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30日讯 浙江省德清县继2009年建立首个公民道德馆后,又把道德新风引向农村,已有42个行政村建起了“和美乡风馆”。这些乡风馆图文并茂地讲解村史、村貌,展示村里的各种“文明榜”,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村落文化和清新纯朴的道德乡风。
春节期间,当地老百姓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前村与村之间比赛修桥铺路,现在日子好过了,就要比“乡风文明”,通过乡风馆这面“镜子”,可以照照自己的公德言行。
德清东部的厚皋村有一位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明星”村民——81岁的陆松芳,以拉煤为生,生活清苦,却乐善好施。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三天,老人向灾区捐出了1.1万元,而赚这笔钱,老人要拉两年多的煤。一年多前,村里在通往镇上的必经之路旁建起了乡风馆,把老人的事迹作为重点放进了馆里。
春节期间,上柏村那间220平方米的乡风馆照常开放, 900多户人家“招待”邻村客人有了好去处。养猪大户朱小勇告诉记者,馆里上榜的“好婆媳”“好儿女”“和美家庭”都是由大家评出来的,“如果评不上,你出几万块钱都挂不上(墙)去”。
近年来, 20多位村民自己掏钱设立了“孝敬父母奖”“助人为乐奖”等“草根奖”,令人倍感亲切。与共和国同龄的老村支书陈泉根说:“乡风馆是一个村的人心所在,是一个村的精神支柱。”
“和美乡风馆”的村史、村貌展也各具特色。在钟管镇东舍墩村,乡风馆引入桑蚕文化和剪纸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素;新市镇白彪村,则展示了该村历史上12名中榜的进士录;在莫干山海拔三四百米的后坞村,乡风馆里陈列着打谷桶、风车、草鞋耙、山袜等古时用过的劳作农具和生活用品,让人倍感亲切,一台老风车上还可以看到“光绪丁酉年”字样……而这些“老古董”都是村民捐献出来的。
23岁的邵晶晶年前刚在外地回村,她告诉记者:“乡风馆既可让人看到农耕文明的痕迹,也使我们这些外出工作的人能感觉到‘根’。”
白彪村大学生“村官”房凯红告诉记者,如今乡风馆成了周边村民讲事明理的样本,谁家婆媳不和了、邻里之间吵架了、孩子闹网瘾不愿读书了等,都会举例说到馆里的人和事。看看本村的古今精英、五好村民等,心也平了、气也顺了。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德清县名蕴含道德含义。目前,全县涌现出各类公民道德先进典型5000多人,其中两人先后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德清县文明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村民身边涌现的先进人物、好人好事对他们最有说服力、最具教育作用,而最让他们津津乐道且充满自豪感的也是本村的文化历史和名人先贤。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杨建华说,“和美乡风馆”使有着历史积淀、又有地方特色且受农民喜爱的草根文化得以传承,既抢救和保护了村落文化,又坚守了道德阵地,如同集聚农村优秀道德文明的“新祠堂”,表面看调整的只是村庄的“小气候”,实际影响的却是社会文明的“大气候”。
(湖州日报 陈芳 余靖静)
- 2011年杭州新发现4例麻风病人 18位病人在德清治疗
- 13.安泰(德清)时装有限公司党支部
- 浙江第五次服务“三农”出版物赠送仪式在德清举行
- 浙江第5次服务“三农”出版物赠送活动今在德清启动
- 13.德清县雷甸镇水产村党总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