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糖的毒性真相》原文配图
全球权威科研期刊《自然》(《Nature》)的2月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叫《砂糖的毒性真相》。
研究者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糖会让人上瘾:“糖瘾是双重作用。一方面,糖分影响体内荷尔蒙,使大脑无法发出饱腹的讯号,越吃越多吃上瘾,肚子饱了都还想继续吃;另一方面,糖对体内激素的影响还表现在会使大脑不间断发出要摄入糖分的讯号,就像烟瘾一样,吃糖的人会越来越爱吃糖。”
研究者统计,过去50年内,全球糖消费量激增3倍,糖摄入过多造成的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和肝病等疾病在全球高发,每年间接导致全球约3500万人死亡。
论文作者之一、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儿科内分泌学家Robert H. Lustig教授说:“糖的危害远在脂肪和卡路里之上。”
糖的危害与烟酒相当
Robert说:“糖是多数现代慢性病的‘主犯’,却至今拥有无害的公众形象,真是不可思议。糖对人类的影响不仅是产生‘空热量’,即含有高热量却缺乏基本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营养,导致发胖,糖分还会干扰人体内的激素,向大脑发送“继续摄入”的信号,使人上瘾,还会引发代谢综合征,导致多种疾病。”
关于糖分的危害,论文的另一位主要撰写人、加州大学社会医学教授Laura Schmidt认为大家需要知道以下几点——
第一、这颗星球上死于心脏病、中风、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疾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现在更多的人是死于“富贵病”而非疟疾、霍乱等贫穷病。而导致这些富贵病的元凶除了我们熟知的烟酒外,就是含有大量糖分的饮料及垃圾食品。
第二、大多数人都误解了糖为何会引起慢性疾病,并不是“空热量”导致的肥胖间接引发,真正“致命”的是糖的毒性作用引发的代谢综合征——糖在肝脏中代谢,肝脏会将糖转化为脂肪,提高甘油三酯,造成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代谢综合征,干扰代谢,使血压升高并可能损害肝脏,此外还将提高心脏病发生率和中风几率等,引发多种疾病。
第三、摄入过多酒精会引起诸如高血压和脂肪肝等健康危害,摄入糖分也有同样的效果。半信半疑?其实酒精就是发酵过的糖,你以为伏特加是从哪里来的?区别不过是葡萄酒来自葡萄糖,威士忌、啤酒来自麦芽糖罢了。
第四、众所周知,糖会引起肥胖,但是如何使人变胖的呢?并不仅仅是高热量,对于孩子来说,过量的糖分还会抑制其体内生成“饱腹感”的荷尔蒙,即使已经吃过量,他们也仍会觉得饿,间接导致吃太多而长胖。
美国拟发“控糖令”
多数国家对于糖这种影响健康的物质缺乏管理,糖被添加在大量的零食、饮料等食物中。
Robert教授向政府提出建议:“政府应参考烟酒采取干预手段,如对含糖食品征税、实施年龄限制(17岁以下限制售卖)、在学校周围禁止销售等。”
Robert在报告中甚至分析了糖分饮料引发的慢性疾病们对国家医疗支出带来的沉重负担。他呼吁这样的管制应该在全球范围内推行。
为控制糖摄入,部分政府已经作出努力。据美国《时代》周刊2月2日报道,参考其他国家,法国、希腊和丹麦已有软饮料税,美国目前也有至少20个州市议会正在考虑该项税收提案,事实上去年夏天,费城已经差不多要通过一个向每盎司饮料征收2美分税收的提案了。
糖为什么会蛀坏牙齿
砂糖对人体的坏处远远大于好处,并不是一个新观点。早在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呼吁“全球戒糖”。
除了《砂糖的毒性真相》所说的危害外,大家知道最多的是对牙齿的败坏。
浙医一院口腔科副主任汪国华医师说,所有糖里面,蔗糖也就是常说的白砂糖最容易引起龋齿,其次是葡萄糖、乳糖,木糖醇对牙齿的损害不大。
蔗糖引起龋齿的原因是,导致龋齿的细菌对蔗糖的利用率最高,碰到蔗糖产生乳酸,在一定的pH值中(5.5最适宜)牙齿脱钙,腐蚀表面形成牙洞,牙齿就被蛀掉了。
孩子从小被教育,少吃糖,会长蛀牙。汪主任说,确切来说,吃一颗糖并不会蛀掉一颗牙齿,而是糖分长时间停留在牙齿表面,又不按时刷牙造成的结果。“要想吃糖,不长蛀牙,每天早晚两次刷牙是必须的。”
因为,牙齿表面大约每隔12个小时形成一道保护膜,有修复和抵抗细菌的作用,如果牙齿上有糖分,保护膜把糖分形成的酸性物质包覆在里面,坏的东西就可以在里面侵蚀牙齿了。一天一天,牙齿形成一层层保护膜,有糖分的地方形成菌斑,时间一长就蛀掉了。
高糖饮食对眼睛的危害
类同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医学界还认识,高糖饮食是近视的相关危险因素,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运动、缺乏母乳喂养等因素并列。
