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这座古老的滨海之城,20世纪曾孕育出包玉刚等一批巨富慈善家。
进入21世纪,这座“慈善之城”的慈善热度有增无减,且变得越来越平民化。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到2011年,宁波市慈善组织仅接收各界捐赠款物一项即累计超过30亿元。门槛低、参与度广、透明度高成为“宁波式慈善”的特点。
为了守护公众的慈善热度,2011年10月1日起,《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开始施行,这在我国副省级城市尚属首例。
神秘人掀起隐形慈善风
在宁波,“顺其自然”是一个神秘而又家喻户晓的名字。从1999年到2011年,每年岁末,宁波市慈善总会都会收到一笔来自“顺其自然”的捐款。13年下来,捐款总额达到454万元。
第一年,“顺其自然”捐了5万元,是当时活动中个人捐赠数目最高的;2011年,“顺其自然”捐了72万元,依旧是年度个人冠军。
据邮局和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归纳,为求“隐形”,“顺其自然”做了不少“保险”——钱是从慈善总会附近不同邮局汇过来的,他“懒”得走一二十分钟的路,不听劝告,宁肯花“冤枉”邮资;根据规定,一张汇款单上的额度超过1万元,汇款者就要用实名,他就填写多张汇款单;捐款人地址是空地名,署名则在“顺其自然”“顺其”“其然”间变化。
神秘人曾给宁波市慈善总会来信,上有一句话令工作人员感触尤深:“坏事不做,好事不说,顺其自然,愿善事奉行。”
当地一位关注慈善领域的记者滕华说,“顺其自然”起初或者是市民猎奇的谈资,但是在这个神秘人的“催化”下,参加慈善捐款逐渐变成了街坊邻居的一种“时尚”。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通过邮局、银行或者上门隐名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的就有380人次,金额约220万元;2011年前11个月,隐名捐款的有170多人次,金额约191万元。落款处,写着“无名氏”“杨氏父子”“郑女士”“妙音”……
来宁波慈善总会捐款的还有个“月月捐”(即每个月固定捐款)群体,其中有位署名为“普通人”捐款者,从2008年12月起每月通过邮局捐200元。
透明和规则是支撑平民慈善的内生力
2011年“郭美美事件”发生不久,正值宁波开展一年一度“慈善一日捐”活动,组织者和媒体心里都很“没底”。但当日的数字又创新高,打消了众人的疑虑。
“人无信不立,宁波慈善的公信力,还是来自于慈善组织自身的规则意识。”滕华说,据她观察,宁波老百姓觉得,慈善活动账目公开透明,而且受助者常常就在他们身边,帮人帮得实在。
“隐性捐款群体虽然行善不图扬名,但肯定非常关注善款是如何善用的。”宁波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蔡怀书说,通过媒体向公众通报善款去向是宁波慈善总会的常用手法。
“爱心同盟”是宁波近年来成长速度极快的草根慈善组织。从2008年到现在,实名注册成员已超过2000人。这个主要依托QQ群、BBS等互联网手段来呼朋引伴献爱心的组织,曾创下一个晚上募集26万元的“草根速度”。多位患白血病、心脏病等的寒门子弟,在他们的帮助下获救。
“爱心同盟”发起人“爵士乐”(网名)说,要做好事,必须要经得起监督。譬如“爱心同盟”的账户,由多人联合创立,要提款必须多人到场;账目公布通过网络实时更新;搜寻到求助信息后,会先派出调查组去核实,确认后再发起捐款;捐助过程中也是全程跟进,保证善款用在刀刃上。
2002年从老家来到宁波务工的“绿衣”,在宁波当地BBS“东方论坛”上发现了“爱心同盟”,起初,他只是尝试性地捐款,“两年观察下来,感觉这个慈善组织的钱款流向很透明,我希望能再多做一些事”。最近,他加入了“爱心同盟”的核心团队。
贵州籍土家族务工者孙鑫,因出生9个月的儿子被查出患先天性心脏病,负担不起诊疗费用,在网上发出求助信。“爱心同盟”核实后,募集了数万元善款。孩子治愈后,孙鑫申请加入了“爱心同盟”。他说:“帮助别人,我没有钱,但我有力气。”
慈善立法,再次先行一步
在宁波,不少人已从受助者变成了参与者。一位曾就读于宁波大学的重庆男生,曾受宁波慈善总会“彩虹助学行动”资助,毕业后他回到重庆当“村官”,月收入不过2000元,却坚持每月汇200元给母校,指定捐给需要帮助的学弟学妹。
为了守护“爱心之城”,2011年10月1日,《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开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副省级城市首个获批的慈善事业促进条例。
该条例规定,募捐组织应当在募捐活动结束后20天内将募捐情况向社会公告,并报民政部门备案,便于公众对募捐全过程的监督。同时,慈善组织和其他募捐组织接受捐赠后应当出具捐赠专用收据,并将受赠财产登记造册。而慈善组织在募集资金使用计划执行完毕后30日内,应当将其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布,并报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备案,同时接受审计监督。
记者补记:在日子富起来的同时,宁波市民对慈善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忱。这些默默无名的普通人,力所能及地捐赠善款善物,细水长流地表达爱心,不为名利,不求闻达,更不求回报,把慈善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追寻着内心的平静。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慈善大厦才有了坚实的根基。(记者柴骥程、余靖静)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