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浙江在线02月16日讯 昨天,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过程中诞生的我国桥梁界自主科技创新成果——“强潮海域跨海大桥建设关键技术”,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摘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盛誉。其中的一项技术创新是大桥钢管桩的制造和防腐技术,这项技术可以让大桥钢管桩在海洋强腐蚀环境下依然达到100年的使用寿命。
海洋工程基础设施如桥梁、港口等,有95%以上是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海洋腐蚀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据代表杭州湾跨海大桥各施工单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的原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同时也是该项目负责人的吕忠达向记者介绍,欧美、日本等国家在海上建造大桥时,为了抵御海洋腐蚀,往往要在钢管桩原有的结构厚度上再增加五六厘米的富余厚度以应付100年设计寿命期限内的海洋腐蚀,这样一来,建设成本就大大提高。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中,项目组创造性地在钢管桩厚度仅为2.2厘米的情况下实现了防腐。“具体做法,就是给钢管桩穿上了三套‘保护衣’。”参与该项目的宁波科鑫腐蚀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旭锋昨天介绍,第一套“保护衣”是在钢管桩1.9厘米的结构厚度基础上增加了3毫米的富余厚度,按照海水每年腐蚀0.1毫米的速度看,这增加的3毫米富余厚度可应付30年;第二套“保护衣”是在被海水浸没的钢管桩里面又浇入了钢筋混凝土,这样即使外面的钢管桩被腐蚀,内部的钢筋混凝土还可继续发挥桩的作用;“我们还在钢管桩的外面涂装了三层环氧粉末,同时对这一涂层进行阴极保护,这就相当于给钢管桩再穿了一套高性能防腐防护衣。”徐旭锋说。
据统计,杭州湾跨海大桥全桥有钢管桩5513根,仅此一项设计每公里可节省投资约5000万元。目前,这一技术已在舟山大陆连岛工程金塘大桥工程、长江大桥工程、象山港大桥、崇启大桥、广东南澳大桥等一大批重点项目中得到应用,并被大量应用在煤炭码头工程、集装箱码头工程、电厂码头工程、原油码头工程等一大批码头钢管桩防腐项目的建设上。
宁波晚报 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张彩娜 记者 王勇 龚国荣
使用了风障技术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护栏。
“四人抬轿”式的梁上运梁创新技术。
70米梁的整体预制技术。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关键技术还有哪些?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者针对杭州湾强潮海域潮差大、潮流急、大风多、冲刷深、腐蚀强、滩涂长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开展技术攻关而形成的自主创新成果“强潮海域跨海大桥建设关键技术”,共取得授权专利2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0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工法9项,技术成果纳入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共5项。除了大桥钢管桩的制造和防腐技术外,它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技术创新:
一、风障技术。杭州湾跨海大桥所跨越水域气象条件复杂,8级及以上的大风经常可见,行驶在横向刮着大风的海中长桥上,车辆很容易侧翻。跨海大桥的建设者创造性地采用了风障技术,大大减少了风力对行车的影响。因为采用了风障与栏杆相结合的工程措施,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行车,即使遇到了11级大风,车辆受到的影响也只相当于8级左右。
二、50米梁整体预制化梁上用梁架设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之前,国内大桥梁上运梁的极限重量为560吨,国外稍好,为900吨。而杭州湾跨海大桥所预制的50米箱梁一个就重达1430吨,“传统的梁上运梁工程方法是‘两人抬轿’,我们发明了‘四人抬轿’的新方法,一举将梁上运梁的重量提高到1430吨。”吕忠达说。
三、70米梁的整体预制技术。大桥采用的70米整体预制箱梁,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整体浇筑混凝土箱梁。大型混凝土箱梁早期开裂曾是世界性难题。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师们一举发明了低强度早期张拉技术,成功解决了大型混凝土箱梁早期开裂的难题。现在,这一技术已纳入《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张彩娜
相关链接
2006年以来
宁波已九获国家科技大奖
自2006年以来,宁波每年都有科技项目获国家奖。加上昨天获得的这一殊荣,目前宁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已有9项。
1.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完成的“LR6数码王电池和生产线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以宁波路宝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斌为项目第一完成人的“RB系列多向变位桥梁伸缩装置”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3.以宁波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海洋水产与生物技术学科研究员严小军为第一完成人的科研成果“海水生物活饵料和全熟膨化饲料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宁波韵升股份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宁波德昌精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东华大学联合完成的“环锭紧密集聚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成果,荣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5.以宁波沁园集团为第一完成单位,叶建荣为第一完成人的“节能型饮用水深度处理系列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6.由宁波大学等高校为研究主体,采取产学研合作,并与多家企业联合完成的宁波科研项目“无线多媒体通信传输与终端系统关键技术的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7.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核电站密封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8.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大功率中速船用柴油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