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8日讯 笋干、酸菜、豆干,难得有块肉,这是丽水市庆元县偏远乡镇学校100多名孩子每天的伙食,和别的孩子不同,这些孩子的新年愿望是:每顿都能吃上热菜。
•读者求助:
庆元读者吴先生:前段时间,我们县里发起了一次慈善活动,为岭头中学20名吃不上热菜的孩子募集善款,帮助他们每天都能吃上可口的营养餐。我觉得这是件很好的事情,这些孩子和城里的娃儿一样聪明可爱,但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营养却跟不上。
据我了解,庆元东部贫困的一些乡镇学校,还有许多这样的孩子,每天只能吃家里带来的榨菜、豆干。晚报能不能呼吁一下?让大家都帮帮这些孩子,好让他们也能吃上热菜。
去年5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曾经做过一期关注西部学生小餐桌的报道。主持人的一段话让人颇有感触:“中国未来的希望不止在城市孩子身上,也同样在农村孩子身上。保证每个孩子的营养就是保证国家的未来。”
每周一返校,随身带一罐家里做好的榨菜、豆干,偶尔能在里头找到点肉丝就开心得不得了。这也许是许多70后儿时的记忆。虽然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这样的经历仍旧发生在部分农村孩子的身上。
正如求助人吴先生所感受的那样,走进庆元县东部贫困乡镇的一些中小学,餐桌上的心酸,就不由得我们不思考,该为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做些什么?
带菜上学一个月只有一次有肉
丽水市庆元县岭头乡中心学校地处浙闽交界处,附近岭头、举水、龙溪等乡镇的300多名孩子都在这里就读,其中大部分是寄宿生。
为了解决这一大群孩子的吃饭问题,学校实行的是统一的配餐制,每顿安排一荤两素,需要学生家里每年支付1100多元伙食费。这1000多元钱,却不是每位学生都承受得起的。
在记者走访学校时,正赶上饭点。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涌到餐厅领取热腾腾的饭菜,有猪肉、萝卜和青菜,菜香四溢。
就在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时,记者注意到这样一张特殊的餐桌:坐在这里的20名学生,碗里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有着热腾腾的饭菜,取而代之的是从瓶瓶罐罐里挖出来的咸菜。面对周围大快朵颐的同龄人,这些孩子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反差。
“把海带丝放在饭里热一热,好吃点。”802班的吴根亮颇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道,每周他都从自家带菜,这周吃的是菜干。冬天天气冷,菜都结成块了。小根亮只能自己稍稍加工下:要么把菜埋进饭里热一下,要么就先用开水泡一下。
小根亮是庆元龙溪乡后洋坑村人,母亲精神状态不好,父亲一直在龙泉打工,只有爷爷在家照顾他。去年,小根亮家遭遇了火灾,使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懂事的孩子为了给家里省钱,没有要求父母给自己交伙食费,而是选择自己从家里带菜。
同在一张餐桌吃饭的还有16岁的吴余萍和14岁的吴清清两姐妹,她们都是留守儿童,家住举水乡月山村。平时家里只有外公和外婆,两位老人都患有高血压,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两姐妹说,带来的菜基本逃不过笋干、酸菜、豆干,一个月只有一次有肉。填饱肚子没问题,但吃得多了就吃怕了,经常没有胃口。
偶有同学会热情地把自己的热菜分给这20名学生吃,但更多时候,他们是互相交换带来的菜,以此调剂下口味。但无论怎么交换,荤菜基本是没有的,更别谈什么营养搭配了。
说到新年的愿望,这些孩子不约而同地说:“和其他同学一样,每顿都能吃上热菜。”对于家庭条件差异所带来的不同境遇,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没有流露一丝的委屈,但正因此而让人由衷地感到一股心酸……
一天一顿的爱心营养餐并不够
相比于一些人儿时的记忆,如今这些贫困乡镇学校的孩子还是幸福的。
在2005年开始,庆元县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开始实施“爱心营养餐工程”,给乡村中小学低收入家庭子女每年每生350元的爱心营养餐标准。
虽然一周只有几顿的爱心营养餐,但对于那些带菜上学的孩子来说,毕竟伙食还是偶有改善的盼头。每每到爱心营养餐的日子,在他们看来,简直就如同过节般开心。
今年,省教育厅更是把爱心营养餐标准提高到了每年每生750元。这对孩子来说,更是个好消息。
然而,即使撇开这近7年的物价变化因素,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也坦言,标准虽然提高了,但也只能保证孩子们一天有一顿的营养餐吃。要想一日三餐都是热乎菜,都是营养餐,这个标准显然还是不够的。
爱心需要接力
岭头中心学校的那20名学生是幸运的。在得知了孩子们的情况后,庆元当地一家名叫“浙江百兴食品有限公司”的企业给他们送来了6000元的爱心款,分到人头是每人300元。加上爱心营养餐,这些孩子就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每顿都吃上热乎菜了。
听学校副校长吴继大说,在宣布这一好消息那天,这些个孩子笑得特别开心。对于学校来说,何尝不想每个孩子都能像城里的娃儿那样,衣食无忧,把心思全部放在学习上。但毕竟学校也十分困难。
在替这些孩子感到高兴的同时,吴校长也表达了担忧:这20来个学生这学期的吃饭问题是解决了,但之后怎么办呢?
而记者从庆元县教育局了解到,像岭头中心学校这20名孩子一样,在当地东部贫困乡镇学校中,还有100多名孩子都是自带腌菜上学的。他们的小餐桌也同样需要大伙的关怀。
为此,晚报在此发起“营养扶贫”计划,希望广大爱心企业和热心人士能献出一份爱心,帮助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吃饱吃好,健康快乐的成长。
如有读者市民要咨询相关情况或捐赠,请致电本报热线:2151666。
来源:处州晚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