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两新党建 > 新社会组织党建 正文
宁波慈溪:"533工作法"全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为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我们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着力点,努力在加强农村和非公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造服务型党员队伍上下工夫,积极构建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的三级服务体系,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争做贡献。”说起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浙江省慈溪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陶尧土意犹未尽。

  建立“五大体系”,加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在慈溪市宗汉街道周塘西村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正在办理申请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的村民陈茂康开心地告诉我们:“有了社区化服务办事方便多了,再不用跑上跑下,在家门口就把事办好了。”

  为在农村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2009年10月,慈溪市开展了以“网格化管理、社区化服务”为重点的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活动,通过全面建立“五大体系”,构建起一张功能强大、覆盖面广的服务网络。

  农村社区化管理网络体系。按照地缘相近、管理幅度适宜等原则,以常住居民100户划分片区网格开展“一片区一支部”建设,并设置若干党员中心户,形成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片区党支部为主体、党员中心户为阵地的基层组织管理网络体系。

  农村社区化服务平台体系。在行政村建成面积350平方米以上的服务中心,配套设置“三室三站二中心一校一场所”服务设施。

  农村社区化特色服务体系。将村级审批事项纳入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代办员队伍为群众提供“代办式”服务;上门为群众提供“点题式”服务;结合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和群众重大需求,为群众提供“主题式”服务。

  农村职业化社会工作者人才体系。通过以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推进村专职干部选聘分离、报酬统筹、干事对账、创业承诺等制度,培养一支精干高效的农村工作者队伍。

  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制度体系。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村区域内有关单位为主体,建立村级和谐共建理事会和部门联村工作制度,积极开展村企结对、工业反哺农业、先富带后富活动,努力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目前,该市274个行政村中264个村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和2409个片区网格,受理各类事项25万余件,办结率100%,有效提升了农村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搞好“三个服务”,加强非公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慈溪经济相对发达,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超过98%,有800多个党组织、10000多名党员,党组织覆盖率日趋扩大。为加速推进非公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慈溪着力在打好服务企业促发展、服务员工聚人心、服务社会促和谐的“服务牌”上下工夫,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企业争当发展强、党建强“双强”企业。

  服务企业促发展。积极推进“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载体建设,号召党员创先争优,感召员工爱岗敬业,为企业降耗增效出智出力。浙江心连心电器有限公司党支部提出的一项工艺改进建议被采纳后,为企业节约资金20余万元。

  服务员工聚人心。引导企业党组织通过召开联席会、民主协商会等形式,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推进企业和谐发展;开展“关爱员工、共创和谐”活动,帮助2000多名员工解决子女就学等实际困难;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慈溪汇丽机电有限公司党总支通过企业内网、员工学校等方式开展读书月、论坛交流活动,有效凝聚了人心、丰富了员工的文化生活。

  服务社会促和谐。加强对企业主特别是党员企业主的教育引导,动员企业致富思报、增强社会责任感。去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慈善捐款7000多万元,在“百村千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中,1353家非公企业与307个村(社区)结对,出资9900余万元。胜山镇东方琴业、大发化纤等企业党组织在“先锋助学”活动中,向贫困学生资助25万元。

  做好“三全”文章,着力打造服务型党员队伍

  “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造一支‘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服务型党员队伍至关重要。”陶尧土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做好“三全”文章,着力打造服务型党员队伍的方法。

  全员培养,创新党员队伍教育培养模式。从2005年开始,慈溪探索实施以“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优秀人才培养成基层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人才工程”。目前,全市有8100余名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科技业务骨干等各类人才,2154名人才培养成为党员,1179名党员优秀人才培养成为基层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宁波沁园集团有限公司集团研发中心主任、党员李明举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获得发明专利10多项,他带领科研团队研发的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全面服务,创新党员全天候管理服务模式。加强对党员日常及八小时外行为的动态监督管理,将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等情况进行量化计分动态管理;推行农村、企业党员“双联系、双登记”制度,使党员能在村、企党组织中参加双重学习教育;建立流动党员全程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

  全程关爱,创新党内激励关爱模式。着力构建生活上照顾、政治上关心、生产上帮扶、情感上慰藉的“党内立体”关爱机制,建立2000万元的市、镇(街道)、村三级党员困难互助金;深入实施“党员创业帮扶工程”,采用“远教+专家”、“1+1”结对等形式,为党员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市场分析等指导服务,使152名党员走上创业道路。(续建伟徐华杰蒋泓杰)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