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2月7日电(记者 黄深钢、张遥、商意盈)年年招工,年年喊“荒”,几乎已经成为沿海中小企业节后开工的“第一关”。
然而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受国内外经济新形势、省域产业步入新格局、务工群体产生新诉求等多重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实体经济今春“招工难”呈现出“三碰头”现象:一方面务工群体强烈要求提高待遇而雇主自身仍陷生存困境,另一方面,中西部崛起快与东部产业转型慢并存,导致一线劳工供需矛盾扩大。与此同时,劳动力向三产服务业流动而导致二产制造业“招工难”加剧……多重压力积聚交织,用工难题亟待理性化解。
提前返乡迟迟归引发“用工荒”
当湖北人熊小明在农历正月初四收到老家“服务本地用工招聘会”的短信通知时,她已经从广东惠州工厂返乡快一个月了。“元旦加班加点赶完最后一批订单,厂里的工人大部分都回家了。今年打算先找找家门口的工作,就算年后返厂,也等到过完元宵节再走,辛苦一年也只回家一次。”熊小明说。
提前返乡迟迟归,这是记者在春节期间走访中发现的普遍现象。节前杭州火车站候车大厅前,重庆籍务工人员王洪武和几个老乡一起看守着七八个拉杆行李箱和旧帆布包。王洪武看着满满一地的行李摇着头说:“出来混了八年了,屋里娃儿都读书了,我也没发财。再不回家,老婆就快跟别人跑了。这回把破烂都背回去,明年不出来了。”一旁的几个老乡一边哄笑,一边点头。
在王洪武带着失落感告别的浙江省,不少工厂里却是另一番“温暖”的景象:厂区张灯结彩,发布各种“按时返工奖励”和“留守员工过节安排”的大红色通告贴在食堂、宿舍楼前的醒目位置。
例如,浙江贤盛轻纺有限公司向员工承诺:公司保证给员工“买到回家的车票,买不到火车票就买飞机票”,正月初十回来上班的每人另发500元红包,来回车票不管是坐位还是卧铺,公司全部报销。在浙江青年汽车集团,尽管这个集团位于浙江金华的制造工厂5000多名一线员工往年返厂率都在九成以上,“招工并不困难”,但公司仍然派出十多辆大巴年前送、年后接,为的就是能稳住熟练工。
“这样做也是受周围影响。”贤盛公司总经理吕勇叹道:“我们公司返工率算好的,但为了进一步凝聚人心,我们不得不采取各种办法‘讨好’员工。”
绍兴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王新宝说,绍兴从2005年前后就出现“用工荒”现象,其中,春节前是用工最紧张时期。今年春节前夕,绍兴全市的用工缺口在15万人左右。
“三碰头”加剧“用工荒”多重挑战
记者走访发现,眼下沿海部分地区出现的“用工荒”,同时面临较为明显的“三碰头”特征。在沿海中小企业普遍经历了“史上最艰难一年”的当下,企业用工状况正面临多重挑战。
一方面,务工群体强烈要求提高待遇而雇主自身仍陷生存困境。记者在杭州、温州、绍兴、金华等地采访了解到,不少中小企业自2008年以来已经连番提高工人工资,几乎每次涨幅都在15%左右,有的企业工人工资累计涨幅接近翻番。绍兴县振亚印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华良告诉记者,3年前工人每天上班12个小时,月薪1800元;现在包吃住、带空调,工人一个月可以拿到3500元。但在温州乐清一家电子仪表厂上班的江西农民朱仕屿说:“现在物价那么高,每个月除掉生活杂费,手机不敢随便打,香烟都要算着抽。”
而沿海制造业的中小企业普遍认为去年是“史上最艰难的一年”。徐华良说,1个月之前工资涨到3500元,工人已经在要求开年后要提高到4000元,否则不来了。另一方面,中西部崛起快与东部产业转型慢并存,导致一线劳工供需矛盾扩大。王新宝告诉记者,绍兴市往年在中西部一些省份设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现在已经不愿合作。“当地政府说,你们以后别来了,我们本地要用这些工人。”他说的这些省份,主要包括中部地区的河南、安徽、江西等地,云贵川的出工情况好一些,而绍兴今年打算把企业招工的“大篷车”开到更远的甘肃、广西去。
浙江省经信委的产业转移调研显示,这个省的产业转移呈现东扩、西进、北上的“三箭齐发”局面,对市场、劳动力成本或土地条件敏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纷纷向中西部转移。浙江省工商局调查显示,全省1124家外迁企业中,从事加工制造业的占总数的68.1%。
然而东部沿海的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并非朝夕之功。吕勇说,5年前他的公司有1000多名员工,年产值1亿多元,现在产值达到2.5亿元,工人却减少了800多人,只需200多个人就够了。“我们把能用机器替代的岗位都换成机器了,但随着公司扩张,人还是显得不足,尤其是一线的普通工人,这就阻碍了企业的下一步发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还有不少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步子迈得更慢,企业效益差、工作环境差、职工待遇差,反而是叫“招工难”最厉害的,一些资质好的制造业企业,缺工现象要轻得多。
与此同时,劳动力向三产服务业流动而导致二产制造业“招工难”加剧。近年来,包括浙江在内的东部沿海地区纷纷提出要提高三产服务业的增加值。根据浙江省发改委最新统计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992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GDP高0.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44.2%,略低于二产增加值(11684亿元),浙江省还提出今年服务业投资增长力保13%,超过工业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
多重用工矛盾还需分类化解
针对今春“用工荒”面临制造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分布、流向等三方面的矛盾,一些企业和基层官员呼吁,应针对不同情况,分类疏解沿海地区的用工矛盾。
一些受访者建议,政府应坚定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舆论要引导,‘民工荒’不是数量之荒,而是质量之荒”,王新宝说,绍兴近年来狠抓产业转型升级,理论上应该减少用工人数,但随着实体经济呈现良性扩张,制造业企业纷纷扩大投资规模、增加产能,实际上用工人数还是相应紧缺。但资质越好的企业,用工情况也越好。因此需要坚定信心投实业,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巩固良好的发展局面。
绍兴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朱永潮说,现在80后、90后的小青年,不愿意干枯燥的工厂活,更何况搞三产赚的还比二产多。去年底这个局开展的企业用工情况调研发现,从用工结构看,45岁以下的青壮年务工者占比较高,达到75%,46岁及以上年龄的务工者占比25%,但稳定性较高。朱永潮等人表示,随着国家提倡进一步发展服务业,我们有必要提前预警,注意引导劳动力的合理分流,避免一大批“高不成、低不就”的待业人群出现。
在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尚待“转暖”的当下,切实减免企业负担,仍然是缓解用工矛盾的重要一环。记者在浙江多地走访发现,一些企业仍旧反映赋税过重的问题,致使企业想改善工人工资待遇而力不从心。义乌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吴祖军说,经过去年几轮涨薪,一些中小企业薪水待遇已经达到了临界点,薪资水平与工人心理预期也趋于平衡,如今再要涨薪却不减负,加上订单放缓,很可能令企业承受不起,应避免企业困难加剧而伤及工人就业。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