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兰花村没有了繁荣的景象。
兰溪兰花产业曾一度红火。
浙江在线02月08日讯 兰溪是中国兰花之乡,然而今年正月回老家想买几盆兰花,却发现原本很热闹的兰花村异常冷清,不仅看不到兰花交易,在村子里转了一圈,连兰花的影子都很难看到。难道繁华一时的兰花村已经落寞了?”从天津回兰溪老家过年的张先生去兰花村后逢人就问。
兰花是兰溪的市花,兰花产业曾是兰溪一大产业,而今缘何如此落寞?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兰花村兰花交易
曾很红火
兰溪拥有丰富的兰花资源和悠久的民间养兰历史。1999年5月,兰溪市被评为“中国兰花之乡”。据一位参与兰花村筹建的人士介绍,为把兰花培育成一个产业,1999年8月,兰溪市政府在兰荫山下划出200亩土地,投资4725万元兴建了兰花村,并以优惠的政策面向全国招商。2000年10月,兰花村开园,来自我国四川、河南、辽宁等10个省市和本地的100多户种兰高手,携200多个品种的20多万盆兰花入驻。
据统计,2002年,兰花村有115户养兰户,兰花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带动了下陈肇峰山、芝堰尖坞山等四大兰花基地3000多户农户发展名优兰花。以兰花村为依托,兰溪的兰花年交易额曾高达1亿元。
而此后的几年,兰花村也以遍地的兰花、醉人的幽香、美丽的传说、古色古香的建筑,成为一个崭新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兰花村也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记者在一份由兰花村旅游管理办公室在2002年填报的统计表上看到,2002年,兰花村共接待游客327850人。
兰花村大部分养兰人转行
2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兰花村,已完全看不到昔日的繁华景象。在村里转了半天,只在村口看到两三家种养户开门迎客销售兰花。原先户户门前种植兰花的区域,如今大多变成了各家的菜园子。更有一些居民将原来的店铺改成了棋牌室,坐在里面打扑克、搓麻将。当年当地政府曾投资40多万元,在兰花村内建立的中华兰花物种苑,从全国各地采集了200多个兰花属种,收有被称为“兰花中的大熊猫”的杏黄兜兰等珍稀物种。几年前,物种苑被转给一家饭店监管后,因长期无专人料理,一派破败景象。
记者走进其中开着的一家兰花种养户,屋内冷冷清清,只有女主人一人在看店,栏架上的兰花所剩无几。“春节期间店一直关着,直到昨天才开张,反正买的人也少,我今年还在卖去年的货呢。”女主人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陆松贤从2000年开始到兰花村开店,生意好的时候一年能赚百来万元,仅正月期间就能卖10多万元。2008年下半年,兰花行情开始出现下滑,夫妻俩就改行办厂了。
“现在生意很不好,到村里买兰花的人都没有。”在“豫兰园”门口,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豫兰园”原先住的是从河南来的养兰大户黄振红。兰花村刚开园那会,外地来的养兰户不少。这些外来养兰户带来了不少好的兰花品种和种植技术,对兰溪兰花产业的壮大起过不小的作用。可现在,这些养兰户全走光了。
据了解,以前入住兰花村的居民都有一个硬性规定,每家每户至少搭建一个120平方米的兰棚,每年种植1000多盆兰花。可是近年来,随着兰花价格的一路暴跌,兰农纷纷出去办厂开店另谋生路,真正意义上的种兰大户只剩下两家。其中一户种兰大户李玉艳告诉记者,因客商越来越少,她也曾到外地去发展过。
兰溪市兰花学会秘书长许淼介绍,兰花村建成时,作为兰花的培养基地和交易市场,同时也作为当地旅游景点和市民休闲场所,福建、广东等地的买家和游客纷纷慕名前来。现在情况相反,兰花村的种植大户需要每天跑出去推销兰花。
炒作退潮和
科技育兰导致萎缩
曾经繁华红火的兰花村和兰花产业,为何会如此冷清和萧条?
近年来,兰花价格暴跌,以前每苗280万~380万元的巧百合降到了每苗18万元,前几年标价每苗18万元的天蓬牡丹现在仅卖七八百元。有专家认为,这是炒作退潮和育兰技术提高的结果。
兰溪市兰花学会副会长凌华是兰溪较早进入兰花村的人,也是养兰大户。他分析,一直以来兰市都存在游资炒作、价格虚高的现象,兰花市场泡沫破灭,兰价一路走低,间接抑制了兰农种兰的积极性。再加上兰花村仍处于“阳台经济”的传统养兰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随着台湾科技养兰技术的成熟,兰花无限量上市不仅降低了兰溪兰花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兰花的收藏价值。
依旧坚持经营兰花销售的兰花村居民郑更生认为,兰花村管理不善是造成兰花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按道理兰花作为一种花卉,对口于农业,应该归农业局主管。但农林分家的时候,变成兰花产业归农业局管理,兰花资源归林业局管理,后来作为效益农业基地的兰花村又划归为旅游局管理。这种交叉错乱的管理模式直接导致分工不明和职责不清,出现“管理真空”的情况,种兰户碰到问题不知道该找谁。
种兰大户李玉艳认为,2007年以后,兰花展的停办对兰花村和兰花产业的萎缩也有很大影响。“以前每到兰展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都会前来参展,每天有上万元销售额,还经常出现有客户没种苗的情况,如今兰展停办,兰花村的兰花知名度也越来越小了。”
产业化科技化
是重振之道
兰花村还能重飘兰花香吗?兰溪又该如何重振“中国兰花之乡”的美名?
“政府部门若能把兰花村当作一张城市名片来打造,并在兰溪营造爱兰、养兰、种兰的氛围,让兰花首先走进兰溪的千家万户,那么说起兰花,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兰溪和兰花村。”兰溪市兰花学会副会长凌华告诉记者,要想兰溪的兰花产业更好地发展,仅靠几个大户是不够的,要形成产业化,在技术、种植、销售等各环节形成合力。
凌华希望,兰溪的政府部门能营造有利于兰花繁荣的环境,比如倡议政府部门的办公室及一些店面、厂房用兰花来绿化。其次,需要对兰花村的养兰户和非养兰户进行区分,对养兰户给予政策倾斜。第三,多组织兰溪的兰农参与各种兰事活动,可以牵头办兰展,也可以组织大家走出去参加兰展,从而提高兰溪兰花在兰界的影响。
在兰花村大部分人都退出养兰产业的时候,李玉艳却扩大了自己的养兰规模,从兰花跌价中看到了一条不同的兰溪兰花产业新路。她与台湾的养兰大家合作,投入1600多万元在兰花村附近建立了一个兰花基地,进行科技育兰,将兰花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李玉艳说:“兰溪的兰花产业已经有相当基础,只要路子对头,加上政策扶持,重振并非难事。”金华日报 吴俊斐 王妃 黄贲
- 兰溪市供电局新春“安规”考试全覆盖
- 14张松鼠皮被钉在兰溪中洲公园树上 系清洁工所为
- 喝酒的没事吃菜的被放倒 兰溪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 兰溪:5万多株郁金香尽情开放 引来不少“探花人”
- 兰溪:让青年干部带着重点项目下派上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