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08日讯 春节过后又到了求职的高峰,今年的用工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然而对于部分求职者而言,新形势反倒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可选择余地多了,另一方面一些不良机构趁机设下陷阱“坑”人。
去年大学毕业的小朱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甲公司全面代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业务员等各种职业的中介服务。小朱看了后比较心动,就打电话过去咨询,对方告诉他什么工作都有,过来就行。
小朱去了甲公司并交了400元钱。然后甲公司老板给他手写了个条子:“王经理,兹有朱某到您的乙公司,请帮忙安排管理人员岗位。”小朱忐忑不安地赶到了乙公司,公司老板说:“你交300元押金,就安排你上班。”于是他又交了钱,并强烈要求尽快上班。乙公司老板收了钱,又开了个条子:“鉴于你的工作素质较高,推荐你到丙公司工作。”
之后丙公司收了他数百元后又把他介绍到丁公司,最后丁公司也要收钱。小朱亲身体验了这种“雁过拔毛”式的“互相推荐”,终于幡然醒悟,于是要求退款。结果换来的只是几个公司的互相推诿和赖账。
像小朱这样遇到求职陷阱的人不少。根据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近半求职者曾遭遇过求职陷阱。其中,现场招聘会和职业介绍所遭遇陷阱的概率最高,而通过不正规招聘网站求职进而遭遇陷阱的比例也达到了两成。
民警介绍,求职陷阱可分为显性陷阱和隐性陷阱,后者让人防不胜防。而这类隐性陷阱往往发生在企业的内部,多为“企业支付劳动报酬与招聘信息不符”、“实际工作岗位与招聘不符”、“试用期延长”等。
宁波日报 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范斌华 王洁 王晓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