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张利昌
海宁市档案局征集硖石土话“发音人”的活动还在继续。昨天,晚报刊登的那首徐志摩的硖石土白诗,不少老硖石都铆足了劲,拿出看家本领阅读起来:“得罪那,问声点看,我要来求见徐家格位太太,有点事体……”
土白诗歌不好念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可谓家喻户晓,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而很少有人知道,徐志摩用纯正的硖石土白写过一首《一条金色的光痕》。
“徐志摩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硖石人,家境殷实,曾经住在以前的河东街上。”徐志摩研究会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一条金色的光痕》是最典型的硖石土白,其他诗歌中偶有方言词,但不是全篇都是。“2008年7月我们编写《海宁方言志》的时候,对海宁硖石方言颇有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胡明扬看到这首诗之后,就说这是非常地道的硖石土话。”对海宁方言研究近10年的海宁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教师姚若丰说,“比如‘没有’这个词,现在很多海宁人都说‘呒么’,其实这已经是被上海的方言同化了,应该是和诗中那样念‘呒不’。可想而知,要读准这首《一条金色的光痕》,难度还不小。”
市民叫好语音词典
徐志摩的这首诗昨天在海宁成了不少市民土话测评的“考卷”,大伙儿都抢着来“试试水”。“我这个自认土话挺棒的老硖石人还没说几句,别说周围的同事,自己都笑翻了。”34岁的刘女士说。和刘女士一样,不少老硖石或多或少受了点打击。不少市民表示,我们的方言退化太快,的确到了该抢救的地步。
“征集硖石土话‘发音’,录制方言语音词典”的帖子在网上出现后,不少网友除了努力回忆小时候说过的土话俚语、绕口令之外,也说出了一些他们的切身体验。“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还是用土话上课的,现在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一进幼儿园就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土话反而不会说了。”网友“栀子花开”说,他的女儿14岁,从进幼儿园开始就讲普通话,土话早就不说了,普通话现在成了女儿的第一语言,孩子甚至听不懂爷爷奶奶说的土话。
也有不少80后网友说,“工作中说普通话比较多,回家后会和爸妈说上几句土话,可有时候一些时尚词语用土话表达不出来。”“建立语音词典很有必要,以后我们还能听听原汁原味的硖石话到底怎么说。”也有网友调侃:“土话的衰退和普通话推广有一定的关系,这个节骨眼我们是不是要推广一下我们的母语硖石土话呢?”
要在什么场合
说什么话
对于网友推广土话一说,海宁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教师姚若丰笑着说,没有必要。“教育系统、公共服务行业、机关行政单位、新闻媒体要求说普通话,其实是一种交际用语、工作用语。”姚若丰解释说。
目前方言的缺失主要是在生活用语方面,很多90后、00后的生活用语中,方言所占比例几乎为零。专家也建议家长,孩子放学回家后,可以有意识地和他们说土话,方言在生活用语中的回归其实就是最好的传承。简言之,就是要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不过,姚若丰也说到,普通话是一种高于方言的民族共同语、标准语,是现代汉语的代表,而方言是一种地方变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城乡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各种方言也会越来越趋同,因而把活着的方言语音抢救下来确实很有必要。
“但这种抢救不是传承,方言的消失是历史的趋势。”姚若丰表示,这是开多少补习班也抢救不回来的。
- "90后情侣开房一死一伤"续 女孩腕伤不足以致命
- 抢救方言 浙江省档案馆征集纯正“发音人”
- 到底是谁下的毒手? 90后情侣闹市开房一死一伤
- 新昌在寻找“最正宗的方言发音人” 要求挺特别
- 一对90后青年倒在宾馆房间 女的当场死亡 男的受伤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