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慈坞村位于兰溪市与建德市交界处,芝堰水库上游,属兰溪城乡居民饮用水源保护区。
下慈坞行政村现有农户177户,在册人口580人,下辖下慈坞、尖后山、十二曲3个自然村。人均耕地相对较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经商打工。目前80%的青壮年都长年外出,留在村里的多为老年人,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是兰溪市的贫困村之一。
下慈坞村距兰溪市区35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非常不便,村民进出,靠芝堰水库每天三趟渡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保护好芝堰水库水源,兰溪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该村下山搬迁安置工程,安置小区选址定于交通便利的黄店镇毛堰村范围内,占地面积75.51亩。工程定为该市近几年的重点工程之一,也是该市新农村建设综合改革示范区。
这些困难盼帮扶
◆希望修建通村公路。该村出村道路至今还是泥土路,村民想把小萝卜等农产品运出去很不方便,附近村庄的居民想通过下慈坞到芝堰水库渡口也很不便。
◆希望能进行村庄整治。处理好垃圾与生活污水,完善公共设施,如沟、渠、堰、坝。
◆希望有专家能给该村引进没有污染的特种养殖项目。如石蛙,既利用该村水质好的资源,又能有效保护水源,实现错位发展。
◆下慈坞村位于巍峨俏丽的尖坞山脚,尖坞山海拔近千米,山林茂盛,溪水极清。当地村民希望发展旅游,带动村民致富。
帮扶热线:83186666
下慈坞“城里人”
心中的家乡未来
20岁那年,吴海强在家养了500只鸡。
“那时村里连拖拉机都开不进,运东西只能用独轮车拉。”吴海强说。山区搞养殖本身有优势,空气、水都比外面好,畜禽不容易生病,但无论是把饲料往里运,还是把鸡蛋往外运,都得靠人力。那时他两三天就要送一批蛋到建德市邓家乡,卖给开着拖拉机来收蛋的贩子,累得够戗。所以第二年就不养了,出门到建德去打工。
直到现在,吴海强仍然认为在山区搞养殖是条好门路。他自己当年扣除所有成本和开销,也有7000多元收入,在上世纪90年代初算很不错了。当年村里另一个养殖户,现在到黄店镇殿口村养猪,一年能赚20多万元。他说,要不是为了保护水源,在家养养猪和鸡也是很好的产业。
到建德一家塑料厂工作后,吴海强从底层做起,干机修,再做管理,10年后自己开了家生产螺丝刀的小厂。产品全部外销,一年能赚10多万元,在建德买了房。和他一样,村里在外面闯的人都是白手起家。有三四个在建德开水果店或土特产店,有七八个在杭州做装修。村里像他这样在城里买了房的有五六十户。
关于村子的未来,吴海强也反复想过。他说,虽然在外面买了房子,等年纪大了,自己和妻子还是要回村去住的。他在建德遇到很多上海老人,十几个人拼起来到山区买房子养老,图的就是山里的空气和水。“既然外面人都羡慕我们的生活,我为什么不回去呢?”可是,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发展生产,该做点什么,他和伙伴们还没有想好。
吴福元靠做农产品生意,攒钱在新安江畔买了房子,从生活方式来说,他早已是个“城里人”,但他的户口一直没有迁出。他78岁的老父亲和67岁的母亲依然住在村里。
我们问吴福元,为什么不把父母接到城里享福?他回答:“住在山里才是真的享福呢!”
吴福元说,住在山里,不必说特别好的水质和空气质量,也不必说夏日比城里凉爽,仅是“靠山吃山”这一点,就是城里没法比的。山里宝贝多,春天的茶叶、秋天的板栗、冬天的笋都是好东西;山里百花盛开,养土蜂就能收获不少蜂蜜。吴福元的父母年纪这么大了,但靠晒点笋干,种点油菜、黄豆、芝麻,生活开销就绰绰有余了。“去年光油菜籽就收了400公斤!许多城里人会上门来收,不用吆喝就能全部卖完。”
吴福元觉得,村里想要发展,最好的办法是搞不污染水质的特种养殖,如土蜂、石蛙,以及旅游产业。“我回村的时候,遇到外面的人来爬山,都说这里风景好!风景其实就是最好的资源啊。”
吴福元心里想的旅游并不是传统的旅游。
他看过有关台湾搞农家乐的资料:投资上亿发展观光农业,成为城里人喜欢去体验式旅游地,效益好了之后,许多年轻人都回到了村里……他希望,这能成为下慈坞村的明天。未来320国道改造后,从村里上国道只要5分钟,开到建德市区也只要20分钟左右,这就能吸引杭州和上海人;山里还有大片原始森林,里面都是好几人合抱的大树;村里许多人在外面买了房子,家里的老屋空着,正可以改造成特色农家乐。
为了兰溪喝上好水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许多兰溪市民感觉自来水好喝起来了。一名家住婺城的市民说,兰溪的水也变得跟沙畈水一样,有点甜丝丝了。
这得到了兰溪自来水公司水质部数据的印证:前年,水质是Ⅲ类,磷、氮等指标出现超标,去年水质是Ⅱ类,各项指标合格。
在这背后,位于兰溪芝堰水库上游的黄店镇下慈坞、考坞源以及建德市邓家等村作出很大牺牲。芝堰水库每天向兰溪供应6万吨水,为了保护生态、保障水质,下慈坞、考坞源等村有着多重约束。
在下慈坞村主任吴连富家门口,女主人说,夏天的暴雨跟着大风正面冲刷她家的门面泥墙,家里为此修补了好几次。因为处于水源保护区,房子不能建,原拆原建也不行,只能修。据不完全统计,村里有20来座房子有倒塌的危险。
