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经合办的大力指导下,我市国内合作交流工作认真落实省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启动实施《杭州市“十二五”国内合作交流发展规划》,围绕目标任务,克难攻坚,狠抓落实,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市经合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国内合作交流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以实施“十二五”规划为抓手,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今年市经合办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相关文件、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落实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战略为主线,加快推进我市国内合作交流“一主题三体系”建设,即以构建国内引进体系为主题,以推进科学招商引资体系、都市经济圈推进体系、区域合作交流体系建设为重点,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突破700亿元
据市经合办统计,2011年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3766个;到位资金720.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81 %。16个考核责任单位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年全市共引进十大产业项目到位资金310.08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43.03%;引进总部项目10个,完成目标的100%,引进到位资金15.18亿元;引进楼宇项目1381个,到位资金269.78亿元;引进浙商回归项目19个,到位资金21.66亿元;引进省会经济项目1318个,到位资金298.58亿元。
2011年我市国内招商引资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招商项目规模不断提升。2011年我市内资引进协议资金1643.15亿元,同比增长10.23%,到位资金720.57亿元,同比增长10.81%,双双保持两位数增长。在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我市内资项目引进规模也不断提升。1-12月我市平均单个项目引进到位资金1913.36万元。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211个,到位资金335.69亿元,占到位资金总额的46.59%;1亿元以上项目92个,到位资金233.81亿元,平均单个项目引进到位资金2.54亿元。
二是现代服务业亮点纷呈。全年国内招商共引进三产项目到位资金550.79亿元,同比增长12.28%。其中,属于十大产业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到位资金201.68亿元,占三产项目到位资金的36.62%。这些项目中,文创、信息软件、物联网、电子商务四大产业到位资金达到107.16亿元,同比增长21.24%。旅游休闲业到位资金52.16亿元,同比增长53.17%。引进金融业项目(金融、证券经纪与交易业和保险业)42个,到位资金42.36亿元。2011年我市国内招商研发企业及机构引进加速,全年协议引进14个研发机构(中心)项目,总投资113亿元。
三是工业招商增势喜人。2011年全市引进工业项目336个,到位资金151.29亿元,同比增长9.06%。其中属十大产业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到位资金108.40亿元。全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项目全年到位资金25.53亿元,同比增长115.44%,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一大亮点。
四是区县联动成效显著。2011年我市各区、县(市)和开发区之间积极开展联动招商,五县(市)通过市区为其牵线搭桥引进到位资金达到28.34亿元。其中,对口协作招商引进到位资金25.8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29.20%,非对口协作招商引进到位资金2.5亿元。
接轨上海有序推进
一是举办接轨上海系列活动。认真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面推进“十二五”时期和高铁时代沪杭战略合作,市主要领导率杭州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开展了主题为“发展高铁经济、推动转型升级”的交流访问活动。成功举办了2011杭州(上海)经济合作洽谈会暨第二届世界休闲博览会推介会,签约项目32个,引进协议内资109.5亿元,引进合同外资5.23亿美元。二是实施一批合作项目。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规划的通知》,制定下发了《关于杭州市2011年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工作的意见》,排出了全市27项接轨任务,统筹市级有关部门开展项目合作。三是开展长三角专题合作,开展了“幸福圈”研究、农业合作、高端商务旅游等12个合作专(课)题。
都市圈建设深入开展
一是规划正式实施。省政府正式批复发布了《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都市圈专委会牵头分别编制完成了《杭州都市经济圈综合交通规划》、《杭州都市经济圈环境共保规划》、《杭州都市经济圈旅游发展规划》、《杭州都市经济圈工业发展规划》、《杭州都市经济圈金融发展规划》和《杭州都市经济圈“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6个专项规划。二是项目合作有序推进。制定并下发了《杭州市2011年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工作的意见》,排出了30个都市圈合作项目。14个专委会与节点县(市)围绕“七共”原则积极主动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合作交流进一步密切,协调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都市圈交通、产业、民生保障等一体化合作项目有效推进。三是成功召开第五次市长联席会议。11月25日,杭州都市经济圈第五次市长联席会议在我市萧山区举行。会议围绕“总结成果,深化合作;落实规划,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回顾总结了四年来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工作成果,研究明确了下一阶段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审议批准了杭州都市经济圈2012年度工作计划和有关提案,通报表彰了杭州都市经济圈“十大品牌项目”、“十大民生工程”、“八大特色工作”和87名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先进个人,批准了杭州都市经济圈专家委员会组建方案,聘任了专家委员会第一批专家。四是节点县市积极融杭。德清、安吉、海宁、桐乡、诸暨、绍兴等都市圈相关县(市)已出台“十二五”规划,并以国家长三角区域规划和都市圈发展规划为指导,分别出台了2011年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实施意见和相关规划及行动计划,同时积极主动对接各专项规划,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加大了融入力度。安吉县教育局与西湖区教育局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
对口支援积极落实,区域合作成果丰硕,对外服务不断创新
对口支援南充、涪陵工作:共落实对口支援资金757万元。其中,落实对口支援涪陵资金137万元,落实对口支援南充资金620万元,完成公益项目和新村项目6个。山海协作工作方面,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产业项目合作和社会事业领域项目合作,全年举办“山海协作”季度情况分析通报会暨社会事业领域合作项目对接会两次,完成山海协作项目投资资金10亿元,完成社会事业领域项目8个。
2011年市经合办先后组团赴西安参加第十五届“西洽会”、赴哈尔滨参加第二十二届“哈洽会”、赴广州参加广州博览会,达成经济合作项目17个,协议总投资21.75亿元,组织万事利、天堂伞业等一批知名杭州企业参加展览展销,推进浙商(杭商)营销网络建设。
