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来浙江民营经济数据之变 李怡然/制图
浙江在线01月30日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也是杭州一年中的美好光景。
浙江民营经济万人大会就在春天启幕,大大振奋浙商精神。这是时隔8年,浙江再度共襄盛举。
8年来,浙江民营经济走过了一条“立足浙江——跳出浙江——海外并购——转型升级”的清晰路径。
A》》》
浙商多起于草根,具有“拼命三郎”的闯劲,“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从“走遍千山万水、吃遍千辛万苦、说遍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到“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的“新四千精神”,浙商精神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升华,历经危机的磨练获得新生。
不可否认,浙商精神是浙江精神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不断丰富着浙江精神。
进入21世纪,中国已经加入WTO,面对新一轮全球竞争和区域竞争新格局,面对全球的广阔市场,跨过创业期后的浙商们能否再凭浙商精神守业拓展、再创辉煌?天花板已是若隐若现。
2004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领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四川、重庆、武汉考察。其间提出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新战略,这在浙商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一战略的确立,是对来越来越多的浙商向外投资扩张的充分肯定和鼓励,也是为越来越受到资源需求制约的浙商企业指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省委省政府的鼓励以及浙江本地资源的约束,使越来越多的浙商把投资的目光瞄向省外。有位浙江企业家豪迈地说:“浙江缺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浙江最缺的是能源,于是许多浙商北上投资煤矿,去大西北投资开采石油。
B》》》
2004年6月25日,市场等待多年的中小企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在首日上市的8大股票中,浙股“三剑客”——新和成(002001)、伟星股份(002003)、精工科技(002006)耀眼登场,为“浙资板块”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而这三家全部是民营企业。
一晃8年,截止到2011年末,浙江企业在A、B股市场的上市公司绝对数量已经达到225家,居全国第二位;在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也有113家,同样位居全国第二,这其中,民营经济是无可争议的主力军。而一家家民营企业像正泰、精工、伟星也借助资本的优势,走出了一条壮大、做强的浙江民企之路。
C》》》
2008年,金融海啸袭来。具有外向度和民营经济占比“两个70%”特征的浙江,不可避免地成为全国受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最早、影响最深的省份之一。
飞跃集团在危机中脱胎换骨,通过“开放股权”:引入外来资本,增资扩股,来变现股权,进而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从濒死到重生。纺织行业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洁丽雅”在逆境中化危为机,通过超前的品牌意识,2008年其销售额比上年增长72%,稳坐行业龙头。
民营企业也是国际市场的好猎手。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为渡过难关,选择‘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这为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一系列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并购、海外抄底不断在浙江民企身上上演。2010年3月,浙江吉利集团与福特汽车在瑞典正式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集团出资18亿美元,收购后者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2011年,《浙商》杂志推出的“年度中国民企海外并购十大案例”中,浙江民企就占了六席。
D》》》
2011年的秋天,全球经济运行中的风险论调不断加码,浙江首次谋划的邀请全球浙商精英代表聚会,却得到了超乎预期的响应——因为逾千位浙商代表不愿在这场家乡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浙商精英聚会中错失共襄浙江发展、共谋浙江未来,并且与家乡互动发展的良机。
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消逝,邀来全球浙商在此刻聚会,正是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下,吸引善抓机遇的浙商在“创业创新闯天下”之时,为“合心合力强浙江”再谱新曲。
当浙商意气风发寻觅机会之时,亦把目光投向故乡沃土。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浙江迎来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不啻为浙商实现新发展新飞跃提供了重大机遇。
这块土地上,浙江省委省政府大手笔推出的“四大建设”,正在加快调整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搭建“大平台”腾出新空间,强力推动“大产业”由低向高演进,引导转型升级主线贯穿“大项目”,培育重量级的“大企业”。“四大建设”正在成为浙江经济脱胎换骨的主战场。
这里陆续迎来了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历史契机,发展平台、发展水平、战略地位有了新飞跃!
与在浙江的数十万浙商规模相比,省外浙商的规模不可小觑。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国内创业的浙商所创造的销售规模,就接近于浙江全省一年创造的GDP总量。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历程,浙商成为推动浙江改革发展的先行者,促进国家区域统筹发展的生力军,勇闯世界市场的弄潮儿。他们有的主动接轨上海、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的全面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统筹发展贡献力量,还有的搜寻有市场潜力、有资源优势、有技术储备等机会,赶赴东南西北的任何一个角落,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记者 陈聿敏
专家访谈
卓勇良:困难越大,活力越强
2011年12月初,浙江省发展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到温州市泰顺县调研,车快到与福建交界的分水关时,山峦起伏之中,一组整洁美观、富有现代气息的工厂吸引了他的注意。这是当地从瑞安市引入的一家汽摩配企业,全厂总资产3亿多元,200多员工,生产800多种汽摩零部件。
一边是原生态的苍翠群山,一边是信息化的现代企业,卓勇良说,这种强烈的对比,清晰地昭示着浙江的未来。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浙江经济运行面临着很多新的矛盾和挑战。
如何破解难题?卓勇良认为,积极做好两件事:一是正视形势,沉着应对,二是练好内功,重铸优势。浙江经济的微观基础仍然比较坚实,浙江经济正在实施重大战略调整,并在全球金融危机催生下,正在发生着一场快速、收缩性的结构调整,表现为传统产业由于需求下降而较快收缩,现代产业由于内外激励强化而平稳增长,同时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可望较快凸现。
8年来,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成长较快,民营企业整体实力节节提升,成绩令人鼓舞。浙江发展本质上是挑战困难的产物。他认为,历史地看,浙江具有困难越大,活力越强的特点,2012年将是浙江坚实执着推进改革发展的一年。
杨轶清:浙商抓住机会升级2.0版
对于多年和浙商打交道的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来说,他对这些年来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体会:“我感觉从2004年到如今的这8年,浙江民营经济可以说经历了爬坡到过坎,在经历风雨后走向成熟。”
2008年以前,浙江的民营经济可以说顺风顺水,到处接收到的都是鲜花和掌声,以及外界对浙商伸出的橄榄枝,那时的浙商仿佛头上都戴着光环;而在2008年后,浙江的民营经济经受了考验,纵向和横向比较下,“浙江民营经济在竞技场中虽然还在领跑集团,但是领先优势在削弱。”杨轶清说,这主要是国内外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验。他认为,眼下,浙江民营经济正慢慢走向成熟,在从1.0版向2.0和3.0版升级发展。
“在这样一个时期开这个会,很及时,有助于民营企业坚定信心,清晰思路,更是一次聚在一起想办法的大会。”他表示,去年的首届浙商大会倾向于情感文化的交融,让浙商有回娘家的感觉,而这次民营经济大会则更为务实,共同应对2012年复杂形势。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本营,浙商一直被誉为最具企业家精神。杨轶清表示,这时候更需要重新确定民营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优势。首席记者 罗凰凤
- 浙江民营经济万人大会今举行 浙商集结再出发
- 签党风廉政“军令状” 浙江各级法院节后集中上“廉政课”
- 浙江13万军民挥锄添绿迎春早 省党政军领导带头义务植树
- 嘉善民企:走在转型升级的“星光大道”上
- 节后上班第一天全省联动义务植树 浙江再掀造林新高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