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4日讯 “百岁老人徐邦达于今天早些时间去世……”昨天中午11点19分,新浪网友“雅昌朱文轶”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徐邦达是海宁籍的书画鉴定大师,这条微博立刻引起了家乡网友的关注。嘉兴网友“一目摄影”随后跟帖说:“海宁人徐邦达去世!消息可靠吗?”晚报记者致电海宁徐邦达艺术馆馆长章耀,确认了这个消息。“他为人谦逊和气,关心家乡……”这是两位和徐邦达有过接触的家乡人给他的评价。
雅号“徐半尺”
为人很谦逊
在中国书画鉴定界,徐邦达被尊称为“国眼”。去年6月1日,首尾分离长达300年之久的《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合璧。有业内人士曾经感叹,“此幅名作能圆满合璧,徐邦达功不可没!”据介绍,作为传世之宝的《富春山居图》原本一直被保存在故宫里。上世纪30年代,故宫重要文物南迁,文物停放上海期间,徐邦达在库房里看到了两幅《富春山居图》,其中一幅乾隆帝题了很多溢美之词,而另外一幅则被乾隆御笔判为假的。徐邦达发现被乾隆帝认为“真的”那幅《富春山居图》上的题款根本不合元代的规范,而“假的”那幅画却有着火烧和修补的痕迹。经过仔细考证,徐邦达最终推翻了乾隆帝做出的判断,为那幅被打入冷宫200多年的“假的”《富春山居图》验明了正身。
因为鉴定书画文物精准,徐邦达得了个雅号叫“徐半尺”,意思是说他独具慧眼,鉴定书画时,常于画轴展开半尺之际就已辨出真伪。1950年,徐邦达被调入国家文物局从事古书画鉴定工作,1978年起与启功、谢稚柳、刘九庵等组成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专家组,为我国古书画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与谢稚柳、启功并称书画鉴定三大家。上世纪70年代,他在青岛博物馆“次等文物”里发现了国宝级的稀世珍品——唐代著名书法家释怀素的唐摹本《食鱼帖》;在云南博物馆的“次等文物”中“淘”到了国家一级文物——黄公望的《雪夜访戴图》。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南泉说徐邦达“为人正直,没有架子”。
昨晚,记者采访了曾和徐邦达有过一次接触的嘉兴老人沈昌桂。今年80岁的沈昌桂退休前是嘉兴博物馆的副馆长,1961年时在浙江省博物馆工作。据老人回忆,当年秋天,省博物馆请徐邦达来鉴别一批黄宾虹收藏的古代书画,总计100多件,徐邦达用三个半天时间,给每件作品都下了自己的鉴定意见。虽然已是享誉业内的大家,但是徐邦达在完成全部鉴定后,还是很谦虚地说:“这些只是个人的判断,有些作品不太熟悉,还不是特别确定。”
才华横溢
情牵故乡
声名远播的徐邦达,心里一直都牵挂着故乡,上世纪末他曾多次回乡。2002年,徐邦达与夫人滕芳一起把自己部分所作和收藏的书画作品共计100多件捐赠给家乡海宁。为了感谢和表彰徐邦达,海宁市在风景秀丽的紫微山南麓辟地兴建了徐邦达艺术馆,该馆于2003年9月15日正式开馆。馆里经常配合临时展览举办各类学术讲座,每年有2万人次的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
据海宁徐邦达艺术馆馆长章耀介绍,徐邦达祖居海宁盐官镇,父亲是位儒商,徐邦达出生在上海。他从小就很喜欢临摹家里收藏的那些名家字画,父亲还为他请了当时赫赫有名的老画家李醉石、赵叔孺等先生教他诗词歌赋及绘画,后来他又入了上海著名书法家、画家、鉴赏家吴湖帆之门学习书画鉴赏。30岁左右,徐邦达就已经在上海的鉴定界小有名气。才华横溢的徐邦达除了鉴定书画文物外,自己也创作和临摹一些书画作品。徐邦达艺术馆里有徐邦达临华喦的《秋艳禽兔图》(清代著名画家华喦的《秋艳禽兔图》真迹原为徐邦达家中旧藏,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上画一只喜鹊,下画黑色兔子一只,以芙蓉花做衬,徐邦达自己特别喜欢。馆内还有徐邦达创作的《赠别秋甸图》,是两幅图合装而成的长卷,一图为竹石清泉,一图为层峦烟云,两图各配长歌一首,展现了近代海上艺林的盛况。
昨天傍晚,故宫博物院发布了讣告:“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顾问、九三学社社员、著名书画鉴定大家、著名书画家、诗人徐邦达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3日早上8点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讣告里说,29日上午10点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第一告别大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章耀将和海宁市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去北京吊唁。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