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祥龙起舞闹元宵 记者探访“处州第一龙”
2012年02月06日 11:17:54

 

  二月三日晚,莲都区雅溪镇元宵灯会上的板龙,赢得了全场阵阵掌声。记者 雷宁 通讯员 余俞乐 摄

  2月4日晚,云和县城板龙闹元宵。云和县素有元宵舞龙的习俗,今年恰逢龙年,红光、高胥等村庄精心制作了百节板龙走街过巷闹元宵。记者 雷宁 通讯员 刘海波 摄

  龙腾“石城”闹元宵

   浙江在线02月06日讯 “三十看焰火,十五闹龙灯”。在素有“石城”之称的缙云县,从正月十三开始,各个乡镇的元宵灯会就提前开“闹”。今年,最为抢眼的莫过于在元宵节前后欢腾在缙云城乡各地的板龙。

  昨日傍晚5时许,华灯初上,火红的灯笼沿街挂起,壶镇镇的街头巷尾便开始拥挤起来。来自应庄、中兴等村的板龙涌进了人潮,盛装的鼓乐队在前开路,后面,龙珠滚动,排灯两立。长达100余节的板龙摇头摆尾,变幻莫测,时而化作一条腾跃的长龙,时而是一条盘旋的龙,光影闪烁,鞭炮齐鸣,一派热闹景象。

  群众迎龙灯的热情迸发,一些多年没有舞龙的村庄也操起了“老把式”。在胡源乡章村村,一条有着128节“身躯”的板龙动员起了全村的男女老幼,家家户户齐上阵。“春节刚过,大家就忙着操办舞板龙的各项准备工作,今年,我也赶上舞板龙了!”参加舞龙的青年章家榜兴奋地说,村民们将游走三四里山路,舞板龙闹元宵。

  多年没有舞板龙的五云街道周村今年也舞起了长龙。“元宵舞龙不仅要营造节日的氛围,还要给群众带来一种文化的感受。”该村的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已经有七八年没有舞板龙了,今年村民们重拾传统习俗,崭新的“周村祥龙”共有212节,有400多米长,周边村镇的群众都慕名赶来观看。

  记者从缙云县公安局了解到,由于恰逢龙年,缙云县龙灯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多,仅板龙就有40多条。今年全县迎龙灯活动集中在正月十三至十六,公安部门已及早对安保工作进行了部署,确保元宵活动有序进行,让群众安全享用这道民俗文化大餐。

  记者 胡雪峰 卢庆红 见习记者 叶波

  探访“处州第一龙”

  近日,记者一走进云和县浮云街道前巷拦街殿坪,就看见窄窄的佛殿前挤满了人。打造型、糊纸、上画、布灯、写帖……大家正紧锣密鼓地为“云和祥龙”闹元宵作着最后的准备。

  “云和祥龙”全身共有110节,全长280米,曾在2005年全市舞龙比赛中一举夺冠,获得了“处州第一龙”的美誉。为迎接龙年的元宵,红光村的村民们特意为祥龙精心绘制了一番。

  记者在现场看到,村民们在精美的龙头上画上了“高云”和“风轮”,整个龙头显得格外神气。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已基本完成了龙头、龙肚、龙尾等的扎骨与上画工作,马上将开始最后的上灯装饰环节,“云和祥龙”已经作好迎接龙年元宵的准备。

  “云和正月十三到十五都有舞龙的传统,今年是龙年,所以舞龙的气氛就更加浓厚了。为了能让全县人民在元宵节上欣赏到精彩的舞龙表演,也为能沾点祥龙的喜气,大家忙得都格外开心。”此次“云和祥龙”舞龙活动的总负责人、红光村党支部书记许伟龙告诉记者。

  为闹元宵,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来帮忙,68岁的王仁文更是为“祥龙上画”这一工作忙碌了五天,不仅如此,准备过程中的传统事项更是由80多岁高龄的老人来打理。

