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线2月13日讯 在永康市舟山镇的陈山头村,71岁的丁阿婆有件宝物———块用了27年的搓衣板。
量身定制的搓衣板
丁阿婆的这块搓衣板是一块大木桩,通体黝黑,表面十分光滑,用来搓衣服的那面更是油光发亮。丁阿婆坐着洗衣服,搓衣板的大小、高度正合适。
“阿婆,你这块搓衣板怎么这么合适啊,是哪里买的啊?”游客陈女士是全职太太,她说,洗衣服做家务这么多年,木制、竹制、水泥制的搓衣板都见过,像这样合适又实用的搓衣板她是第一次看到。
“不是买的,是我老公亲手做的,用了20多年了。”丁阿婆笑了笑,一边洗衣服一边跟大家聊起了搓衣板。
这块搓衣板是27年前丁兰书的丈夫陈岩秋亲手做的,用的是苦槠树的树桩。横切面呈椭圆形,长60厘米左右,宽40厘米左右。切面上除了有和搓衣板一样的横槽外,在最中间还开了一条槽,用来将脏水引出。
搓衣板的高度是为丁阿婆量身定制的,阿婆坐在椅子上搓衣服,腰始终能直得起来。整块树桩重达50公斤,十分稳重,即使阿婆再用力,它也纹丝不动。
经过多年的摩擦,搓衣板已是光亮无比,摸上去十分光滑,像打了层蜡。木头的纤维中已渗入肥皂,只要搓衣板上面有水,用手使劲一搓就有一些细小的泡沫。“洗衣服很好用的,光光的,衣服不会洗坏。”丁兰书一边搓衣服一边说。
27年前的故事,事情虽小却感人
一名游客对这块搓衣板很感兴趣,就和阿婆开玩笑说:“阿婆,卖给我得了。”阿婆却笑笑说:“不能卖,就算给我千金,我也不会卖。”说这话的时候阿婆很骄傲,她还跟游客们说了27年前的那个故事。
丁兰书说,那天是很普通的一天,她在家里晾衣服,突然丈夫急急忙忙跑回家来,让她出去搭把手。丁兰书本来想先晾完衣服的,不过陈岩秋上来把衣服夺下,一把拉着妻子就往村口跑去。
到了村口,丁兰书看到了一棵被大雪压翻了的苦槠树,丈夫早已把树桩砍了下来,并用麻绳绑好。
“来,抬回家。”陈岩秋说。
“这东西要来干吗?”丁兰书觉得这树桩没什么用,懒得去浪费力气。
“抬回家再说。”陈岩秋一再坚持。
树桩有50公斤重,夫妻俩花了很大劲才把它抬回家。一放下树桩,陈岩秋就把柴刀、木刨等工具拿了出来,开始摆弄这块树桩。一连几天,陈岩秋把时间都花在了树桩上。
刚开始,丁兰书还以为丈夫在做凳子什么的,见丈夫这么神秘,她有一天终于忍不住追问起来,如果丈夫不说,她就不让做。
“给你做个搓衣板。”拗不过妻子的一再追问,陈岩秋头也不回,只得简单地透了个底。当时听到这句话的丁兰书感动得差点哭出来。
原来,27年前,由于地处高山,陈山头村里没有方便洗衣服的小河、池塘,再加上当时还没有接通自来水,村里妇女洗衣服,只能挑着衣服,走很远的路到山下的河里洗,十分不便。而且,蹲在河边洗衣服,时间一久,人就累得直不起腰。
妻子洗衣的辛苦,陈岩秋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搓衣板做好,陈岩秋还用管子接通山泉水,让妻子在家门口就能洗衣服。自从有了这个搓衣板,丁兰书洗衣服就再也不用跑远路了。
阿婆讲爱情故事,游客听得入神。
讲完了故事,阿婆开始继续搓衣服,最后她还说了一句:“我嫁到这里时才21岁,现在都71岁了。”
游客们听得很入神,其中一名游客说:“阿婆,那今年是你和阿公结婚50周年啊,是金婚,要和阿公一起好好吃一顿。”
“结婚还有这种说法?”平淡的日子过了50年,久居山里的丁阿婆不知道还有“金婚”这一说法,“好,那就今天吧,阿公去田里拔菜了,你们也来一起吃。”阿婆放下手中的衣服,把游客们领回了家。
搓衣板上,衣服渗出的水顺着中间那条水槽缓缓流下,落到地上,滴滴答答。
- 浪漫不只属于年轻人 七旬老人参加情人节接吻活动
- 情人节买啥礼物?男性中意老三样女人追求创意浪漫
- 争抢餐位,大打出手 情人节不仅浪漫还多发案件
- 争抢餐位,大打出手 情人节不仅浪漫还多发案件
- 这场细细密密的雪花 给杭州带来点小浪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