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4日讯 用“查附近”,可以实时查找在你附近使用同一软件的人。用“摇一摇”,通过将手机来回晃几下,就能为你找到这时也正在用“摇一摇”功能的人。
而且,彼此之间还能像QQ那样文字聊天,又能像对讲机那样在手机里语聊。
凭着这几大特点,腾讯公司去年推出的新潮聊天工具“微信”迅速风靡一时,用户超过了5000万。
不过,它拉进人与人距离的同时,也引来了骗子的注意。
据宁波市公安局统计,从去年开始,宁波全大市范围内已有近十起利用“微信”诈骗的案子。
昨天,宁波市公安局发布预警:“微信”诈骗案件多发,用户要提高警惕。
接到留英女儿的微信
妈妈被骗6万元
奉化的吴女士有个女儿在英国留学。
2月9日中午11点半,女儿发来了一条“微信”,约她网上聊,说有个同学在她那里存了6000英镑,后来家里有急事就回了湖南老家,现在急需用钱,让老妈在国内先汇6万元过去。
女儿随后又发了一个手机号码。
吴女士几番沟通,将信将疑。
吴女士通过QQ,想让女儿打个电话过来。
“女儿”却说,英国是半夜,打电话会吵醒人,还怪母亲不相信她。
吴女士怕耽误女儿的事,只好去银行,向对方要求的账号“周鹏程”(账号6228480801310389110)汇了6万元。
对方就此再无音讯。
吴女士再一确认,才知道女儿的“微信”账号已经被盗了。
据了解,这是宁波发生的首起盗窃留学生微信号、QQ号诈骗国内亲属的案件,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微信摇来“海关主任”
谎称能搞定工作,骗走姑娘一万三
拿着手机“摇一摇”,就有机会结识一个陌生人,这是很多用户喜欢“微信”的原因。
来北仑打工的河南姑娘小夏,2011年年底,玩手机微信,随便摇了摇,摇到一个用户名为“遗憾ZZX”的人。
对方自称姓张,在海关做领导,可以介绍她过去上班。
天降贵人哪!大专毕业的小夏动心了。
几天后,张某介绍了一个男的给她认识,说“这是海关曹关长,帮你安排工作的事已经搞定了。”
当晚,张某打电话给小夏,说海关工作需要本科文凭,但需要一笔钱。
小夏没多想,马上给了他3500元钱。
张某又借各种理由拿了小夏7700元钱和一部1000多元的手机。
1月29日,小夏父母察觉,这人可能有问题。
第二天,小夏催张某还钱。可张某已经关机,再也联系不上了。
2月1日中午,张某被民警抓住。民警一问,才知道这个“海关主任”,只有初中文化,还是个无业青年。
“微信”摇来女朋友
不料是缺毒资的吸毒女
去年10月,40多岁的贵州人唐某在奉化一条街上玩“微信”的“摇一摇”功能,结识了一个20岁的奉化女孩。
几条信息下来,当天晚上两人就同居了。
一段时间后,唐某发现这个女友有些不对劲,她总过几天就向唐某要100元。
一开始,唐某也没多想。
2012年1月19日的下午,唐某与女友争执中,在翻到的床底下发现了一个针筒。
唐某这才发现,原来一直在吸毒,是因为缺少“毒资”才找上他的。
“微信”搭讪的有缘人
约会时顺走了姑娘的iPhone
不光是在宁波,在杭州也发生了用微信行骗的案子。
去年11月,24岁女孩子小王在微信里收到一个男人的好友邀请,对方是通过“查附近的人”找到他的。
男人说话风趣,让小王很有好感,你来我往几次后,两人在一家川菜馆见了面。小王看对方拿着GUCCI包,觉得他应该还蛮不错。
饭桌上聊了一会,男人拿出手机打电话,但没电了,他就跟小王借了她的iPhone手机。
电话打着打着,男人就不见了。
不过在这个案子中,幸运的是,小王记住了对方的微信号,她用另外的号码将男人重新“吊”出,守候的民警将他抓获。
多个心眼,别聊了几句就以为是缘分
昨天,针对“微信”这种新发的犯罪手段,宁波警方特意发出了预警。
民警提醒微信用户,玩微信时,千万别什么都当真,一定要多个心眼。
很多人在用“微信”查到附近的人、或者用“摇一摇”摇到一个讲话很投机的人,就都会觉得很兴奋,感觉很真实,并认为这是一种缘分,但你很可能招来的就是不法分子。
所以,千万不要“微信”上聊了几句就急着见面,这样很容易被骗。
家长最好和孩子提前约定暗语
碰上案例一中吴女士这样的情况,要求用“微信”、QQ要求汇款时,千万要放平心态,不要因为一时联系不上子女而乱了手脚,让骗子占了便宜。
对于在国外或者外地读书的子女,警方建议家长,要多留几个孩子室友、同行朋友的联系方式,这样就算出状况,也不会慌了手脚。
当然,家长最好和孩子提前约定好暗语,只在关键时用,聊天记录中绝不外泄,这样就能保证家人准确鉴别孩子的身份。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