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3日讯 “哈,70后也当上市长了!”日前,一同事在办公室上网看一县市换届提拔候选人名单时突然发出惊叹,随即引发同事议论:“这个人肯定有来头。”“肯定是当官的后代……”笔者认为,这反映的是时下社会的一种“泛假心态”。
这种怀疑一切的“泛假心态”要不得,尤其要警惕它侵蚀当前的换届选举。
大家对破格提拔年轻干部的质疑,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具体的对象,也非针对具体的某一个人。这种“泛假心态”是公众对社会腐败现象不满情绪的扩散,对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一种反感,也是对选人任人机制缺乏信任的表现。
笔者认为,“泛假心态”以消极的态度看待腐败现象的存在,把局部的腐败现象泛化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进而用怀疑一切的思维定势看待问题。
“泛假心态”的表现形式多样:习惯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对先进的人和事百般挑剔,吹毛求疵;年轻同志受到重用,便猜测其与领导之间存有某种“特殊交易”。在“泛假者”的思维中已形成一种定势:一个干部被提拔重用不是“关系网”,就是“权钱交易”。一言蔽之“都有假”。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一些地方提拔任用年轻干部频频遭遇“人肉搜索”,各条战线推出的先进典型,每每遭受各种质疑。
“泛假心态”的存在不仅危害社会,而且严重扭曲社会成员的心理,使人们在善恶、是非、美丑和真伪的认知上出现偏差,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矫治。尤其要警惕“泛假心态”严重干扰当前的换届选举工作。为此,需综合运用法纪监督、组织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手段,着力打造“不敢、不能、不愿”造假的约束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削弱“泛假心态”的负面作用,以保证换届选举工作正常进行。金华日报 朱齐洲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