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2月12日讯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被称为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大战最密集、最惨烈的周末。“小高考”频繁上阵,着实让参加考试的学生们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硬仗”。11日,以北大为首的“北约”和以清华为首的“华约”选在了同一天举行笔试,12日,同济大学等9校组成的“卓越”联盟也加入了战场。
据了解,今年高校自主招生属“华约”最为热门,在浙江设置的浙江树人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两个考点上,有近5000名考生参加了考试。而“北约”笔试在浙江树人大学考点设置了30个考场,考生共865人。今天加入阵营的“卓越”联盟也有800多人参加考试。
考卷中,今年的作文题无疑又一次成为了亮点,“北约”以《暖》为题,要求写一篇700至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而“华约”则引入了富兰克林关于“老人倒地扶不扶”的相关典故,要求学生写一篇议论文。除语文外,“华约”的考生普遍反映数学、物理考题有所超纲,数学考到了少有的证明题;对于“北约”的试卷,学生大多认为知识点没有超纲,但考题形式多样,堪比“竞赛”。
那么,为何几乎选择在同一时间进行考试,各联盟负责人均表示,是希望为往年那些笔试同时被两大联盟学校录取、又无法兼顾面试的同学节省精力和资源。但人们普遍认为,两大联盟如此安排,其实是掐尖战的升级,大家都想争取更多优秀生源。而考生只能在鱼和熊掌中选择其一了。
自2003年教育部推行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至今已近10年。高校从单独组织自主选拔录取到“抱团联考”,不断尝试着改革路径的突破与完善。可是,“结盟”搞对抗,“圈地”抢生源,“联考”异化成小高考、学科考等问题,还是遭到了社会各界的不少质疑。
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始终是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意义之一。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参照美国模式,将自主招生“联考”发展为成熟的社会化考试,或许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作为社会化的‘联考’,将有三个特点,其一,不存在与学校的结盟关系,学校自主认可‘联考’,学校独立接受学生的申请;其二,实行教考分离,‘联考’不再是与学科紧密对应的考试;其三,‘联考’不再与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嫁接。”熊丙奇说,在这样的“联考”制度中,学生才可以自主选择考试、选择学校,学校和学生之间实现双向选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