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关于扶持民营书店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正式出台。“红头文件”出自四家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创办、市财政局和市文广新局。从酝酿到出台,历时半年多时间,缘于杭州对文化理想的重视与坚持。
文件的关键内容是:自2012年起,在市相关专项资金中,单独设立民营书店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安排300万元,并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以资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扶持民营书店健康持续发展。
300万元扶持资金,对于数量较大的民营书店来说,或许更是一种鼓励。他们认为,扶持政策只是一种引导,但民营书店要真正再现辉煌,还要靠自身的努力创新发展。在政策的鼓舞下,已经16岁的晓风书屋提出了自己的打算——创立一个“晓风书仓”,以书为纽带,集纳两岸三地各种文化艺术活动,打造杭州的“诚品”,并以此作为民营书店突围的目标。
本报一篇报道推动政策出台
去年5月,本报记者对杭城部分民营书店生存现状进行调查,并刊发了《亏损?倒闭?另辟蹊径?风雨飘摇的民营书店是否还有明天?》专题报道。
这篇报道写道:“我与多家民营书店的负责人进行了接触,目前杭城民营书店的生存现状逐渐清晰。在租金压力、网上书城以及电子书的强烈冲击下,大部分民营书店的确感觉到了空前的经营危机,有人在勉强支撑,有人已经退出竞争。当然,也有人另辟蹊径,找到了新颖的经营模式。”
“建设文化名城和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提升市民文化生活品质,都需要民营书店的生存和发展。”报道引起了市委副书记叶明的关注,他当即写下了这样的批示,感谢本报的关注,并建议有关部门对杭城民营书店情况进行调研,考虑是否能予以政策层面的支持。
市文广新局与杭州文化娱乐品牌促进会、杭州书刊发行行业协会,花数月时间调研,做了一份《杭州民营书店现状、困局和扶持政策的可行性报告》。
根据调查报告,《关于扶持民营书店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在四部门共同努力下应运而生。
四月前后开始申报扶持项目
市文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从调研情况看,民营书店目前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而民营书店对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作用应该被重视。
“尽管以前有关部门对民营书店比较关注,但是政策扶持上仍然有所缺失,这次出台政策希望给民营书店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以及政策上的引导。”
文件下发后,将着手准备申报工作。
“计划中,四月前后将在报纸、网站发布申报公告,通过评审,争取在年中确定扶持项目。”
市文广新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6月3日,共有主体合法的图书报刊零售经营者3633家,个体和个人独资1018家,占全市出版物零售经营单位总数的28.02%。
什么样的民营书店可望从中受益?这位负责人介绍,在这3000多家中,很大一部分是报刊亭、社区书店。而资金扶持的重点,是有品牌、市民认可度高、社会效益大的那些民营书店。
《关于扶持民营书店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显示,3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民营书店机构连锁发展;举办的公益性文化讲座、文创培训、学术论坛;拓展新营业场所的项目扶持;具备一定规模、具有良好品牌、社会效益突出的民营书店的奖励;民营书店因业务发展申请的贷款贴息;以及其他经认定后用于业务发展和公益事业的经费支持。
杭州期待自己的诚品书店
杭城民营书店纷纷表示,政策的出台,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鼓励,也增强了生存下去的信心。
通雅轩负责人戴晓锋认为,扶持政策只是引导,要真正再现辉煌,还得靠自身的努力创新发展。这家经营国学古籍、线装、文史、考古、艺术类图书的书店,顾客群包括了德国孔子文化学院等欧美、东南亚的汉学机构、收藏机构,以及国内各大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及古籍收藏爱好者。她希望以杭州为中心,以专业的力量,以一座城市的文化坐标去凝聚全国乃至全球华人中传统文化、汉学研究及国学古籍收藏的学者文人。
而在晓风书屋看来,有了政策的鼓舞,应该有更大的作为。书屋主人朱钰芳说,台湾诚品书店想要入驻杭州,充分说明这家企业对我们这座城市的青睐。在与这个台湾同行的接触交流中,晓风也深受启发,打算在城区找到一块能以书为纽带,集纳两岸三地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场所,打造杭州的“诚品”,以此作为突围的目标。
她的构想是,建设一个面积约为1500至2000平方米的“书仓”,设置常备两万个品种的市民书吧,杭城地方史、城市史图书资料库,中国类型文学版本特藏库和类型文学研究基地,作家书房,并具备小型会展、文学讲座和小型文化演出、甚至小剧场的功能,通过一系列亲切的互动活动,散发晓风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力量,打造城市的又一张金名片。
台湾诚品打算在杭州开门店,可一直在选择落脚点。按照诚品的模式,是要有自己的物业。要在寸土寸金的杭州拿地,绝非易事。而这对于纯粹的民营书店来说,似乎是不敢想像的。靠卖书维计的民营书店,在选址问题上并没有像杭城某些图书馆、书吧、茶馆一样幸运。
目前,朱钰芳正在寻找所能承受的场地,“不用太大,不用太繁华,只要能让读者来去方便。比如运河沿岸的老厂房、上城区的老民居等就蛮好,也契合市委、市政府打造运河学习长廊、建设学习之城的决策。”
相关链接
杭州曾是一座全国著名的书城
在发达国家的国际性都市,大街小巷都充满了小书店。曾经有过一个统计:截至2009年底,伦敦拥有书店2904家,纽约拥有书店7298家,东京拥有书店4715家,巴黎拥有书店6662家……它们能够在电子商务时代幸存下来,体现了这些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事实上,杭州也曾是一座全国著名的书城——
两宋时期,凭借吴越国、南宋两次建都以及商业繁华、手工业发达之便利,杭州成为全国4大刻书中心之一。南宋时期,杭州刻书业达到了顶峰,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刻书和出版业的中心。
据文献记载,今中山中路太庙巷起至众安桥一带尚可考知铺名的书肆有二十余家。其时有国子监刻书,其刻印精美,为全国之冠。
自2012年起,在市相关专项资金中,单独设立民营书店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安排300万元,并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以资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扶持民营书店健康持续发展。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