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青蒲花未老,黄竹笋初生。”文天祥笔下那个春意盎然的出笋季,如今现实世界里早已提前了。杭州余杭径山镇是春笋冬出技术推广使用较早的地方,这里早竹覆盖,春笋冬出,笋农收益可观。听说今年早竹笋价格达到历年最高,记者顶着蒙蒙细雨,跟着当地笋农挖笋品笋,一探究竟。
一早,径山镇绿景村村民舒牛根大爷就在家门口等我。舒大爷荷把锄头,我拎只编织袋在后面跟着,兴奋地直想哼小曲。
挖笋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找到竹笋。舒大爷告诉我,最好的笋是藏在土中的笋,肉质鲜嫩。但一般不了解的人,只能挖已经长出土面的笋;不善于用锄头的人,也挖不好笋,很容易挖断、挖伤竹笋。
果然,我睁大双眼仔细在竹根部找笋尖,直到眼睛酸痛了,就是没找到一棵。幸亏舒大爷教我一招:仔细搜寻地面的裂缝或是一些蹊跷的突起。往往裂缝或突起之下就会有笋,那是笋宝宝在努力生长呢。
在舒大爷指点下,我瞄准一个可疑之处——一条裂缝,小心翼翼地挖。尽管手里的锄头不听使唤,老和我闹别扭,但不一会儿,呵呵,一个毛茸茸的笋尖露了出来!
我激动地扔下锄头,蹲下身子,把包裹在笋外面的泥巴逐层扒开,然后,像拔萝卜一样去拔,但那竹笋纹丝不动,倒把我摔了个屁股墩,沾了一大坨泥,好不狼狈。情急之下,我用锄头去凿那坚硬无比的竹鞭。
舒大爷正看着我好笑呢,这时赶紧制止:“竹鞭千万不能随便断啊。竹鞭是笋生长的营养来源,如果锄坏了这条竹鞭,那么这一条竹鞭中其他的竹笋生长就会受到影响。”舒大爷耐心地一点点地把笋体完整地起出来,放在手上掂了掂:“嘿,三四斤总有的。”我赶紧喜滋滋地把它收入袋中。
挖笋真的是桩体力活。我们顶着细雨,在竹林里穿梭,不一会儿,就觉得那脸上的雨水,和背上的汗水一样地热气腾腾了。
装了满满几大袋,我们凯旋而归。闻迅而来的早竹笋返销人员,以每公斤34元多的价格,全部收购了这70公斤早笋。舒大爷满意地捻着一迭钞票,慢慢地向我念叨起笋经来:“今年笋出的比往年少,笋的价格也就天天涨。前几天最高时卖到56一公斤呢。”
舒大爷说,近期气候多变,气温低,温差小,早竹笋产量降低。据了解,径山镇仅绿景早竹笋专业合作社一家,就有21户1500多亩,每年覆盖孵笋面积达到400多亩,销售达到330多万元。而舒大爷和老伴经营98亩早竹地,每年覆盖30亩。这段时间舒大爷已净入账15万元,难怪他笑得这么舒心!
舒大爷留我吃中饭。完好的竹笋方能卖,而我毛手毛脚锄烂了的几棵笋子,被舒大妈用来烧腌笃鲜。新鲜的春笋,外加土猪肉,这汤的滋味怎么样?我只能诚实地告诉你:鲜得我眉毛都快掉了!舒大爷一旁点着头:“出笋少,味道比大年的还要好一些。这是规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