  今年60岁的村民高永田,从1979年就开始扎龙了,这一传统手艺到他这里已经整整传承了七代。“云和祥龙”能获得“处州第一龙”的美誉,他功不可没,当时的208节板凳龙就是他带领村里的百姓一起扎的。“我们希望龙文化能代代传承下去。”高永田边忙着扎龙边对记者说,为了元宵节龙灯他们已经准备一个多月了,到时将有150多名村民身着统一的服装舞起祥龙。

  记者 叶江 通讯员 郑琳健

  探访“处州第一龙”

  近日,记者一走进云和县浮云街道前巷拦街殿坪,就看见窄窄的佛殿前挤满了人。打造型、糊纸、上画、布灯、写帖……大家正紧锣密鼓地为“云和祥龙”闹元宵作着最后的准备。

  “云和祥龙”全身共有110节,全长280米,曾在2005年全市舞龙比赛中一举夺冠,获得了“处州第一龙”的美誉。为迎接龙年的元宵,红光村的村民们特意为祥龙精心绘制了一番。

  记者在现场看到,村民们在精美的龙头上画上了“高云”和“风轮”,整个龙头显得格外神气。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已基本完成了龙头、龙肚、龙尾等的扎骨与上画工作,马上将开始最后的上灯装饰环节,“云和祥龙”已经作好迎接龙年元宵的准备。

  “云和正月十三到十五都有舞龙的传统,今年是龙年,所以舞龙的气氛就更加浓厚了。为了能让全县人民在元宵节上欣赏到精彩的舞龙表演,也为能沾点祥龙的喜气,大家忙得都格外开心。”此次“云和祥龙”舞龙活动的总负责人、红光村党支部书记许伟龙告诉记者。

  为闹元宵,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来帮忙,68岁的王仁文更是为“祥龙上画”这一工作忙碌了五天,不仅如此,准备过程中的传统事项更是由80多岁高龄的老人来打理。

  今年60岁的村民高永田,从1979年就开始扎龙了,这一传统手艺到他这里已经整整传承了七代。“云和祥龙”能获得“处州第一龙”的美誉,他功不可没,当时的208节板凳龙就是他带领村里的百姓一起扎的。“我们希望龙文化能代代传承下去。”高永田边忙着扎龙边对记者说,为了元宵节龙灯他们已经准备一个多月了,到时将有150多名村民身着统一的服装舞起祥龙。

  记者 叶江 通讯员 郑琳健

  吴家荣的板龙情

  这几日,景宁畲族自治县英川镇跃垟村的吴家荣正在为元宵节舞龙的龙头制作忙活着。这是一位特殊的艺人,他仅靠一只手制作板龙,却是四里八乡公认的高手。多年前,在丽水举行的龙狮大赛上,他制作的英川板龙,因做工精细、气势宏伟而夺得了“金龙奖”。

  吴家荣平时以根雕为生,在大均乡中国“畲乡之窗”景区开了一家根雕馆和根雕厂,但无论生意多么红火,每年的这段时间他都会回英川镇跃垟老家,因为那儿有一缕心中抹不去的板龙情缘。

  吴家荣告诉记者,英川一带的“龙”基本上都是他做的,三年左右换一次,如果不换,他每年也会回去帮他们修复、上色,让“龙”在春节期间焕发新的风采。

  如今成功的吴家荣,21岁时却因一次意外成了一名残疾人,当时他还曾有过轻生的念头。吴家荣说,做龙和根雕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当地一直有元宵舞龙的习俗,而村里的回龙庙离他家就很近,从小他就看老一辈在庙里做龙,在村里舞龙,特别是在他最消沉的那段时间,趴在窗户看回龙庙里制作板龙是他唯一的乐趣。

  从那以后,他经常看老人们做龙、画龙,自己也在心里揣摩,并付诸行动。慢慢地,他做的龙也得到了附近村民的一致认可,他也逐渐找回了自信。重振生活信心的他在艺术上的造诣日趋成熟,还荣获了县级畲乡根雕、英川板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吴家荣说,“龙”对于他而言,就像亲密的亲人,不仅赋予了他生存的技能,还给了他生活的动力和信心。

