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9日讯 面对温州越来越繁琐、越来越昂贵的婚嫁风气,我们不禁想问,温州婚事,究竟是怎样一步步“水涨船高”的?我们所提倡的“简朴”,又应是怎样的理念?为此,记者采访了温州市几位文化界人士的看法。
昔日,办完婚事小有盈余
今日,收回成本还有点难
据温州市民俗专家金文平介绍,就温州以往的传统婚宴来说,讲究的是“红”——台布、新人服装、双喜、蜡烛,都要“红到底”;“全”——全鸡全鸭全鱼,体现“十全十美”的彩头。富与不富,在婚宴酒菜上差别不大,主要体现在给宾客当伴手带回去的“外四盘”的分量上。
“以前结婚酒都是摆在家里,把邻居的场地借过来,不够的话再在道坦里搭个棚。请个厨师负责烧菜,亲友邻居帮忙端菜。至于桌数,一般最多也就十几桌,请的都是至亲好友,准备的酒菜也比较大众化。当天,新人要穿上新做的衣裤,头发也要收拾得光鲜漂亮。”老报人沈智毅向记者回忆了市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婚礼概况,“至于人情,我记得,七十年代,普通市民月收入大概是三四十元,人情则是从5元涨到了15元,也是有点重的。不过,八十年代我们夫妻结婚时,收进来的人情除去婚礼费用,还小有盈余。”
沈智毅说,大概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人情又有了明显上涨。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如果一月有两个以上人情,当月工资就不够花了。到了九十年代,市民生活水平高了,酒店多了,再加上“西风东渐”,婚宴基本都摆在酒店里,礼服、礼仪和菜肴也越来越讲究,婚礼档次和人情都是飞速提升,让人倍感压力。
沈智毅笑称,特别是近五六年以来,参加的婚礼一个赛一个的豪华,有时都替主人家担心收支平衡。“我这两年参加的婚礼,大多数都反映入不敷出,顶多勉强收回‘成本’。家庭比较富裕的可能不在意,家庭条件一般的就吃不消了。”
奢侈,无端浪费太不值
简朴,呼唤更多带头人
“现在的婚礼,形式比以前丰富,气氛比以前热闹,这是进步。学习外地或国外好的方面,和本地特色、传统风俗结合起来,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尝试。最怕的,就是搞得不伦不类又劳民伤财。”金文平说。
沈智毅说得更直接:“现在不少婚礼,给人的感觉就是:闹,俗。”他表示,其实很多人心里也明白,礼仪多花些钱少花些钱,实际效果也没有多大差别;摆了几十桌酒席,其中肯定有些不太熟悉却被邀来吃酒的在暗自抱怨;宾客里嫌弃婚礼喧闹冗长的,也大有人在。之所以做不到简办,还是虚荣和跟风的心态在作怪。
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张声和则进一步分析,温州婚礼的人情风、奢华风,其实是一种畸形消费,“我们绝不应该把陋习当成时髦。”“婚礼只是宣告‘我们结婚了’的一个仪式,而不是炫富和攀比的工具。量力而行,从简从俭,不增加自己和亲友的负担。”金文平说。
张声和还说,这几年,公交车、三轮车或自行车迎亲,把办结婚酒的钱省下来做慈善等低碳朴素婚事不时见诸报端,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只有几个人带头树立新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通过引导和宣传,并且开辟一些婚事新办的新渠道、新方式,比如建立相应的慈善平台,让大家认识到婚事简办、新办的可行性、益处和意义。同时,还要呼吁社会各界的‘头面人物’带头,起到更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让整个社会主流向婚事简办风气转变。”张声和建议。
来源:温州日报
- 温州乐清一村支书占良田建“豪宅” 当事人被免职
- 温州中小学寒假延长五天 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 温州乐清一村支书占良田建“豪宅” 当事人被免职
- 员工返乡人手紧缺 温州汽车美容年内价格翻番
- 温州市档案局楼前一块足球场大的空地 变成了菜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