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03日讯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缙云县新建镇和源村大筠自然村的“缙云根雕”非遗传承基地,听中国民间雕刻艺术大师陈成科聊文化传承发展。陈成科说:“丽水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绿谷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必将推动丽水文化迎来发展繁荣的新一轮春天。”
“9人与100多人”
“政府对文化的重视,不仅促进了缙云雕刻文化的传承,也带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说起缙云雕刻文化的传承,陈成科告诉记者几个数据,“2010年在非遗传承基地举办了缙云根雕悬雕技艺培训班,只有9个人参加了培训。去年的培训,有100多位农民爱好者参加,系统地学习了根雕悬雕技艺的历史渊源、产生与发展、技艺特征和美学知识等。”
陈成科感慨地说:“如今,传承基地已成了根雕、木雕、玉石雕实训基地,越来越多的人来学技术了,我的10多个学生已经拿到初级职称。政府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让人欣慰,更让人看到了缙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好势头。”
“兴趣要从小培养”
正月初九,陈成科带学生到温州永嘉县的工艺品公司,与工艺大师切磋技艺,并帮学生联系业务,他说:“希望靠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尽快赚钱,提高他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雕刻的用材苛刻、工艺繁杂,决定了木雕艺人势必要成为脑手并举的能工巧匠。”陈成科担忧地说,“目前雕刻者大多数为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理论知识相对比较缺乏,雕刻过程中注重形态而忽略神态。”
针对目前工艺人才的缺乏,陈成科认为,雕刻这行赚钱慢,初期阶段工资低,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的人很少,学校可以开民间手工艺课,从小培养兴趣。
“我相信,这些一定会实现的!”
陈成科说,缙云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好,可以与旅游产业发展齐头并进。例如,在河阳古民居开办手工制品一条街,让各类手工艺人现场制作,比如用毛竹、木材手工编的首饰盒、竹篮子及各类雕刻工艺品肯定很受欢迎。
这样既能让游客参观,增加了解,激发参观者对艺术品的兴趣,促进文化产业的宣传和发展,又能成为缙云旅游的特色。
说到将来的打算,陈成科说:“我有两个愿望,一是成为国家级大师,二是建自己的艺术馆。”摸了摸金奖作品《八仙》,陈成科充满信心地说:“我相信,这些一定会实现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