  记者 曾翠 通讯员 徐丽雅

  雅溪传统灯会庆元宵

  2月3日,莲都区雅溪镇举行了龙年元宵灯会,板龙灯、布龙灯、蓝花灯、采茶灯……来自雅溪镇库头村、莲房村、仙里村等村庄的15支彩灯队带来了精彩的民俗表演,让小镇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下午6时,离元宵灯会开始还有半小时,村民们已从镇子的各个方向陆续汇聚到雅溪中学的操场上,等着一睹各式花灯的风采。

  “潘百村的蓝花灯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库头村的板龙灯始于东晋,兴于李唐,成熟于明初,鼎盛于清代,历史悠久;仙里村的马灯……”灯会还没开始,80多岁的老人翁立楷就开始为身边的孩子们讲述雅溪元宵灯会的故事,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快看,龙灯舞起来了。”人群中传来欢快的呼叫声。

  鞭炮齐鸣,鼓乐相随,双溪村的布龙灯来了。在龙珠的指引下,金光闪闪的布龙不时盘、滚、翻、跳,引来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可别小看我们的一招一式,为了今天的灯会,我们已经准备两个月了。农闲时,大家都会自觉地聚在一起练队形。”双溪村的桑丽勇说,过元宵舞龙灯是村里的老“规矩”,金龙起舞,也寓意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红红火火。

  在“噼啪”作响的阵阵鞭炮声中,潘百村的蓝花灯、仙里村的马灯、双源村的采茶灯、双溪村的板龙灯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

  “过元宵看灯会已经成了习惯。只是没想到这些传统民俗还能保存得这么好,元宵灯会一年比一年精彩。”住在市区的龚军勇特地带着7岁的儿子赶回雅溪看灯会。“马灯、采茶灯、龙灯都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当然得好好保存,发扬光大。”一旁的李友土自豪地说。

  记者 严晶晶 俞余乐

  云和举行讨火种传统民俗活动

  2月4日,在经过祭神、讨铰杯定火局、选吉时等仪式后,云和县沙溪村讨火种民俗活动的重头戏出宫讨火种仪式正式举行。

  云和县沙溪村讨火种民俗活动是一项以独特的火种传递(接新火)为表现形式,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二至十五举行,活动以赴火局取新火、接新火(传递火种)、仙娘阅城送火等为主要仪式内容,体现中国传统火文化,兼具云和浓郁地方色彩的仙娘信仰为一体的民俗活动。

  早上7时30分,讨火种队伍以华盖彩旗开道,鼓乐齐鸣,浩浩荡荡地向狮山取火点进发。到达地点之后,队伍分成两路,分别由一位主祭人带领。一队人在大桥下的河边进行祭神仪式;另外一队人来到半山腰的取火点,以击石取火的方式讨取火种。山下,在古韵悠扬的乐曲声中,主祭人先后向九天玄女仙娘敬上高香、敬献美酒等祭品,祈求讨火种顺利。山腰上,主祭人经过几次尝试之后讨得火种,马上就让人挥动旗帜向山下示意。山下祭神队伍看见信号则奏乐、燃放鞭炮并吟诵祈福经文,以此表示对讨得新火种的欣喜之情。同时,在山下还准备好装满木炭的火盆用来迎接新火种。等到新火种安放入火盆之后,队伍开始返程,同时沿路分发仙娘饼。

  回到村里之后,还进行包括选谷种、吃仙娘饭、演酬神戏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正月十四则进行仙娘阅城送火、拦路祭、舞龙灯等;到正月十五进行完安神醮、谢火散神等仪式之后,整个活动才宣告结束。记者 季凌云 通讯员 梁方馨

  丽水日报

  
来源: 丽水网 作者: 编辑: 钱芳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 灯笼红汤圆热 宁波元宵应节商品销售火爆(图)
  • 近千人冬泳接力闹湘湖 拉开龙年元宵节序幕
  • 宁波铁路返程高峰到来 预计将持续到元宵节后
  • 元宵节赏灯冷空气捣乱 宁波未来几天降温明显
  • 元宵节赏灯冷空气捣乱 宁波未来几天降温明显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