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线02月13日讯 杭州这几年变化特别快,修地铁、建新火车站,许多原本脏、乱、差的城郊接合地带,也开始拆村建居,呈现出高楼林立、干净整洁的新面貌。
不过,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伴随着阵痛,不少人需要暂时离开世代居住的地方,等待故土建设完成后再次回归。就像彭埠镇,有12个社区涉及拆迁过渡,其中御道、普福、建华、彭埠、新风、章家坝6个社区,属于整村拆迁,总过渡人数达1.8万人。
众多拆迁户在外租房,人户分离现象突出,无论是社区找居民,还是居民有事找社区,都挺麻烦。怎样为拆迁过渡居民服务?彭埠镇和各个社区想了很多办法,还成立了专门为拆迁户服务的工作点:“七彩驿站”。
上周,早报记者走进“七彩驿站”,看一看拆迁居民都碰上了哪些麻烦事,而“七彩驿站”又是怎么为他们解决的。
社区服务的延伸
方便拆迁户
“七彩驿站”的服务项目有七类,囊括了民政、残联,劳动保障,居家养老,民情联系,综合治理,计生、卫生,以及党建,社区能提供的服务,这里都有。
俞士顺是服务点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建立服务点,让社区服务延伸到拆迁户聚居地,主要是为了方便老百姓,让他们不用再跑来跑去。住在哪里,就去小区找相对应的服务点,一样能享受到服务。
“我们镇里的社区居民情况比较特殊,年轻人白天基本上都上班去了,留守的老人年纪都大了,而且文化程度不高。如果他们要回原来的社区办事,也太折腾他们了。”俞士顺说,“有些人连自行车也不会骑,更别说让他们自个坐公交车去了。”
而要找社区办的事情,偏偏又是一些要紧的事情。“比方说办理、领取养老保险啦,还有医药费的报销啦,还有办理各类证件、领取各项补贴,都得找社区。”俞士顺说,“这些事情光靠打电话问还不行,有些老年人得我们当着他们的面解释给他听,他们才弄得明白。”
记者了解到,彭埠镇将在近期内扩大服务半径,更好地为拆迁过渡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口彭埠话,打的就是感情牌
七彩驿站服务点,在九堡新江花园小区内就有一家。整个小区居住着500多户租客,有361户是彭埠镇的拆迁户。走进小区,向路上居民打听“七彩驿站”,他们马上熟门熟路地指路:“9幢2单元一楼,绿色门面的就是。”
服务点不大,50来个平方米,但是里面的工作人员配得倒有不少,五六个工作人员忙碌着,翻看手中大叠大叠的资料。
这个服务点是去年10月开始筹备的,12月初开门迎客,他们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摸清小区里拆迁过渡户的情况,并且上门拜访,“要尽快地和大家熟悉起来。”俞士顺说。
圆桌会中,记者发现,服务点工作人员彼此交流,以及和居民交流,说的都是一口记者听不懂的当地土话。
“这是我们彭埠话。”服务点工作人员张水洪笑着说,“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拆迁过渡户,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彭埠人。所以我们服务点的工作人员也都是本地人,方便交流和沟通。”
张水洪也是彭埠人,在彭埠社区做了10年的社工,许多人都认识他,“一个村的嘛!本来就有点沾亲带故的。有的老人是看着我长大的,有的是从小一起玩大的,大家都认识。”张水洪说,“来到七彩驿站,一说我是阿洪,很多人就点头说,哦,原来住村头上的!”
有了感情这张牌,工作开展起来就方便多了。“拆迁过渡户来自不同的社区,许多津贴政策也不一样。哪怕问的是同一个问题,可是我们的回答却不一样。”张水洪说,“有的居民不理解,我们就慢慢解释。大家乡里乡亲的,总归是相信我,不会骗他们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