这几年,山区养猪盛行,下慈坞村几户村民也在田里建了猪舍,每户养了百来头猪。去年上半年,猪价直线上扬的时候,出于保护水源的考虑,镇里要求他们拆除猪舍,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为了大局,他们忍痛割爱,以50元一只卖掉小猪,以80元一只卖掉种猪。
建德邓家一带的水晶厂、养殖场,经兰溪市政府与建德市政府协调,也已全部关停。
两面凌空的
弯弯山路
从芝堰到下慈坞,要翻过大坝坐30分钟的船,再步行约一个小时。如果船坏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绕行近50公里,从建德过去,但部分路很窄,而且有盘山公路、临水临崖,要“车手比较好”才行。
车子绕行建德新叶古村,从大慈岩山下而过,经寿昌古镇,沿着330国道,在一个叫湖岑畈的地方下国道,不久上了一条盘山公路。在这里开车,说“方向盘比轮子转得快”,只是夸张了一点点。在一个临近水库的急转弯,车里的人提醒“对面可能有车”,随即刹车,左边一辆农用拖拉机幸好也刹车及时,两车间距只有10厘米。
下了盘山公路,来到建德邓家村,村口有一条看起来像死胡同的路,竟然就是两县的跨境通道。小心翼翼地穿过这条胡同,就是一边没有栏杆一边是民宅、仅容一车通行的临溪村道。在一个最惊险的直角转弯处,那座泥房的直角看起来已经刮擦过不少车子。
幸福生活
靠自己创造
芝堰水库的摆渡船对下慈坞和考坞源的村民免费开放,但走水路只能运轻便的东西,而且船一天只有三班,下慈坞村民购买日常用品、农资生产用品等还是选择从建德进出。
下慈坞村支书吴彩良介绍,村民到建德县城一趟,3个小时就可以回来了;到兰溪县城一趟,得整整一天。因为一天只有三班船,乘最早的船出门,赶到兰溪县城也要11时多了。村民要是看个急病,肯定到建德去看。待产的妇女,因为只有在兰溪生产才可以补贴,就选择提前住到水库外面去。
虽然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这里的村民却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闭塞。尽管为了保护水源有种种约束,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热情。
今年正月,下慈坞村有30多辆小车沿着泥泞的山路开回来过年。吴连富说,村里有五六十户在建德、兰溪乃至杭州、宁波买了房子。
记者见到63岁的村民吴有新时,他正在门口剖着用于箍蜂桶的竹篾,身上穿着一件标有“中国铁建”字样的工作服。他干过的活很多,在深圳表哥家开的相框厂打工多年,也在铁路建设工地上扎过钢筋,在供电局的铁塔上架过线,后来因年纪大回乡。现在一子一女分别在建德和杭州打工。
45岁的吴云松是元宵过后还在村里的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他在杭州从事管道安装,月收入四五千元,再过几天他也要出门了。
村主任吴连富,两个女儿在兰溪城买了房,一个儿子也在兰溪市区买了房。他的儿子、女婿和两个侄子分别在兰溪、杭州开淘宝网店,卖眼镜、围巾、衣服等,其中一个侄子年收入有二三十万元。
留守村里的吴连富和四五个村民办了小酒厂酿制荞麦烧,40元一公斤的荞麦烧酒供不应求,每年人均两三万元利润。一些做酒没有销路的村民,就向他们供应原材料———劈柴,也有一笔收入。
吴连富的哥哥吴连寿,每年要养100多桶土蜂,收入近两万元,蜂蜜根本不够卖。建德种草莓的农民,每年下半年都来下慈坞整桶整桶地买,用于大棚草莓授粉。
婺严古驿道
期盼硬化
在芝堰水库下游的芝堰古村,有一条保存完好的婺严古驿道,水库这一段已全部淹没在水下。从芝堰水库库尾渡口到两县交界有近4公里,其中部分路基保存尚好。从两县交界到建德邓家,路面已经全部硬化。
采访中,几名来自建德邓家村的村民一直在嚷嚷:“下慈坞就是全部移民出去,这条路也要修起来。”他们说的这条路,本来也是下慈坞村民盼望已久的。前年政府答应,村里把路基修起来后,路面硬化由政府出资。去年7月路基填好了,路面却因种种原因没能硬化。
邓家村民邓有林说,在这条泥泞不堪的路上,不知摔倒过多少骑电动车的人;万一库区森林起火,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救援人员也进不来。硬化这条路成了下慈坞村、邓家等相邻几个村村民共同的呼声。
两种不同诉求的
纠结
为了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去年兰溪市在黄店镇毛堰村划了一块地,鼓励下慈坞和考坞源的村民搬迁下山,但部分下慈坞村民并不乐意。在建德、兰溪乃至杭州、宁波买了房子的下慈坞人,以及一些长年在外打工的,虽然只有正月回一次家,但他们有着很重的故土情结,不愿意把老家迁到水库外面。
村民对搬迁下山的意见集中在一点上:没有宅基地、没有菜地。他们说,自己年纪大了,不习惯爬楼梯住公寓楼,搬下去之后,连块种菜的地都没有,什么都要钱。
对此,镇村干部表示,下山脱贫实行自愿原则。村支书吴彩良说,愿意搬迁的先搬。黄店镇党委书记金永才说,村民对搬迁下山肯定有一个认识过程,现在的搬迁政策其实相当优惠,对于他们下山后的生活,政府都考虑了相关的保障,何况山里公益林的所有权还是属于村民,最终还是合算的。
- 兰溪市委书记:工作就像打乒乓球 有拼劲还要讲方法
- 兰溪余店村拆迁安置住户怀疑房屋有质量问题
- 金华兰溪市供电局新春“安规”考试全覆盖
- 兰溪八中学生饭卡一次要充400元? 校方回应
- 飞鸟飞鸟勿食我果 关注兰溪绿色农产品种植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