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7日讯 数以百计的孩子因为一名普通教师,重新打开了求学之门,在知识殿堂里茁壮成长。
这位为资助贫困生,奔波了整整40年,从青丝变成白发,被称为“好妈妈“的人叫廖焕莲。
回首这一段历尽艰辛的助学之路,年近花甲的廖焕莲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微不足道。而且并没有做得特别好。”
40年青春托起一个个梦想
2001年春节过后,龙泉市西街街道牛头岭村的梅丽波因失学天天在家中流泪。梅丽波刚出生时父亲就因车祸丧生,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无音讯,她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廖焕莲知道此事后,立刻联系好当地媒体记者,呼吁大家来帮助梅丽波。随着《奶奶,我要读书!》的报道刊出,梅丽波的上学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
梅丽波上学问题解决后,廖焕莲却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默默流泪:因为为了陪同记者上梅丽波家,廖焕莲错过了最后一次照顾父亲的机会。当时廖焕莲的父亲正在住院,平时都会给父亲送饭,那天因为去了梅丽波家至天黑才回家,没有为父亲送去晚饭。然而就在第二天父亲竟然在医院去世,父亲临终不能守候身边,廖焕莲失声痛哭。
凭着这股竭尽所能永不放弃的韧劲,廖焕莲带动了身边一个又一个的爱心人士加入到了助学行列中来。看着廖焕莲毫不犹豫地拿自己的工资做担保,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学生上学而四处求情时,中国计量学院学生处的老师们被深深打动,破例同意王盛芬先入学再缴费。看着廖焕莲拐着扭伤的脚四处奔走时,一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深受感动,不但拿出4000元给一名贫困生交学费,还亲自驾车将该生送到浙江工业大学报到入学。
40年来,在一个又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身上,廖焕莲一次又一次地倾注了母亲般的爱心。并且,这股爱心从廖焕莲身上扩散出来,涟漪般一圈一圈荡漾开去,汇成一股股强大的力量,托起了数以百计的孩子们求学梦想。
看见孩子读不起书,她心如刀割
1971年,18岁的廖焕莲坐上运木头的货车,又步行了20多公里的山路,从龙泉城里赶往宝溪乡,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
40年后,回忆这段经历,廖焕莲记忆最深的是,当时,她的工资都是乡亲们一角一角凑出来的,伙食都是乡亲们口中省下来的。
有过这段经历后,廖焕莲总觉得,“贫困山区的人们从牙缝里抠出钱来供我教书,我就应该帮助贫困孩子,作为对他们的回报。”
怀着这种感恩的心,助学成为了廖焕莲义不容辞的义务和做人准则。廖焕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喝人一口水,还人一口井!’,这是我父亲生前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如果不这样做,我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时间长了之后,帮助贫困孩子慢慢地成了廖焕莲的习惯和她最大的感情寄托。每当大家追问原因,她总会说,“看见孩子读不起书,我心如刀割”。
以心换取心,以爱赢得爱。在这一张张贺卡上,受助孩子们写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您没有教过我,却永远是我的老师;您不是我的亲人,但比亲人还亲!”当向别人讲起廖焕莲时,他们说得最多的是“廖老师是我们贫困生的好妈妈”。
来源:丽水日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