据介绍,2011年全年新登记驻杭办事机构270家,办理驻杭办事机构年检1514家,驻杭办事机构累计达2604家;共为215家来杭投资企业办理了投资入户认证手续,办理户口迁杭认证677人;新审批设立商会5家,累计异地在杭商会(协会)达到28家。实施“外地驻杭机构管理和服务创新”目标,取得社会良好反响。
突出“十大产业”招商推动招商引资稳量提质
市经合办介绍,2012年,我市国内招商引资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浙商创业创新的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进一步突出“十大产业”的招商方向,坚持“联动招商”的工作方法,不断推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
2012年全年的目标任务是,全年完成国内招商引资到位内资700亿元,引进“十大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43%以上,省外引进(浙商回归)质量明显提升。
大力推进浙商创业创新和省外引进工作:2012年要进一步健全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政策体系,优化浙商创业创新的服务环境,加强对浙商创业创新的组织力度,夯实浙商创业创新的各项基础工作;大力推进“三经济一工程”:紧紧围绕我市“十二五”的目标任务,根据杭州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导向,着力抓好“三经济一工程”;大力推进“三招三引”;大力推进主平台招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好“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的要求,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主平台建设,重点发挥好“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两大招商平台的主要作用,着力引进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此外,组织重大招商活动。坚持把搞好重大招商活动作为推进招商引资的工作重点。推进市区联动招商:围绕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认真组织区、县(市)联动招商,努力实现国内招商引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平台共享、成果共享。
贯彻实施国家长三角发展战略:继续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为重点,主动接轨、积极融入。
加快推进沪杭“一体化”:加快沪杭交通、旅游、医保、教育、金融、信息、人才、物流、会展等一体化发展步伐,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水平,形成分工合作、功能互补的基础设施体系,构筑沪杭40分钟生活圈、工作圈、经济圈。
务实推进长三角专题合作:充分发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副主任方的作用,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合作协议》确定的长三角城市合作专题,明确专题牵头(实施)部门,积极组织实施长江三角洲城市合作专题,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共同推动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
谋划举办上海系列活动:及早谋划、选准主题、精心组织,确保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同时,引导各区、县(市)政府和市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类渠道,在上海举办各种形式的接轨活动。
继续推进接轨上海“七共”合作
加快沪杭“一体化”进程
推进规划实施。认真抓好《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实施计划,积极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发挥规划综合管理职能,按照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编制衔接好各城市的“十二五”规划和都市圈综合交通、环境共保、旅游发展等6个专项规划。
开展项目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作用,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落实专委会工作制度,加强区县(市)联动,强化项目协调和执行力度,以组织实施合作共建项目为载体,具体抓好规划的落实。
加强品牌建设。围绕“打造‘杭州都市经济圈’品牌,扩大杭州都市经济圈影响力”这一目标,实施区域品牌共塑共推战略,共享产业、文化、旅游、会展等品牌资源,放大品牌效应,发展品牌经济,促进区域、城市、行业和企业等层面品牌互动,共同增值区域品牌财富。
做好政策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都市经济圈发展的理论研讨,加强对都市圈发展规律的研究,特别是针对杭州都市圈目前面临的一些新的课题和挑战,四城市将分工开展课题调研。建立都市圈的研究交流机制,发挥都市圈专家委员会作用,适时举办都市圈发展论坛。
完善都市圈协调机制
全面实施《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
完成对口支援任务。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对口帮扶四川贫困地区和对口支援重庆涪陵区工作。制订对口支援工作意见,明确对口支援经费,落实工作举措。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重在“造血”的方针,帮助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援建公益事业。
完成山海协作任务。深化特色优势产业合作,推进衢州、淳安山海协作示范园区建设,开展产业项目合作。深化劳动力培训转移合作,完善以山海协作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为纽带的劳动力培训转移新机制,引导推动发达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开展低收入农户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
落实资金和项目
完成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任务
推进全国营销网络建设开展区域经济合作
贯彻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引导我市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利用“西洽会”、“哈洽会”等活动平台,推进项目合作,加强资源和能源原材料领域合作,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在全国建立若干资源要素基地。
大力推进杭商营销网络建设。加强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市场辐射力强的国内大中城市的经贸交流合作,巩固提升传统市场,着力拓展新兴市场,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广泛开展城市间的合作交流。加强与全国经合系统的合作交流和学习研讨,进一步提升杭州合作交流工作水平。进一步发挥友好城市在推进国内合作交流工作中的作用,注重与友好城市的互访交流,形成定期议事协商机制,深入推进与各友好城市的经济社会联系。
创新“两外”服务引导参与杭州经济社会建设
做好驻杭办事机构服务,坚持“服务第一、分类管理、双向互利、资源共享”原则,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外地驻杭机构管理服务的理念模式、手段办法、制度规定和平台载体,主动适应驻杭机构发展的新要求。
做好异地在杭商会服务,进一步强化来杭投资企业、异地在杭商会和杭州在外商会的管理、培育和服务工作,引导商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打响杭商品牌。
做好“两外”党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精神,大力加强两外单位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两外”党建制度,规范落实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不断扩大“两外”单位党的覆盖面。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