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茶籽树,开白花,风吹霜打都不怕。蜜儿甜,果儿大,榨出油儿顶呱呱。”
冬季到常山看花?对,不是腊梅,也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是油茶花。
绿叶、白花、青果,在一张图片上,我们看到了油茶花“花果同枝”的异象。禁不住好奇,笔者专程赶往浙西山区,一探究竟。
车沿钱塘江水逆行而上,一路的绿水青山直铺天际,思绪不自觉就涌向心头:的确,也只有这至清至澈的源头水,才能让那平常不过的油茶花,孕育出如此奇观。
寻茶花:
“抱子怀胎”寓福气
早上8点半,我们从县城出发,驱车半个来小时,便来到了“中国茶油之乡”——常山县新昌乡。一见面,接待我们的乡党委书记李珍便直呼可惜:“现在真不是时候,要是上个月来,满山满坞都是山茶花,那才绝美!”
带着心中遗憾,我们前往大山深处的花谷。沿着七弯八拐的山路,一头扎进一片绿海。十多分钟后,车子停在了一个坡顶,当地谢家村支书谢章华早早等候在那里。
跟着谢章华,弃车登高望远,上万亩的天然油茶林,从谷底一直铺到山腰,直至山顶。虽然错过了开花时节,没能看到繁花似海的胜景,却完全能够想象出万花怒放时是何等让人震撼。走进油茶林,眼前的油茶树大概2米多高,碗口粗细。谢章华说,这些树很多都已有了200年的树龄。
“良辉,这么早就到茶林料理啦。”突然,谢章华向油茶林深处一人打起了招呼。原来是这片油茶林的主人,叫谢良辉,今年已经75岁,过了立春,气温却一直不见回升,山上更是冷,他担心“倒春寒”冻坏了油茶树,每天都会来山上转转。
谢良辉已经种了60多年油茶,得知我们的来意,老人呵呵笑了起来。他告诉我们,油茶果生长周期很长,从开花、授粉到果子成熟需12至14个月。春天形成花蕾,冬天油茶花开,而此时上年的果实同时成熟,就会出现这种花果同枝的奇观。在当地,山民还把这形象地称作“抱子怀胎”。
“在我们农村,‘抱子怀胎’就是好福气哪!”谢良辉向我们解释说,以前农村多子便是福。而对像他这样的茶农,却又多了另一层寓意,“枝上挂满果,开心把年过,枝头开满花,明年顶呱呱。收成好,就是农民最大的福气哇。”
观榨油:
传统工艺活标本
告别谢良辉,来到山下谢家村。
谢章华一路将我们带到了他家祖传的“谢家木榨油坊”,他说,这是他曾祖父亲手创办的,传到他手上已是第四代。今年他50岁,算下来油坊也有100多年历史了。与油坊一起流传下来的,还有古色古香的榨油器具。
榨油一般都在年前,油坊目前处于歇业状态。油坊里的几个老伙计,是谢章华叫来专门来演示传统榨油工艺的。
走进油坊,中间直径近3米的木制大碾盘最为显眼。圆心处是转动轴,外圈是放茶籽的环形槽,三个铁质碾轮等距分布在槽中,又通过木臂与轴相连。“茶果采下后,先在太阳下晒裂、剥出茶籽、拣壳、烘干,再挑进油坊,碾、炒、蒸、包、榨。”谢章华说,碾是榨油的第一道工序,碾盘最早由人拉着转,后来用牛拉,再改用水轮,前些年用柴油机,现在都用电动机,也算“与时俱进”。
炒茶籽粉的灶台很特别,它的锅不是平放的,而是与水平成45度角。谢章华告诉我们,炒粉是榨油最关键的步骤,粉没炒熟,榨出的油会泛青,熟过了,又会发黑,时间掌控很重要,锅有倾斜角,粉熟后只要在地上放个畚斗,两铲子就能全部出锅。
包饼也是一项技术活。几根稻草扭成“千斤秆”,放在铁匝底,拎饼全靠它们受力,结不好,饼就会散架;蒸过的茶籽粉倒入铁匝,太厚不行,榨不干净,薄了又不行,饼藏在铁匝里,同样影响出油率。每块饼6斤半,上下差不得3两,一个小畚斗,十个手指,经验和感觉就是秤。在谢家油坊里,包饼的谢金童是附近几个村庄最资深的油榨工,今年69岁的他,榨油史就有50多年。
榨油被当地人称为“打油”,所用的“木龙榨”由两根或独根巨木镂空而成,有1000多斤重。
“嘿噜约——安噜也——”,不到10度的室温里,打油工老鄢只穿着一件汗衫,双手扶住200斤重的“石撞”。他先是反方拉动,使之高高抡起,然后上身前倾,用力往前一推。伴随口中低沉的号子声,“石撞”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后,“砰”的一声重重撞在扦头上。随着一次次撞击,金黄色的山茶油就从“木龙榨”的出油口汩汩流出,芳香四溢。
谢章华说,在那榨油的季节里,整个村子上空都是油香。
话茶油:
文化孕育新生机
说话间,“谢家木榨油坊”来了一帮客人,专门从衢州开车赶过来,从油坊的库房里称走了50斤山茶油。
客人姓林,他告诉笔者,山茶油具有很好的药用保健作用,《本草纲目》中就有“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嗽、去疾垢”的记载。它的化学成分和橄榄油相近,故有“东方橄榄油”之称,长期食用能降低胆固醇、降血脂、降血压,茶油中的山茶苷还具有抗癌作用。春节前他就来称过50斤,结果亲戚朋友都想要,他又不得不再跑一趟。
“这两年山茶油价格已翻了好几番。”谢章华说,现在大家都注重食品卫生,讲究健康。油茶的特性就是没啥虫害,不用打农药,施的也是有机肥,而且,油茶籽要除去外面那层厚厚的果壳,再进行提炼,绝对生态。
茶油是山里人的宝。山区田少,油茶一直都是谢家人的主要收入来源,直到现在,油茶收入仍占当地农民纯收入的三成。作为我省的油茶大县,近年来,常山把油茶作为农业一项主导产业来扶持,每年都会安排专项资金,对油茶低产林改造和试种新品种进行补助。
谢章华说,谢家村油茶在乡里算少的,也有660亩,平均每户近6亩。近年来,亩产量逐年提升,最高能到30多斤。“按这个产量和现在的行情,一年毛收入就超过万元,而油茶种在高山上,又不需要太多人工管理,就相当于在山上装了个取款机。”
“单卖油茶可不行,我们要卖生态、卖健康,还要卖文化。”李珍说,一直来,谢家的茶油用的是传统工艺,十分受欢迎。2009年,“常山传统木榨油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像这样的纯手工榨油作坊也已很少见。现在,乡里将以此为中心规划油茶文化博览园,以后城里人到这里可享受生态休闲观光一条龙服务。
“到时候,你们这些客人常来看花、买健康,那我们谢老板的生意可要更红火喽。”谢金童一句玩笑话,惹得大家都哈哈大笑。
是的,明年冬天我们一定再来常山看花。
- 常山:一分钟办完一天事 小小村邮站成民生大驿站
- 常山党代会新目标:再造常山 绿色崛起
- 常山热血农妇严松莲:13年献血超6000毫升
- 常山一楼房电梯发生故障 一妇女被困2小时后获救
- 工资待遇挺诱人 常山吸纳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