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嘉绍跨江大桥。 (首席记者袁云摄)
编者按:绍兴市第七次党代会将于本月下旬举行,为振奋精神,鼓舞干劲,更好地迎接党代会的召开,本报特从今天起推出“喜迎党代会”专栏,对我市五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绍兴、和谐绍兴,努力开创绍兴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成就进行较为系统的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浙江在线02月06日讯 追溯绍兴过往五年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堪称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三年建设计划”为载体的一批公建项目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绍兴这座城市的起点与支点——既为经济触底回升提供动力,更提升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力。
2011年,包括嘉绍跨江大桥、杭甬客运专线、绍兴港以及镜湖、滨海、柯桥等地大量的公建设施,虽然尚未正式完工,但毋庸置疑,2003年以来最大的这波基建热潮,完成了绍兴内外格局的重塑。
“一个区域的命运,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回望一系列重大项目决策报批、动工建设的全过程,绍兴人应该庆幸自己没有错失这个机遇。
节点:2008年12月14日,嘉绍跨江大桥正式动建。
微评:“错失一个机遇,就将落后一个时代。”嘉绍大桥等一系列工程的开建,意义不在于其投资的巨大及技术的复杂,而在于一座城市为提升区位优势的努力得到了最终圆满。
2008年底,时值金融危机肆虐。争论三年之久,嘉绍大桥动工日期迟迟未决。市委书记张金如,市委副书记、市长钱建民密集开会,每周督查进展,“如果不是当时市领导下死命令,工程也许还要再拖个一两年。”有关人员回忆。
争取一座大桥,为的是争取一座城市的未来。过去五年,很多这样的节点值得铭记。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的绍兴,以交通重点建设为载体,打造出一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但事实上,从“走廊式”到“枢纽式”的跃进,不仅仅是交通人的一个理想,更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能级跃升梦想。
2009年,绍兴交通投资额首次突破70亿元,2010年达到75亿元,2011年突破8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间,包括嘉绍大桥、绍诸高速、31省道绍大线北延绍兴至萧山段、杭甬客专绍兴段及绍兴柯桥站、铁路绍兴东站及货场迁建、绍兴港中心作业区、329国道绍兴境内改线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建。
承接浙江省提出的建设大港口、大路网和大物流“三大建设”目标,绍兴提出大路网、大港口、大物流、大铁路“四大战略”,并启动杭绍台高速公路(含钱江通道南延工程)、杭绍甬高速绍兴段等重大对外交通工程前期,包括绕城高速公路、城市三环线、中心城市各片区及绍兴滨海新城之间的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被提上规划日程。
2011年底,绍诸高速正式通车。与嘉绍跨江大桥同步开建的这条“最美高速”,实现了绍虞组群、新嵊组群与诸暨组群之间全区域“半小时”通城的“同城效应”,帮助绍兴由东西向过道城市向区域枢纽地位的提升。
5年来,正是这样的一系列工程,推动绍兴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长三角南翼。
节点:2010年5月21日,绍兴市奥体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正式开工建设。
微评:过去五年,通过一系列重大公建设施建设,绍兴大城市实现“北进”、“西连”、“东拓”,大城市格局的成形,接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短板”。
2009年新春上班首日,市委书记张金如轻车简从,沿群贤路一路西行,看着窗外广袤的田野,他作出判断:“建得好,镜湖就是绍兴大城市的中心纽带,建得不好,镜湖就是‘三大组团’对接的现实阻隔。”生机盎然的“绿心”,由此开始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轮建设热潮。
古城市政项目为何迁址镜湖,高教园区为何选址镜湖之西,高铁绍兴柯桥站为何舍近求远,市县为何共建大型体育场?轰鸣的桩机声中,许多普通市民心中的问号逐一得到解答,“绍兴问题的症结,归根到底在城市化滞后。”市长钱建民说。
镜湖新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正在于绍兴人意识到,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与绍兴中心城市规模偏小、影响力和辐射力有限、区位优势弱化有密切关联。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一再强调,“三片融合、中心崛起”是做大绍兴中心城市、增强绍兴发展后劲的关键和希望所在。
2011年底,记者驱车一路向北,总部园区、高教区块、高铁区块等城市综合体已经渐次崛起,一个未来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雏形初具。从柯桥片区出发,包括道路交通等在内,与高铁周边区域及镜湖新区的对接重点工程就有六项。
在中心城市“三大组团”加速对接的同时,新昌县与嵊州交界的塔山合成工业园区内,国际物流中心(海关监管点)大楼等一批公建设施已经完成建设,一个“跨行政区域城市”正在这里加速崛起。而在诸暨、上虞等地,通过基础设施的强势投入,一座座现代化新城相继崛起。
一条“产城联动”的路子,由此在绍兴得以实现。2010年7月以来,仅仅通过一年多时间建设,滨海新城核心江滨区37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初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十路三桥”、“四路一区”等基础设施在内,总投资达到52亿元。城市,由此成为绍兴经济最强大的内生动力。
节点:2011年2月,耗资逾5亿的曹娥江引水工程正式竣工。
微评:翻开绍兴重点项目建设表,民生和谐始终是投入遵循的主线之一。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更将“民生改善”列为“三件大事”之一,与新型城市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列作为安排重点建设的标尺。
2007年8月,香港理工大学学生印娴婷,以大学生记者的名义来到古城。“绍兴河水并不如我想象中清澈。”她在采访时任绍兴市长的张金如时说。
张金如并未回避这样的质疑。“我们要通过数年努力,实现市民能在家门口游泳的目标。”在绍兴推出的一系列综合治水措施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工程是,把远在数十公里外的曹娥江水引入古城,实现内河“一江活水。”
过去五年,绍兴人在水和空气这样的民生投入上不遗余力。清水工程、鉴湖整治、六湖建设……在整个“十一五”期间,水利重点建设投入达到97亿元。2011年,位于袍江新区越兴路袍江大桥脚下的绍兴第二水厂一期工程建成,与汤浦水库、曹娥江、宋六陵净水厂形成“两源两厂”迂回互补供水格局,使绍兴年供水能力达22.3亿立方米。
统计显示,过去5年,我市实施的重点建设中,仅道路拓宽延伸、桥梁修建以及相应的给排水、排污、管道煤气铺设等民生建设,每年投入的资金都达数十亿之巨。
包括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小学校舍改造、农贸市场改造、地下停车场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等,一系列民生重点建设工程的铺开,使绍兴城市承载力及民众生活质量实现了亘古未有之改变。
- 一手抓重大项目一手抓生态建设 杭州湾新区两手抓
- 衢州电力局“国家电网”品牌建设进程加速
- 推进国际物流岛建设 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力争3亿吨
- 用"标准化"助推"现代化" 浙江积极推进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
- 温州5年内重点建设十大文化项目 打造文化中心城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