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绍兴2月8日电 初见绍兴县中医院退休大夫宋瑞锦,他那魁梧的身材和爽朗的笑声,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两年前从门诊一线退了下来,老宋怎么也闲不住,在网上开帖,为网友义诊,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继续服务社会。
今天下午,在绍兴县中医院3楼的一间办公室,退休返聘的老宋戴着老花眼镜盯着电脑屏幕,认真看着网友新发的病症帖子。他一边看,一边轻声念出声:“宋医生,你好,目前治疗痛风有没有好的方法或者好一点的药物?”
“哦,这个问题提得有普遍性。”老宋自问自答,“如果是急性,可以用秋水仙碱,同时还可以用点止疼药;若是慢性的话,情况就复杂一点,可以尝试丙磺舒……”在网络上写下答复后,老宋又细细看一遍,确保无误后,才按了回复键。
老宋的问诊帖子都发在绍兴E网的论坛上。记者看到,帖子名为“关于看病的问题,可以在这里留言,医疗专家给您分析指路”,虽然开帖仅仅两年,可点击率超过5万,发帖近千条。
记者细细看了一遍内容,不少网友对就诊、保健、养生等方面提出了问题,而老宋几乎每条留言都作了回复。
有网友在网上留言:“手臂骨折了,除了打封闭针以外,不知道还有啥好方法?”老宋给出了“土洋结合”的方法:“贴麝香膏或针灸,同时还可以用电热吹风机吹患处。”
“我特地注明患者使用电吹风要控制温度,控制时间,就是怕网友不小心烫伤,好心办成了坏事。”对于这个小提示,老宋说,行医治病,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最讲究科学有效,所以哪怕现在是网上回复留言,他同样要求自己小心谨慎。
谈话间,记者得知,网络义诊的帖子刚贴出来时,不少网友并不买账,有的人认为这可能又是某些药商的“托”。
“您做好事,网友却不理解,您不难过?”“没啥难过的。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他们就知道我不是‘托’。”老宋把自己的照片和名字贴到论坛上,并承诺有帖必回。
一位绍兴市的女网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就自己多年所患的盆腔炎向老宋发帖问诊。老宋仔细研究她的症状,查阅了多本医书后开出了一个中药方子。女网友服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困扰自己多年的顽症竟有了很大起色,她高兴坏了,买了水果赶到中医院当面向老宋表示感谢。
“老宋真有两下!”“药方子管用呢!”……网友们一传十,十传百,天天到论坛里等他问诊。
退休了还能在网络上发挥余热,老宋心里热乎乎的。于是,网络成了他和病人们相会的地方。他细心周到地进行解答,坚持为大家义务诊病、出点子、提建议。
一些病人记得老宋的恩情,想对老宋表示感谢,可他总是笑着摇摇头:“这都是举手之劳。就这么不起眼儿的小事,还能接受病人的感谢?”
在采访中,老宋向记者透露,在他13岁那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躺在床上腹痛难忍。当地一位姓孙的老医生,步行15里山路,冒着大风大雨,赶来给他看病,治好了他的疾病。
“从那以后,我认定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希望自己能成为医生,为别人带去一些实际的帮助。”老宋是位执著的人。
在40多年的行医生涯里,老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行医治病的最朴素含义——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用最便宜的药帮人解除病痛。老宋所在的县中医院中药房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他的脾气——爱用便宜药。
“在网上给求医问药之人一些意见建议,只要时间和精力允许,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老宋说,只要一想到他的留言回帖能给网友带来帮助,他就觉得坚持下去有了意义。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