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那天王木根(左二)去无锡探望丁纪超(右一)
现在,湖州王木根夫妻俩又多了一份牵挂。
8年前,王木根天生聋哑的妈妈失踪了,至今杳无音讯。
而这段时间里,他们也曾“收获”了一个“爸爸”——一位晕倒在他家的拾荒老人。
夫妻俩照顾了他7年,拾荒老人现在有了更好的归宿:今年初,老人的家人找到了。
昨天,王木根夫妻俩说,毕竟跟老人相处了7年,现在见不到了,“也挺想这个爸爸的。”
拾荒老人
王木根说,“我们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是在找到他家人前,住这里总比在外面流浪好啊。”
这里是湖州吴兴区塘甸村。
今年43岁的王木根,一直以来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农机修理铺,三间用气孔砖砌起来的简陋小矮房,就是他们一家的小窝。
他们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通讯员徐坊说,在前不久的一个雨天,她去过王木根家。因为下雨,不时会有雨水滴落到餐桌上。
餐桌是用板拼成的,旁边有个没有玻璃的窗户洞,寒风肆无忌惮地往里灌。
小矮房的旁边,则是王木根夫妻俩的卧室——不足5平方米的空间里,被木板简单地隔成了两间。
其中一间一半住人,一半用来堆放去年秋天新收的稻谷,而另一间,则是他们15岁女儿的卧室,那里仅放着一张简易高低床,以及一张用木板搭起来的书桌。
在2005年的一天,王木根妈妈失踪的第2年,一位来自安徽的拾荒者丁纪超老人闯进了王家人的生活。
王木根说,那天女儿在家里玩时,突然听见自家的一间瓦房里传出了喘息声。他撞开反锁的门后看到,一位老人晕倒在瓦房的角落里,奄奄一息。
王木根赶紧扶起了老人,还叫来了医生。
其实老人身体倒没多大的毛病,他只是饿得慌——当时,王木根的老婆王微正好做好午饭,端了一大碗热饭热菜过去,老人很快便吃完了。
王木根说,当时扶老人、照顾老人,就是不想让他挨饿生病,这是人之常情,“我们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是在找到他家人前,住这里总比在外面流浪好啊。”
“爸爸”
每逢过年,王木根老婆都会给老人准备好新衣服。大年三十,他们一家会把老人请来一起过除夕,。家里吃啥,老人就吃啥。一个星期后,丁纪超的身体渐渐恢复了。
而这时,帮他找到家人,就成了王木根夫妇最牵挂的事。夫妻俩多次找来当地的社区民警潘警官,可是老人很少说话,且夹杂着浓重的方言,根本听不懂。
丁纪超似乎没有要走的意思——于是,夫妻俩商量后决定把他留下来照顾。他们把那间瓦房打扫干净,并准备了干净的衣服和被褥,老人就这样住了下来,而且他还被当成了“爸爸”一样照顾着。
一开始,老人一到晚上便在屋子里敲东敲西,包括邻居在内很多人当时都没睡好。可王木根说,老人可能受过刺激才这样的,既然决定要照顾他,就没什么好抱怨的。
丁纪超喜欢喝点小酒,吃饭的时间总是很长,但夫妻俩从没催过他。在同一张餐桌上吃了3年后,老人提出自己单独做饭——他也意识到,自己这样会耽搁王木根夫妇的时间。
那时候,老人还执意要捡破烂卖,一个月可以挣个千把块钱,因此夫妇俩也就答应了。只是,王木根家里有好菜和水果啥的,他们总会拿点过去。而每逢过年,王微还会给老人准备好新衣服,大年三十那天,就把老人请来一。老人也把王木根夫妇当成了自己人。有时,他们外出忙,他就主动帮忙照看修理铺。
但2007年的一天,老人曾消失了一段时间。王木根说,老人可能是想家了,但因为找不到回家的路,1个月后还是回来了。
此后,老人就一直住在了那里。王木根夫妇跟他平平淡淡,一起生活了近7年——以至于有的邻居已经忘了,老人是什么时候来到村里的,但他们知道老人在这里生活得很好。
新家
王木根夫妇离开后,老人一直趴在二楼的窗户上,不肯走开,眼望着他们走的方向。
今年元旦前两天,73岁的丁纪超身体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变差了。
1月2日这天,老人第一次主动提起了老家。
这样的机会,是不能错过的。这些年里,王木根曾先后50多次,通过各种方式打听过老人的家乡跟家人。
王木根马上叫来了潘警官。由于口齿不清,王木根就拿了张纸,写上了老人儿子名字的同音字。当天下午,派出所的民警经过一下午的上网查询,一一比对,终于找到了老人子女的联系方式。
丁纪超有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那时候,老人独自生活在安徽老家。老人的大儿子曾在湖州打过工,以前也曾接老人来住过一段时间,老人出现在湖州,或许是想找儿子。只是老人到湖州时,大儿子恰好搬了家……老人的小儿子在无锡打工。民警联系上丁纪超的家人后,小儿子把老人接到了无锡。
同一个“爸爸”,让王家和丁家成了亲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他们之间也有走动。元宵节那天,王木根夫妇俩特别想跟老人吃顿饭,便去了无锡。
吃完饭,刚离开无锡,老人的儿子便打来了电话——对方说,老人一直趴在二楼的窗户上,不肯走开,眼睛一直望着你们走的方向。(都市快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