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6日讯 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浣纱塘村有一幢100多年历史的古民居,从去年8月开始就在当地成为“热点”。因为有外地人想整幢收购,有屋主想卖掉还钱,但更多村民想保住这幢祖先留下来的房子。
昔日气派如今不再
昨天上午,有热心市民反映:澧浦镇浣纱塘村一幢古民居被卖掉,有部分已被拆除。
浣纱塘村位于澧浦镇东面1公里,古民居位于该村中心区域。在现场,零乱颓败的景象让人吃惊:院落已空寂无人,整座建筑被拆面积过半,青瓦、梁柱、隔板早已不见踪影,成片残墙断壁和碎石瓦砾散落一地(如左图)。村主任孙乾松说,这幢古民居被拆之前气势雄伟,建筑面积超过800平方米,南面3层、北面两层,依南低北高地势而建。房屋所用建筑材料也极为讲究,屋顶为一色的青瓦,四周外墙均为大小厚薄一致的青砖,每面墙基都由长条青石砌成,建筑工艺非常精湛。
古民居内原先分隔了七八十个房间,各房之间用厚实的木板隔断。目前,南面3层已经全部被拆,只剩下北面两层还在“勉强支撑”。
孙乾松小时候经常跟伙伴们在房子里玩耍。有关这房子的来历,浣纱塘村里还流传着一个说法:原屋主是个有钱人,给儿子娶媳妇看中的那户人家也很有钱,两家在商量亲事时,女方表示他们的嫁妆多,要一幢大房子才能用来存放。屋主回来后就建了这幢房子。上世纪土地改革的时候,房子被分给了20多户农民。因为房子非常气派,在附近小有名气。
“可惜我还是回来晚了,没能改变它被拆的命运。”面对如此荒凉的场景,老孙充满了愧疚。
老宅该不该被卖?
一间木结构的老屋里,坐着两个满脸皱纹的老人。他们回忆着老屋往日的荣耀和辉煌。
今年75岁的孙克正跟妻子就住在还未拆掉的两层老屋中。去年9月开始,不断有人上门来做思想工作,让老人把房子卖给他们,价钱好商量。
孙克正拒绝了。“我们年纪大了,搬来搬去也不方便,更何况这是我从小居住的房子,有很深的感情。出再多的钱,都不会卖。”孙克正说。他们隔壁的4户人家也表示不卖。
去年8月左右,孙乾松就陆续听到村中有人在传言:有几名外地老板带着相机到村里来拍照,说是要买下整幢房子,拆掉运走,异地重建,据说已经有屋主同意转卖。孙乾松急了,忙上门找所有屋主商量,希望他们留下房子。另外,他找了市区古子城管理部门等单位,希望万一留不住,也要把古民居留在金华。但对方告诉他,古子城暂时没这么大地方可以容纳。
之后,因为经营苗木,孙乾松外出了几天,没想到妻子打来电话说:“快回来吧,已经有人过来拆房子了。”
第二天,孙乾松就心急火燎赶回村子,结果看到有4辆车正在装拆下来的木板。原来在他出去这几天,古民居南面3层19户人家集体把房子卖给了外地老板。孙乾松赶紧跑到镇政府去汇报,镇政府却说:古民居不是文保单位,他们也无权干涉。孙乾松看着工人一点点把房屋给拆了,一阵阵心疼。“这些人只顾眼前利益,怎么对得起祖宗?”
该村一名方姓村民去年把自家的老屋卖了,得了2.5万元。她说,老屋反正已经破旧,与其留着还不如卖掉,再说邻居也卖了。
在采访中,该村多数村民表示,这幢民居象征着村子的历史,不应该卖掉。
古民居维护经费匮乏在我国,由于部分古民居尚达不到申请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且产权所有人是当地村民,只能任由产权所有人处置。
金东区文物监察大队大队长范月红介绍,金东区现有161家文物保护单位,他们一年只有28万元文保经费,只能用于文保单位的修缮、补助,所以文物部门即便很心痛古民居逐渐消失,但由于经费匮乏,也徒叹无奈。
范月红说,金东区很多农民为了改善环境,新建房屋,部分古村落出现了新建房屋和古建筑相互交错的情况。古民居因为地基沉降、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一些村民会将这些古民居拆除或转卖。
“我们经常进村进行古民居保护宣传,但总感觉只是动动‘嘴皮子’,没法说动他们,村民在利益面前往往心动。”范月红说,他们多次进村动员村民对破损的古民居进行修复,表示文物部门会做相应的技术指导,但收效甚微。
孙乾松表示,他会继续做剩余屋主的思想工作,争取资金把剩余的古民居修葺一下。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