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冠军,安徽亳州人,在磐安“浙八味”市场经营着一家中药材商铺,他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药材的生意比较难做。“现在一天也做不了几宗生意,来进货的人少,而且买的量也不多,他们是用多少,买多少。去年价格高的时候就不一样,实际用量是10公斤,拿货要20公斤。”
因为买的人不多,批发商组货也采取少量、多批次的方式。魏冠军说,现在是一个品种只进一两包(一包为50公斤),以前动则辄五包十包地进货。
“我们批发商都有点像药店零售了,谁都不敢拿多,拿多了怕价格往下掉,亏不起。”
跟风炒作,中药材价格直线上升
据了解,从2009年开始,低迷多年的中药材行情急速上扬,据相关资料介绍,中药材平均涨幅达109%。
例如,从2009年8月以来,党参的价格从每公斤9元左右上涨至2011年6月的每公斤90元左右,涨幅高达10倍左右,一些地方的药店零售价格更是高达每公斤120元。
据国家商务部中药材行业唯一的电子商务平台“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7月底,包括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品种在内的537个药材品种中,与2010年同期价格相比涨价的品种有379个,占总量约71%。党参、白前、土龙骨等品种的涨幅均在400%以上。
“这样的价格上涨是不合常规的,去年跟风的很多,价格也就炒上去了。”魏冠军说。
价格管制,中药材价格快速回落
“由于党参价格上涨太离谱,去年7月18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对中药材囤积行为进行查处,对部分囤积党参的经营者下达了限期、限价出售的行政执法告诫书,发改委的管制,对中药材整体涨价来了一个急刹车。”“中药材天地网”磐安分公司经理陈向阳说。
明确的政策导向,让不少炒作资金纷纷撤出中药材领域。再加上去年下半年,又是大部分中药材新货上市的季节,供应量一增加,中药材价格就快速回落。
从2011年8月开始,一路上扬的中药材价格开始出现松动,像坐过山车一样,从高点急转直下。如海金沙从每公斤75元跌至45元,山楂从每公斤14元跌至5元,三棱从每公斤16元跌至9元,茯苓从每公斤30元跌至14元,桔梗从每公斤120元跌至50元,贝母从每公斤90元跌至60元。
“浙八味”市场上一些逢涨买入的经营户叫苦不迭,其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营户介绍,这一轮下跌的行情中,他要损失几十万元。
“我喜欢药价掉下来,毕竟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我觉得现在的价格是理性的价格。”中药经营商魏冠军说。
浙贝价格开始回暖徐绍金是磐安新渥镇祠下村的村民,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田头为贝母喷药。他家去年种了5亩浙贝,今年还是同样种5亩。
“像去年那个跌法,我们农民也是怕的,怕种下去种子钱都拿不回来,白干一年不说,还要亏本。”
“这几天心情好一些了,贝母价格好像又上涨了,前几天是统货每公斤66~70元,这两天每公斤卖到80元,涨了十几块钱。”
据“中药材天地网”公布的信息显示,2010、2011两年由于受气候因素的影响,浙贝的年产量均小于年需求量。另外化肥、农药价格的上涨,浙贝的生产成本也在上升。再加上不少药商认为浙贝价格经过从每公斤90元跌至60元的低谷之后,价格已经探底,现在不少中药材经营商又开始逢低买入,少数囤货商也加入其中。
“在这一轮中药材价格大起大落的行情中,浙贝是价格复苏最快的一个品种。”据陈向阳介绍,1月份,在受监控的各规格各品种中药材中,价格变动的有45个,其中升价品种18个,降价品种27个。其中磐安农民种植较多的白术、元胡等中药材的价格均出现了小幅上涨。
总的来看,目前中药材市场涨价品种数量在减少,而跌价和平价品种数量还在增加。其中,滋补类药材的跌幅最为明显,且某些品种仍在不断探底,现在虽然是药材销售旺季,但市场仍没有回暖迹象,短期内下行趋势难以改变。
价格大起大落,药农“伤不起”中药材产业一直是磐安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是磐安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近几年,磐安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以上(含木本药材),占全省总面积的23%,全县中药材年产量1万余吨,产值达2亿元以上,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左右。其中,浙贝母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产量800余吨,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玉竹常年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产量200吨,是全国重要的玉竹出口生产基地;天麻常年种植300多万穴,产量200吨,居全国之首,被誉为“天麻之都”。此外,桔梗、太子参、丹参、丹皮、吴茱萸、三棱、黄栀子等药材种植面积也都有一定规模。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2009年以后,中药材价格的总体上扬,全国各地药农种植积极性的提高,使得目前全国市场上大部分中药材供大于求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中药材价格的总体趋势将继续呈现低迷态势。
这当中最“伤不起”的,不是那些炒客,也不是经营户,而是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广大药农。
“市场规律是有涨必有跌,眼前中药材价格进入一个周期性的低谷,也算是一个价格的回调。但有几个品种,我觉得价格会快速回升,像贝母、白芍。贝母现在开始回暖了,白芍是40种常用中药材之一,因为连续几年价格过低,全国产量极度萎缩,去年还不足100吨,而全国的需求量将近一万吨。”陈向阳认为,种植户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比抓好田间生产还重要。
在这方面,除了农户要加强自身学习外,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服务显得尤其重要。有关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药农的素质,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种植的新型药农。做好特色中药材种植,打造自己的品牌,走订单农业的模式。充分发挥中药材信息平台的作用,做好信息导航、产销对接,引导药农合理种植。对恶意囤货、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应加大打击力度,尽可能避免中药材市场的大起大落。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