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两新党建 > 非公党建 正文
宁波镇海区:"三建模式"破解非公企业党员发展难题

  针对当前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青年流动频繁及党员年龄结构日趋老化等难点问题,浙江宁波市镇海区通过党团共建、流动跟建、村企联建等措施,及时为全区非公企业党组织输入了新鲜血液。

  一是党团共建,破解“苗子”难题。依托团组织建立优秀团员入党申请信息库,充分发挥党员对团员的“传、帮、带”作用,使党员发展“源头”质好量足。建立党、团组织教育培养和考察审核的共同推优制度,做到“推优”工作“党团一盘棋”。并举办以团干部为重点培训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通过集中教育培训,达到“经常受教育”的目标要求。目前,全区非公企业中28岁以下的青年团员通过团组织"推优"入党的占98%以上。

  二是流动跟建,破解“盲点”难题。认真采集35岁以下流动务工青年的基本信息,非公企业党组织每年不定期召开“优秀流动务工青年推荐大会”,评选出优秀流动务工青年。采取自愿或指派的方式,由威信高、能力强的企业一线优秀党务工作者担任流动青年务工人员的培养联系人,经常以电话、信函、QQ或约见面谈等形式,与联系对象保持联系。根据联系对象的能力特长和本人意愿确定培养方向,实行“配菜”加“点菜”模式,找准非公企业党员发展工作中经常被忽视的盲点问题。

  三是村企联建,破解“瓶颈”难题。邀请区委党校教师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对村级入党积极分子及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授课辅导,有效解决企业所在的村级党组织发展非公企业党员难题。对外来流动务工青年,除发函了解直系亲属和社会关系外,还向流入地的村(居)委会等机构重点了解其日常表现、计划生育及违法犯罪记录等情况,有效解决了党员发展工作政审难的问题,并广泛推行村支部委员培养联系制度,通过跟踪培养,有效解决了企业生产一线党员培养的难题。(镇组)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