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1日讯 “创新创业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去年年底,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向散落在全球各地的浙商发出邀约,欢迎他们回来建设家乡、投资家乡。新年伊始,对于身在异乡的浙商来说,回家投资创业的脚步,越发加快了。
他们中,有像徐中富这样,回到浙江寻找新商机;有像潘官云一样已经成功从转手买卖转型,开办了企业;有像徐伟春一样,代表一群希腊浙商不断寻求和尝试投资项目。记者采访了三位处于不同阶段的回归浙商,他们的故事,也许能给正要准备回归或者已经回归的浙商,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徐伟春:
返乡“先头兵”
瞄上红酒市场
受债务危机的影响,在希腊做生意的浙江商人一直在寻找一条破茧之路。温州人徐伟春正是其中一位。这两年,徐伟春呆在国内的时间是越来越长了。
“现在一年有一半时间在浙江吧,春节也是在老家过的。” 2001年,徐伟春到希腊做饰品生意。他还有一个社会职务是希腊华侨华人总商会会长。徐伟春告诉记者,在希腊,想回来的浙商蛮多的,但他们离开老家10多年了,思想上都与老家脱轨了,回来做什么生意?为此,他与商会里的几位成员组成了先遣部队,回国寻找投资项目,频繁出现在各种招商会、浙商论坛里。“我们商会很讲究团队精神,我和几位副会长一起回国先摸底,找到好的投资项目,先涉足,积累点经验,可以帮助更多想回乡的侨民。只要我们先头兵带好队,他们就不必重复浪费时间和金钱。”
第一次跟徐伟春碰面是在上海召开的2009世界温商领袖论坛上。那时候,他回到国内寻找保健品方面的商机迎战金融危机,后来发现,做保健品的周期太长。
前两年,希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明显,很多产品价格下降。精明的徐伟春又想到了反向贸易。早之前,徐伟春把反向贸易的目标盯在了希腊的大理石上,当时还看中了当地盛产的橄榄油。不过。最先启动的还是红酒。“我们已经买断了希腊一家酒庄7年的红酒,成为它在中国地区的总代理。现在,温州、广州、北京、深圳、安徽、福建都已经在销售了。杭州地区的销售,我们一位副会长马上要回来启动了。”徐伟春说。
徐中富:
“第一桶金”
全部带回老家
每年过完春节,徐中富和妻子不得不告别亲人,远赴距浙江千里之外的黑龙江做生意,每当这个时候,离别是最痛苦的一件事。今年春节,徐中富不用经历这样的离别之苦了。
徐中富,浙江天台人,欧亚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14年前,他带着妻子远赴黑龙江省绥芬河专门做汽车饰品生意。他们一年只回家一次,那就是春节。今年,元宵节后,徐中富终于停下了北上的脚步。因为,从今年开始,他把生意迁回了天台。
徐中富原先做生意的地方,距俄罗斯仅一步之遥。他说,俄罗斯国土面积大,但人口少,公交系统不是很发达。每户家庭的出行,都依赖汽车,因此,车饰市场巨大。他从老家批发过来的货,再出口到俄罗斯去。不过,这几年车饰生意并没有刚去时那样顺风顺水。
“刚开始那几年,生意还好做,利润率有时候可以高达几百个点。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徐中富告诉记者,近几年,到绥芬河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货品都差不多,唯一竞争的就是价格。长期的价格战让徐中富嗅到了一种危机感。去年,他下决心,带着这些年积累的财富,回归故乡。“现在那边,能回来的都回来了。”
徐中富说,他把在黑龙江做生意赚到的钱,投在老家,正准备开办一个车饰工厂。前两天,他刚参加完一场在北京举行的车饰展销会,想通过展销会寻找订单。“还不错,接到一些订单,还有国外的客户来谈合作呢。”
出门久了,回到老家创业的徐中富也有不适应的时候。他开玩笑说,现在最大的变化是亲朋好友联系多了,家庭开销比以前大了。
潘官云:
回来开厂
省去三倍成本
相比之下,同样做边贸的潘官云比徐中富动作要快些。
了解潘官云的人都知道,早几年,他还是位在新疆做五金建材边贸生意的小商人。现在,他已摇身一变,成了台州市椒江百代卫厨设备制造厂的“老总”。
