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6日讯 春天到了,永康市的种粮大户开始了新一年的春耕备耕。去年一年,有人收割的稻谷至今堆着没卖,有人因为下雨低价出售稻谷,利润少了。今年不少种粮大户有了新的思路,变被动为主动。
老张是十里八乡闻名的种粮大户,去年,他承包了1000多亩地种植水稻,晚稻收成非常好,平均亩产有350公斤。可是,一直到现在,家里还堆着10多吨稻谷没卖出去呢。
“去年我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了,没去卖,到事情办好去卖,储粮中心已经停止收购了。卖给私人的米厂吧,价格又太低。”老张说,去年的晚稻,国家统一收购价是3元1角一公斤,他没时间卖,现在去私人米厂一问,才2元4角一公斤,差价悬殊,他自然舍不得“割肉”。正好家里又造了仓库,就先放着等等。
笔者在老张的仓库里看到,一袋袋的稻谷整齐地堆在房子里,满满一屋子。为了防止稻谷不受潮,仓库的窗户都用木头给堵死了,时不时地还得派人来看守着。“去年的利润,还有一大半都在这里,万一受潮了,价格更卖不上去了,所以要很小心。”
种粮大户楼师傅去年种了800多亩水稻,说起贱卖的稻谷,还是挺心疼。
“有一段时间,天老下雨,收回来的稻谷老是晒不干,只能贱价卖给私人了。”楼师傅说,储粮中心对稻谷的质量把关很严,要想卖给国家,有个好价钱,就要把稻谷拉到有烘干机的私人米厂里烘干,一来二去,太不划算。那一次,楼师傅卖了一吨多的稻谷,一下子就少赚了一万多元。
“要是能有自己的烘干机就不怕了,稻谷自己烘干,不怕不过关。”去年,老张和楼师傅都向农业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建立自己的育秧烘干中心。通过层层审批,两个人的申请都批下来了。
目前,楼师傅的烘干中心地基已经打好,只要天晴,就会有工人来赶工,打算赶在6月前完工。楼师傅是个商人,去年兼职当起了农民,目光也比较远。在承包种粮的同时成立了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我自己还注册了一个无公害大米的品牌,准备做一个碾米厂。自己收割的稻子,自己碾米,自己卖,能卖四五元一公斤呢。”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