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6日讯 近日,“一代游圣”徐霞客在网络上又“活跃”了起来。在关于景区门票的网络微博上,随处能发现他的身影——
网友“自由的涛子”说:“国人不花钱能去的地方越来越少了。徐霞客如果现在出游也只能在景区门口照相走人了!他的游记肯定写不了!”
网友“壹壹零V”说:“现在景区门票价格飞涨似乎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一些名山大川,门票动辄数百元,徐霞客要是在世,恐怕早已经破产了。”
网友“可乐静儿想不出来”说:“如果我能穿越,一定去找徐霞客,跋山涉水不用门票钱!”
此情此景,倘若徐霞客在世,不知作何感想。连日以来的景区门票“涨价风波”,再次触动了市民对门票的敏感神经。
景区门票提价引热议
发生在家门口的这次“涨价风波”和徐霞客不无关系。“天下旅游,宁海开篇。”作为《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地,宁海某景区节后的一个新动作引来社会广泛关注。
2月1日起,宁海某景区宣布其门票价格由原先的40元调整为70元。这是继去年10月天童景区门票调价以来,宁波第二家景区发出门票涨价的声音。景区方认为票价并非虚高,一方面运营和管理成本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新价格也在合理范围内。对此,旅行社表示同情,消费者表示难以接受,三方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口水仗。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首先反映在旅行社组团的价格上。不少旅行社表示,他们只能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涨价肯定会加重游客的负担,因为这部分涨价,作为我们来讲也没有办法,都要加在团费里面。”宁波一家以国内游为主的旅行社负责人说。
“门票经济”路在何方
在门票“提价风波”的讨论漩涡中,多数观点认为目前国内景区收入来源单一,直接导致“成本一增长,门票受影响”。
研究者对门票涨价也有不同声音。《中国旅游报》社总编辑高舜礼认为,景区的接待和服务设施条件在改善,这些设施有投入,也需要维护,门票收入是景区运转的主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小安则认为,我国现阶段的旅游消费首先应该定位在大众旅游上,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其他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大众的权益,因此,价格不应该涨。
一些意见中立者认为,如果景区设价合理,相应的配套服务到位,令游客感觉“游有所值”,门票不会是国民“不可承受之痛”。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一些旅游景区被企业或个体承包经营,对价格调节有很大自主权,但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著名的少林寺景区就因环境破坏严重、管理质量差,近日面临“5A级”被摘牌的危机。
舆论普遍认为,解决门票危机的关键在于,转变门票经济为综合经济发展方式。去年,天童景区门票问题出现后,市旅游局局长励永惠多次在内部会议上强调:“宁波景区要及时转变思路,提高旅游经济发展层次,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发展。”
“让更多老百姓有尊严地旅游”
国民休闲的道路有多远?门票对于游客究竟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倾听来自市民的声音。
去年宁波旅游节期间,各大景区门票优惠力度空前。市民高女士上午用在“市民旅游日”活动中获得的门票参观了海洋世界,下午又参加了天宫庄园景点举办的烧烤活动。“家门口景点很多,就是门票太贵,一直舍不得买票。这一天算下来,比平时省了100多元哩!”
“省下100多元”对高女士而言,是一分期盼已久的满足。但这分满足,不禁让人感到心酸。
近年来,在国内旅游部门的大力呼吁下,“让更多老百姓有尊严地旅游和消费”口号叫得响亮。但是,近几年很多景点为加星或申遗投入巨额资金,对回收成本的方式尚缺乏科学考量。去年鼓浪屿为2013年申遗作准备,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直言,申遗成功后不能想着涨门票。“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想法。”
“在中西部许多偏远地区,农民年均收入仅数千元,有多少人能够掏出动辄上百元的门票?”从事十多年导游工作的李先生感叹道。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