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里,环卫工想要喝上一杯热水有点难。陈醉 郑涛 摄
浙江日报宁波2月7日电 凌晨五时,天黑,气温零下1摄氏度,冷风吹得寒意阵阵。
宁波万达广场附近的四明西路上,安徽籍环卫工成夏芬已经扫好了两条大街,她搓了搓手,拿出保温杯想倒杯热水,却发现已所剩不多。
“天太冷,就想多喝些热水暖暖身子,以前这一杯水能熬到上午七八点钟。”成夏芬有点犯愁,接下来这一上午,她得去哪里“借”热水喝。
一杯水的温度
成夏芬算了一下,如果骑车回站里比较远,显然不太可能,而且离开岗位也是不允许的。她负责的路段大多又是私人店面,更没有什么车站等公共加水室。她说:“我们工作时不可能带很多热水上路,负担太重,夏天实在忍不住还能买个矿泉水,但一个月1000多元的工资,轻易不去买。”
大冷天,在宁波的3万多名环卫工人,很多都存在着这样的“喝水”难题。
在另一个路段,天同样黑着。对于来自江苏连云港的环卫工朱师傅来说,水供应难,水“保温”更难。今天,他算是准备充足的了。
“出门前,我灌了满满两大壶水呢。”朱师傅晃了晃手中一个巨大的保温瓶说,这个瓶子的容量有1升。为了尽可能保持温度,每天早上,他都是现煮了滚烫的开水灌进去的。
记者打开保温瓶,热气迷了眼睛,用手试试了温度,还有点烫手。
中午11时,朱师傅在他的地盘上转了半天,第一瓶水喝了三分之二,温度计一测,此时的水温降到了30摄氏度。一口喝下去,有些凉。而另一瓶没有开启过的水,也没有早晨那样热气四溢了。
“到傍晚,这个水就冷得没法喝了。”朱师傅有些无奈。我们等到晚班六时再次测了水温,已经不到10摄氏度了。他说,灌进肚子凉飕飕的滋味可不好受,但已经习惯了。
朱师傅告诉记者,今天水是带够的,但到了下午,也只能喝冷水。有时,他凌晨从站里出来还加不够热水,因为热水就那么多,去迟了要么不喝,要么就只能喝生水。“有次只好灌了四五十摄氏度的水,结果中午喝了还差点拉肚子。”
“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夏季每天要喝五六升水,秋冬季也需要喝两三升水。”宁波市城管局市容环卫处有关负责人说,环卫工人工作面广、点多,新建一些公共加水点收效并不大,目前确实存在“喝水难”的问题。
环卫工加水为何难?
环卫工朱师傅负责天一广场附近解放南路的保洁工作,路边整排的咖啡店、宾馆,记者有些疑惑,这些店铺看起来哪一家都有热水啊。
当记者指着店面问道为何不进去加水时,朱师傅道出了心里话:“太高档的店,我们不好意思进去,我们扫垃圾的进去怕影响人家的生意。而且老是去加水,人家也会烦的。熟悉点的还好,不熟悉的店铺有的连门都不让进。”
记者走访了解放南路上的几家店铺。一家银行的保安表示欢迎,说门口的垃圾都由环卫工人帮忙打扫,帮他们加点水也是应该的。咖啡店和理发店的工作人员说,平时环卫工人来加个水也是允许的,但遇上生意高峰期就有点不方便了。同时有店主也反映,环卫工人的杯子一般都是五斤装,如果加一次还行,次数多了会影响生意。
“其实,给我们环卫工人加个热水就那么简单,只要你们家里有热水瓶,多烧一壶,就能让我们喝上热水了!”朱师傅坦言。
他细细留心了一下,他在解放南路中途的一个公交车站附近“缺水”的概率会比较高一些。“我每天早上都是从这条路的一头开始扫,一般到这里差不多会把水喝完。而且,这附近又有公交车站,是白天重点维护的区块。如果能在这里设个加水点,会比较方便。”
“最好是扫到哪里,哪里就有加水点。”来宁波已有4年的李师傅负责天一广场药行街的保洁工作,这一带沿街都是商铺,还有不少饭店酒楼,都经常备着热水,如果他们都能成为“民间加水点”,环卫工就不用跑远路去加水了。
请为他们加杯热水
家家户户都有的一杯热水,对于环卫工人来说,加杯热水真这么难吗?
前不久,宁波推出了“守护天使行动”,市总工会给环卫工人送去了6000个特大号保温杯,现在的问题是,杯子没地方加水,依然没能让环卫工人喝上热水。宁波市城管局市容环卫处副处长朱斌分析:“如果一些沿街店铺能提供相应的便利,环卫工人喝水难的问题可能就有所缓解。”
最近,宁波就向社会公开征集“环卫工加水点”,希望有条件的个人和单位能给环卫工人提供一个短暂歇脚和加水的地方。环卫部门也将给一些报名的“加水点”配上加水设备。
可喜的是,在宁波,一些民间自觉的“加水点”已经出现。
“我加水蛮容易的,不是去医院就是到大剧院里加。”负责柳汀街保洁的孙师傅现在不用为喝水发愁了,他告诉记者,他负责的区域里,两个“加水点”分在两个区块里,来回扫地时都很近。每次去,那里都已为他备好了充足的热水。
- 时隔一年之后 建德环卫工人工资又涨了
- 突发结石疼痛难忍 多喝水能防结石但别喝太硬的水
- “开门炮”齐鸣忙煞环卫工人 不得不增派人手清扫
- 初七“开门炮”成上班族的“天然闹钟” 环卫工人忙坏了
- 初七“开门炮”成上班族的“闹钟” 忙坏环卫工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