15年前,潘官云到新疆乌鲁木齐做贸易。刚开始那几年,当地物资还比较匮乏,做五金建材利润也还可以。但时间长了,当地客户的需求量大了,对产品的要求也提高了。
“以前中亚的客户来拿货,只要东西好,不问价格就买,利润达30%甚至50%。但现在利润下降到5个点10个点,对方还要挑货。”“像我们这样小打小闹做生意的,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很多经销商甚至自己跑到江浙来,找价格更便宜又能保证量的供应商。”潘官云发现,小打小闹的贸易生意已逐渐被市场所架空。
四五年前,潘官云便萌生了回老家自己开厂的想法。从那时起,他开始回乡探访商机,着手自己的开厂梦。
去年10月,潘官云彻底撤回在新疆的生意,一心一意回到老家办企业。用他的话说,自己开厂,也是一种转型。如今,他的厨卫设备销售量每年以20%-30%的速度在增长,客户也相当稳定。
“以前做转手贸易,客户只面向中亚地区,现在回到老家自己办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和义乌小商品市场,全球各地的客户都来订货了。”潘官云称,退一步,自己反而海阔天空。
他感慨说,这些年,在新疆跟他一样做外贸的浙江人都在改行或者返乡。“在那边养家糊口还可以,但赚钱的人少了,赔钱的人多了。那里的贸易环境已经改变,池子变小了,不适合我们了。”
说起回老家办企业,潘官云有个很深的感受。他说,回浙江老家开厂远比他乡方便,就拿五金配件来说,一个配件,在浙江市场上采购很方便,还远比自己开发的成本低,专业人才也充裕,配套工厂多。如果同样的工厂拿到外地开,投入资金起码要多三倍。
-建议
回归浙商应从事自有优势行业
去年10月,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向散落在全球各地的浙商提出“创新创业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口号,正式向在外浙商发出邀约,欢迎他们回来建设家乡、投资家乡。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认为,这个时候吹响回归的号角是天时地利人和的。
他分析说,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霾让在全球各地的浙商生意受到了影响。而早些年远走他乡从事低端转口贸易的浙商,在积累了第一桶金后,也开始觉悟到自身转型升级的需求。从浙江省内自身的情况来说,本省的经济环境也在变化,本土产业正在转型升级,需要一股力量来推动。
杨轶清认为,在外浙商回归分为三种层面。一个是资本回归;一个是人力资本、企业管理经验的回归;还有一个是情感和文化的回归。在杨轶清眼里,同样是在海外做生意,浙商比广东、福建的商人更容易回归。因为出门做生意的浙商往往是改革开放前后出去的,他们是海外第一代浙商,而在海外做生意的广东、福建人已经是第四五代了,从时间上看,浙商更显年轻。
浙商回归中存在不同情况。比如,一些浙商在外面完成原始积累后,开始涉足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这种转型需要适应新的产业升级,对浙商的决策有更高的要求;还有一些在外浙商,由于外面产业因素的变化,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他们回来后,采用新的配套,如组合投资、以股东身份投资,这种方式体现了一种资本意志上的回归。
另外,如海外浙商,他们的回归投资附有一种附加值,包括海外信息、市场渠道、网络资源等,这些跟本土经济发展方向相结合,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
“海外回归的浙商,有点类似于浙江做对外贸易转入内需市场的出口型企业。他们有可能面对海外市场时轻车熟路,但对于庞大的国内市场,反而表现出举步维艰。”杨轶清提醒,回归是一种大趋势,在外浙商需选择好的切入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本企业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取得双赢。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