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2月12日专电(记者 段菁菁)“今天的这个时候,就是明天的那个时候”,“我终于知道,我们丢了什么……”舞台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作品《那个时候》,从“我感觉缺了什么”的疑惑出发,通过四个年轻人追忆往事的方式,重现大学期间那些被忽视的美好光阴,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忘寻找丢失的自我。
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的戏剧舞台上,有关青春的故事一幕幕上演: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情景剧《白莲花的约定》通过讲述医科大学生远赴偏远山村救治农民的故事,真实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远大抱负;中央戏剧学院的歌舞剧《最后一课》,则抓住大学生毕业前“最后一课”的瞬间,以富有张力的歌舞将一股充满青春的蓬勃朝气似乎注入观众心灵……大学生们的精彩演出获得了评委、专家、观众们的广泛认可。
“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戏剧这样影响学生,校园戏剧是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将伴随大学生的一生。”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副主任李春喜如是评价。他认为,校园戏剧不只是培养戏剧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体验人生,塑造人格。
“文化引领、审美品位、艺术真实、戏贵打磨”。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谷公胜用十六字点评了高校校园戏剧。他说,戏剧在高校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能让学生获得很好的审美体验与精神引领,推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届大学生戏剧展演体现了向真、向上、向美、向善的精神,有着很高的审美品位。”
专家同时指出,校园戏剧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作品“西化”痕迹较重,也有一些作品出现了社会上的一些低俗庸俗的内容。
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刘立滨认为,戏剧是在舞台上建立起生活,要合情合理地呈现,不能违背生活逻辑;创作时要注意细节,表达上不能过于简单和直白。谷公胜则建议,校园戏剧要把生活的真实提炼出艺术的真实,用开阔的视野去反复打磨剧本,开社会风尚之先。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