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9日讯 时间:2012年1月28日星期六阴有雨
地点:沪杭高铁嘉兴南站
昨天是正月初六,春节后的返程客流高峰拉开大幕。记者来到了启用已经一年多的沪杭高铁嘉兴南站,亲身感受到了一个与往年大不相同的“新春运”。
“春运,在改变”
尽管春运返程高峰与印象中熙熙攘攘的场面不同,嘉兴南站宽敞的候车大厅里丝毫不觉得拥挤喧哗,候车的大半座位还空着,也很少见到提着大包小包的旅客,一切显得井然有序。
值班站长汤俊告诉记者:“春节期间高铁发送的旅客量比较稳定,平均每天在4500人次,从1月27日起出现节后的首个小高峰,达到了5000多人次,今明两天将真正迎来节后的返程高峰。”
“春运期间,嘉兴南站还是以‘商务流’和‘探亲流’为主,尤其是省内走亲戚拜年的旅客占到大部分,而‘民工流’则较少,因此春运压力轻一些,不过为了保证旅客春运期间的出行,高铁也增加了一部分临客,在时间上也有所延长。”汤俊说。
不仅仅是候车大厅里井然有序,在售票大厅里排队的旅客也并不多。一部分旅客选择人工售票窗口,另一部分人更愿意选择自动售票机。
“高铁给大家带来的,更多是理念的转变,从最初依赖人工为主,到如今自助式的服务,人们对于交通出行、空间距离的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变,也许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但是它的确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汤俊坦言。
“梦想,在路上”
在出站口,小何和小詹背着行囊匆匆而来,看上去更像是旅行归来的两个年轻人,而不是准备来打工的。小何挎着硕大的迷彩登山包,小詹则背着款式颇为时尚的双肩包,打扮上与嘉兴本地的年轻人没什么不同,不过,这两个1988年出生的大男孩来自于四川和云南交界处的小镇。
几年前,因为听说沿海的这座小城有很多机会,在同乡的介绍下,两个小伙子离开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嘉兴。当年来时坐的是慢车,而这次选择乘坐高铁回嘉兴,一则是因为方便,二则是小何赶着去厂里报到。
小何最早在王江泾的一家沙发厂打工,今年刚刚换了一份海宁的新工作。来嘉兴打工的3年中经历过厂长的苛责,也遭遇过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他觉得,比起老家的落后,嘉兴还是有很多机会。几年工作下来,也结识了不少朋友,希望将来可以在这里做出一些成绩。
同行的小詹春节前刚刚辞去了原来化纤厂的工作,虽然新工作还没着落,但他还是相信应该能找到工作的。问起希望找到怎样的工作,小詹腼腆地笑笑说,最好月收入能有3000元。异乡打拼的生活是艰辛的,幸而这两个从小一块长大的朋友还可以彼此照顾。
为了梦想,有些人选择来到这座城市,有些人选择离开这座城市,不变的是同样对梦想的执著。在小何、小詹回程的同时,嘉兴南站的候车大厅里,比他们年长5岁的冯同学正准备出发。他是王店人,目前在浙江大学攻读生物化工学的博士,去年9月刚刚领了结婚证,家就安在杭州,这次回去正好可以带着父母亲逛逛西湖。“虽然自己准备留在杭州发展,还是希望能够照顾到爸爸妈妈的生活,有了高铁就更方便了。”冯同学说。
“家乡,在心间”
62岁的张阿姨正在耐心等待着开往上海的高铁,这样往返于上海和嘉兴之间,她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了。当她还是青春妙龄时,这个上海姑娘插队落户到海盐的乡村,在那里她找到了自己终身的幸福。如今,她和她的两个子女都住在上海,但逢年过节还是会从上海赶回海盐看望自己的婆婆。她说:“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不过我还是想带他们常来看看,让他们不要忘记了自己的老家。”
而在出站口,老张穿着雨衣戴着头盔在大雨里等着即将出站的妻子和两个女儿。老张专门骑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过来,因为这次他的大女儿要带着刚满月的孩子过来。老张这个四川的汉子在嘉兴摸爬滚打已经整整10年了,之前一直在海盐打工,最近才开始到余新的一家印染厂上班,妻子跟着自己在嘉兴打拼,两个女儿却是常年留在老家。
如今,日子过得稍微宽裕了一些,老张打算把两个女儿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毕竟嘉兴经济发达一些,孩子们过来生活也会好一些,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没好好照顾她们。”他憨厚地笑道。
不多时,老张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陆续从出站口走了出来,他立刻拿起预先准备好的3把伞迎了上去。婴儿暖暖地裹在毛毯里,在外婆的背上酣然入睡,这是他第一次来嘉兴。老张说:“在嘉兴这么多年了,这里就像是我们的家,生活也渐渐好起来,一家人在一起能有个照应。”说话间,一家人坐着电动的小三轮车渐渐消失在密集的雨点里。
采访手记
车站内,这个特别的舞台上永远上演着回归与离别剧情;车站外,南来北往的高铁正将一批批乘客从家乡送往他们工作与奋斗的城市。
从哐当作响的绿皮火车,到贴地飞行的高速铁路,改变的是人们出行的方式;从大包小包拥挤闷热的艰难返乡,到轻装上阵的淡定从容,改变的是人们对于春运的固有印象,却从未改变人们对于家乡的眷念和对于梦想的追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力量,牵引着所有中国人在家乡与异乡间辛苦往返。
幸而朝气蓬勃的高铁,正在改写着中国春运原本艰辛的面貌,而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的故事,也逐渐改变着人们记忆深处的“春运印象”。
嘉兴日报 记者 缪雨
- 春节嘉兴旅游“吸金”11亿 游客高达123.65万人次
- 嘉兴一对母女夜间散步遭抢劫 民警迅速抓获嫌犯
- 春节"相亲" 80后成主力 "剩男剩女"春节不轻松
- 宁波火车东站现返程客流高峰 宁波往各地车票均宽松
- 年初六萧山国际机场迎来春运返程最高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