南湖区凤桥镇新篁社区的农民马玉祥总喜欢“泡”在社区图书流通站。他指着图书流通站里4000多册图书说:“这里好比是我家的一个大书房。”
农民在家门口借书看,得益于嘉兴市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嘉兴市领导说,2007年以来,全市探索建立了以市、县两级图书馆为中心,乡镇分馆为纽带,并延伸到村(社区)图书流通站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建成图书馆乡镇分馆54个,基本实现乡镇分馆市域全覆盖。
嘉兴构筑城乡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彩不止于此。近年来,相继建起57家新华书店农村“小连锁”,这些书店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撑,依托各地新华书店和省新华书店集团的图书资源,让农民不出乡镇就能买到好书;大力推行文化共享工程VPN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全面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工作。市、县两级财政总投入2000余万元,初步建成了比较完整的文化共享工程公共服务网络,实现文化数字资源的高度流动和高度共享。2008年,嘉兴市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市”。先后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和美术馆免费向市民开放,让市民零距离亲近文化。
拉起一张公共文化服务网,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近年来,嘉兴市县两级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嘉兴市图书馆、南湖区凌公塘生态文化主题公园等一批高标准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马家浜文化遗址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已动工兴建或正式立项。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嘉兴全市共建有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8个、博物馆28个、电影院19家。
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也如雨后春笋。2007年,嘉兴市设立2000万元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奖励市本级创建省、市级“东海文化明珠”和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截至“十一五”期末,嘉兴72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总建筑面积达12.1万平方米,其中53个镇(街道)被评为“浙江东海文化明珠”;全市建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013个,拥有全国文化先进社区4个,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39个。村级文化设施总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较“十五”期末增加1.56倍。
有了好去处,城乡居民的文化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在嘉兴,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逐渐成为品牌。该市坚持举办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颁奖活动、嘉兴市春节元宵文化活动等节庆文化活动和文艺赛事。为让群众能自娱自乐,嘉兴自2005年起,坚持每年开展“双百双千双万”系列送文化活动,仅去年嘉兴市区广场文艺演出838场次,广场电影放映716场次,戏曲歌舞下乡演出1805场次,电影下乡14056场次。与此同时,嘉兴还通过集中培训、上门辅导等方式,在农村基层广“种”文化,累计完成各类文化培训、辅导班近250期,参训人员1.5万余人次。并建起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1个,下设9支各县(市、区)服务支队和8支市本级直属服务支队,注册文化志愿者人数两千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共提供文化志愿服务约40万小时。
嘉兴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叫响”全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对嘉兴专题调研后认为,嘉兴市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团体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多项重要指标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报告性专著《公共文化服务的“嘉兴模式”》。
摘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冠
7000年人类文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1700年建城史……悠久的历史,是嘉兴厚重的文化底色。
2011年1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嘉兴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底色上再加一笔。
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3年来,嘉兴市共投入15亿元,其中财政投入8000多万元,按照“保其貌、扬其颜、铸其魂、显其韵”的思路,积极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大批历史文化遗迹由此得到修缮,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
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过程,考量了嘉兴对历史文化保护的态度。嘉兴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首先抓制度体系建设。近年来,相继制定了《嘉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嘉兴市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印发了《关于对大运河遗产提前介入保护工作的通知》、《嘉兴市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嘉兴市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意见》等综合性文件,全面实施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同时建立嘉兴市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及其常设机构综合办公室、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并建立名城保护督查机制,成立项目督查组,不定期地对名城保护工作进行督查。
十大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是嘉兴市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实施古城老街保护整治工程、南湖革命纪念地保护整治工程、马家浜遗址保护工程、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名人文化展示工程、镇村历史文化保护整治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挖掘工程、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遗迹保护与利用工程、特色博物馆兴建工程和历史文化研究工程,确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如何延续历史文化的活力?嘉兴的做法是,让老百姓参与保护,并在其中受益。近年来,嘉兴相继开展了“流动博物馆,文物进校园”等展览、活动及各类专题讲座,同时在全市非遗工作系统开展以“学法律、学理论”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干部“双学”活动。嘉兴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347处,其中新发现1830处。完成了各国有博物馆馆藏三级以上文物档案记录和“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所需14600多件文物的影像和文字数据采集工作。继续开展历史建筑普查,公布了一批历史建筑名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共搜集线索95678条,调查项目8979个。
保护是另一种传承。到目前为止,嘉兴市共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2处,省级文保单位54处,市、县级文保单位328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8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2个,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分别为13个、62个、134个和423个,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有8人、17人和60人。《枫山章文懿公年谱二卷》等20种5502册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秀洲区、桐乡市、海宁市、嘉善县、平湖市分别被列入中国民间绘画之乡,漫画之乡、摄影之乡,灯彩之乡,田歌之乡,西瓜灯之乡。目前,嘉兴已初步构建起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多层次保护体系。
文化产业正扬帆
在嘉善文化创意园内,一套雕刻在小小贝壳上的纪念邮票夺人眼球。“多一点创意,就有可能点石成金。”贝雕的主人俞友金说,过去贝雕乏人问津,但他在贝壳上雕刻了世博会会徽和海宝吉祥物后,深受市场欢迎,短短1年多时间里便销售了10万余套。
这就是文化创意的力量。对此,嘉兴人一点不陌生。2005年,嘉兴市委五届七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建设文化大市打造人文嘉兴的决定》,2008年市委专题会议研究文化发展工作,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文化产业因此日渐兴盛,据估算2010年嘉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81.88亿元,占该市GDP的3.56%,基本形成了以新闻服务、演艺娱乐、印刷出版、影视音像、休闲旅游等行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体系。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机制的引导。近年来,嘉兴市先后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和管理。同时,嘉兴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政策意见》,从资金、人才、规划等方面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在市场准入、规费减免、土地供应、企业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等初步明确了优惠扶持政策。值得一提的是,从2009年开始嘉兴设立了每年300万元的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以补助、贴息、奖励的形式,扶持市场发展前景好、文化产品有特色的优势文化企业和重大项目。
眼下,文化产业已成为嘉兴的一道亮丽风景。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嘉兴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创意创新(软件)园等已列入浙江省集聚发展的31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形成了环南湖创意产业带。与此同时,涌现出了嘉广集团、嘉报集团、嘉兴市电影公司、浙江海利集团、浙江麦宝科技有限公司、乌镇旅游开发公司、铁哥们钢雕机构、浙江鸿翔集团等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
让文化企业走出去,嘉兴一直不遗余力。嘉兴市有关部门已连续5年组织企业和产品参加义乌文博会,去年共组织了37家企业参展,展区面积600平方米,作品获金奖1个、银奖5个、铜奖3个。此外,还连续两年组织企业和产品参加深圳文博会。此外,嘉兴有关部门积极申报企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范围。目前,已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企业)1家、提名单位1家,并组织了17家企业、4个园区积极申报浙江省文化产业“122”工程。
走出去的同时,嘉兴还将文化创意企业请进来。自2009年以来,嘉兴市举办了两届长三角动漫嘉年华活动,组织动漫及衍生品的展示交易、动漫产业发展的论坛研讨等,为嘉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加了一把“火”。
- 两会博报:文化产业壮大会有时
- 创造多个行业第一 网络文化产业成金华文化新标杆
- 台州将出台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 海盐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 宁波市委召开会议征求对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意见建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