浙医二院眼科医师倪海龙说,危险因素是通过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对照组分析得出的结果,说明摄入糖分较多的人得近视的比例较高。当然了,“高糖饮食”并不一定会引起近视。
糖会让人看上去更老
浙医二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吕中法在门诊中经常和病人说的一句话是,少吃油的甜的辣的东西。
有大量研究证明,经常吃甜食,皮肤会比较油、容易长青春痘、得脂溢性皮炎、产生头皮屑。“一旦病人有上面几种病,我就会建议他们控制饮食,不要吃甜的东西。经常长痘痘、出油,皮肤就会毛孔粗大,看起来比较老态了。”吕医师说。
还有,得了脂溢性脱发的病人,也要少吃糖。头发油腻腻的,一天不洗就看不下,更不要吃糖,防止脱发越来越严重。
另有研究认为,糖可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结合物会沉积在皮肤下,形成色斑,从而使人看上去更老。
每天摄入不要超过一听可乐的含糖量
几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浆做成的甜味剂。所以,不喜欢吃甜点、饼干、零食、饮料的孩子和年轻女性来说,每天摄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日摄入白糖总量大约为30-40克,即不要超过每日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
30-40克的白糖是什么概念呢?在人们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克、一罐335毫升的可乐约含糖37克、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1只蛋卷冰淇淋约含糖10克、几块饼干约含糖10克……如果不注意的话,30-40克糖的数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
怎么看食品里面含有多少糖?
浙江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监测所章荣华所长说,从2008年起,卫生部启用《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要求食品的包装袋后面标出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五个指标。糖没有明确标注出来,“大家可以留意碳水化合物这一栏,糖包含在碳水化合物里面。”章所长说,营养标签里面注明,100克该食物含有多少碳水化合物,占人体一天所需要的百分之几,如果标为50%,就是说吃了这个东西,已经摄入一天需要的50%的碳水化合物,。
虽然无法直接看到食品中的糖含量,但是从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上,可以大概估计糖的含量。差不多也就是50%所需的糖量。
红糖、果糖是否同样对人体有伤害?
浙医二院营养科主任张片红说,红糖和白砂糖本质上是一样的,红糖是蔗糖刚刚提炼出来,经过简易处理浓缩形成的带蜜糖。红糖几乎保留了蔗汁中的全部成分,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铁、锌、锰、铬等,营养成分比白砂糖高很多。
还有,日本现在流行一种“黑糖”。这种糖和红糖差不多,只是加工方法不同。黑糖的熬煮时间较长,糖浆浓缩后做出来的糖砖呈近黑色。
“白砂糖、红糖、黑糖是因为精制程序和与脱色工艺不同,精制的程度越高颜色越白、纯度越高,但是甜度却不会因为精制程度高而增加。就是说,相同质量的白砂糖、红糖、黑糖对人体的影响是一样的。”张主任说。
再说天然食品中的糖分。秋冬天我们爱吃的砂糖橘也含有大量的糖分,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种类。“葡萄糖、果糖对人体有没有伤害,我们没有研究过。但是内分泌科建议,糖尿病病人不能吃过多的砂糖橘之类很甜的水果,吃多了也等于摄入大量的糖。”张主任说。
无糖食物更健康?
张片红主任说,无糖食物和有糖食物的概念首先要分清楚,国际对于“无糖食品”的定义是,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但是必须含有相应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能替代蔗糖的甜味剂品种。
“目前,我们国内营养学界可以确定的是,无糖食物,采用糖醇和低聚糖等甜味剂的食物,对牙齿和糖尿病病人有确切的好处,能减少龋齿和摄入过多糖分的危险。”
但是,我国有些食品说说是无糖食物,但是用糖醇和低聚糖的甜味剂成本比较高,改用安塞蜜、甜蜜素、糖精等高效甜味剂来产生甜味。而这些甜味剂只要几克就能达到食品应有的甜味,商家为了凑足食品体积,又加入其他成分,增加人们的食品安全风险。
如果真的想吃甜食,张主任建议,可以吃些纯度在70%以上的黑巧克力,只吃一点就可以满足你对甜食的欲望,又可以减少摄入量。还有,不太甜的水果、栗子、番薯里面含有抗氧化物质和纤维素,可以稳定血糖,让你有持久的饱腹感,转移你对甜食的兴趣。
据都市快报 记者 章贝佳 王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