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鄞州2月15日电 平整土地、整修农机、制定种植计划……这几天,在宁波鄞州区姜山镇陈介桥村的田头,当地两位“种田能手”卢方兴、孙正高正忙碌着准备春耕。作为被陈介桥村高薪聘请的“田管家”,他们全权负责该村1156亩农田的生产管理。
聘请“种田能手”,入村当“田管家”,这是鄞州区探索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的一次新尝试。
据了解,目前鄞州全区土地流转总面积已逾3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8成以上,土地流转率与规模经营面积均在全省位列前茅。
鄞州区农林局负责人介绍说,过去,农户或自己将土地经营权转包给生产大户,或由村经济合作社统一发包给农业企业。因缺少统一规划、协调与管理,生产大户“各自为政”,引发不少问题。
陈介桥村党支部书记凌国平深有感触地说,该村曾有过近百个农业专业户,承包土地面积最少的不到10亩,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经营品种也五花八门,管理难度较大。此外,由于利益分配问题,村民与生产大户之间纠纷颇多,让村里很头疼。
可否让村集体参与土地经营管理呢?率先试水的陈介桥村经济合作社社员大会讨论通过方案:先由农户按自愿、有偿原则,以每亩每年300元左右的价格,将自家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流转给村经济合作社;接着,村经济合作社对这些土地实行统一经营,并按每亩年产粮食850公斤、生产成本不高于每亩每年1600元为标准,以年薪20万元聘请“种田能手”上门负责生产管理,使每亩田年产粮食增加200多公斤。
凌国平解释说:“这样一来,农户拿到了土地流转金,种田能手领到了工资,而农业生产收益则归村集体所有,三方均可受益。”
新措施究竟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多少实惠?凌国平算了笔账:算上政府补贴,去年宁波的订单粮食收购价为早籼谷每50公斤120元,晚粳谷每50公斤145元。若以亩均年产850公斤粮食,早晚稻各占一半比例计算,每亩地每年可收益2252元。再扣除每亩每年1600元的生产成本、农业保险和20万元“工资”,这1156亩土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40万元。
为提高种田能手的生产积极性,村里还制定了奖励与免责措施,将工资与产量挂钩。“在保持每亩每年1600元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如果粮食亩均年产量超过850公斤,超量部分的收益由我们和村集体平分;若遇到台风等自然灾害,而非人为因素导致减产,我们也不用承担损失。”卢方兴表示,“尽管同时经营千余亩土地压力较大,可凭借多年种粮经验,只要不遇上极端天气,取得丰收,难度不大。”
“土地流转金全部发给村民,村集体不做一点扣留。村集体经济壮大了,阿拉还可享受更多实惠,很划算。”陈介桥村村民十分支持这种做法。目前全村1600余亩土地已有超过三分之二流转给了村集体。
凌国平告诉记者,合作社已向社员们作出承诺,这些土地经营收益,除了必要的农业生产资金外,其余将全部归入专项资金,并以养老补贴、分红等形式返还给社员。
宁波市相关农业专家表示,这一举措,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又惠及村民,还能协调各方利益,是基层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创新之举。鄞州区农林局副局长严政说,这项新模式若能在陈介桥村试点成功,将会逐步在全区其他农村推广,让更多村民受益。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