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9日讯 经代表提案工作委员会审查,金华市第六次党代会将对130件提案作立案处理。记者在浏览了提案目录后发现,除了党建方面的,还有很多对民生和城市发展方面给予了关注。
一号提案
金义都市区建设,还有很多事要做
背景:金华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金义都市区规划构想,为浙中城市群未来发展找到了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搭建了切合金华实际的发展大平台。
建议:市委市政府创新体制、科学谋划,完善措施、强化落实,加快开展核心区建设各项筹备工作。
提案发起人:党代表胡杰(金华市金东区委常委、金华市金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金东经济开发区与构想中的“金义都市区”地缘接近,作为开发区的管委会主任,胡杰因此心情之迫切也可想而知。
很自然的,在所有关于“金义都市区”的提案中,胡杰这份阐述非常详细的提案,在审查时一致通过,被评为本次党代会“一号提案”。在提案中,除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之外,胡杰还提了几点十分具体、也有操作性的建议。
胡杰认为,目前浙中城市群的各个县市之间,引导有序竞争合作的利益机制还不够健全。“在这一点上,要采取有效措施,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建立政府及部门间尤其是规划、发改、交通、国土等部门之间的定期会晤和协调制度。”
“都市区的建设要突破区域县域、资源要素等各项界限。”资源对发展的制约有多大,看看义乌和永康对水资源的需求有多大就知道了。胡杰在提案中建议,要尽快明确城市群各成员的功能定位,明确核心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机构架设与人员配备,制定近、远期工作目标与计划。”
从市委关于“金义都市区”的构想中可以明显看出,金东将是主要实施区块。作为开发区主任,这块地域是否能够严格地控制好、保护好是他最关注的。胡杰在提案中说,要对原项目安排要重新定位审核,加大土地执法和各种违规搭建的监管力度等。本报记者冯怡
文化
我们快把金华方言丢了
背景:在市区东苑小学做过一次微型调查,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各一个班(异地转入学生除外)共148人,年龄在6岁到14虚岁之间,结果显示:完全不会说金华方言的本地学生是77人,占52.03%;而能用金华方言熟练交流的是34人,仅占22.65%。
建议:要对金华方言进行抢救性保护。
提案发起人:朱锡兰(金华一中工会副主席、女工主任)
虽是土生土长的金华人,朱锡兰每天在学校与同学、同事交流时,用的都是标准的普通话。即便回了家,与家人仍然更多地用普通话交流。当老师20多年来,她丝毫没觉得这样的语言环境有何不妥。
直到今年,24岁的女儿开始向她请教如何说金华话,她这才意识到:我们把金华方言丢了。
“朋友聚会不讲方言,就算回到农村老家,大家聊天也都是用普通话。”回想起来,朱锡兰发觉身边的方言“氛围”实在不浓,“我的那些亲戚,连农村的小孩都不会说金华话了。”
从那儿以后,在课堂上,朱锡兰会尝试着对调皮捣蛋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得拧筋(调皮)’?”在她看来,用金华话提醒不安分的学生,不仅不生硬,而且课堂氛围好,但是班里听懂了这个简单的方言词语并会意地笑出声的同学还不到一半,“不少人都听不懂我在说什么。”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区绝大多数小学从三年级起开始进入正规的英语教育,而更有不少学生,在接受学校英语教育之前,已经开始接触英语。
这让朱锡兰感觉到,方言的保护迫在眉睫了。
据朱锡兰了解,金华方言属于早期“於越”先民语言,后来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传播的影响,融合了“楚语”、“吴音”及中原一带迁徙民的“官话”,形成了地域特征明显的婺州方言。
“金华方言光声调就有七八个;像筷子念成‘箸’,抽屉念成‘暗槽’,都保留了古汉语词汇,语法上和普通话也不同。”朱锡兰说,“如果从小生活在普通话环境里,长大了又没有金华话的氛围,要学会说方言,难度不小。”
在提案中,朱锡兰列了这样几条“抢救”方言的建议:
1.成立方言调查整理小组,采集并录制金华各地方言的纯正语音。2.编辑金华方言志,记录金华话的发音、语法等,由市档案馆存档、长久保存。3.加强宣传,唤起居民对本地方言的归属感,自觉地保护和传承方言。4.政府应倡议或建议本市居民在非正式场合如家庭、私人聚会、课外等场合用金华话交流。5.在大众传播媒体中,适当增加方言节目(如《新闻节节棒》《二十分可乐》等)。6.让地方性语言与艺术表演等相结合,将语言转换成卡通片、地方戏曲、民谣、民歌等形式,增强其审美性与趣味性。7.在中小学学校中,增加与保护方言相关的地方性课程。
交通
求解义乌市中心停车难
背景:在寸土寸金的义乌市中心商业区,找车位已成了困扰市民的一个大难题。由停车难带来的乱停车、人行道停车、慢行找车位等情况又使拥挤的道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城市生活秩序。
建议:在市区增设停车位,加建智能立体车库,实行停车收费。
提案发起人:党代表余绍国(义乌市纪委副书记)
中心商业街区人流、车流量大,但早期规划相对滞后,没有配建相应的停车设施或没有配备充足的停车位;出租车等公交优先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司机欠缺社会公德意识和安全意识欠缺,乱停乱放司空见惯。
余绍国在给义乌市区停车难这个疑难杂症把过脉之后,得出上面这几个“病根”。停车难这个事儿,往小了讲制约了整个城市的通行效率,开车添堵;往大了讲,影响了城市形象,特别是如今的义乌已成“特区”。
“有时候出去作,时间很赶,但偏偏找不到停车位。随便停,又要罚钱。”余绍国说,这个难题在义乌十分普遍,很多市民都有反映。“主要是一些商业网点集中的地方,像市民广场周边、南门街、宾王路这些地段,都难。”
于是,在写提案的时候,余绍国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他建议,政府部分要做好停车场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改变公共停车场用地的用途,并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增设停车位。在不影响行人通行的前提下,在人行道上画出停车标志,设置停车位,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停更多的车。
“驾驶员的素质也要提高,不要乱停乱放。”余绍国建议,执法过程也要以教育提醒为主,以疏导和服务为手段,注重人性化执法,而不是一味地开罚单,以罚代管。另外,完善公交体系、规范出租车营运、错时错路段限制非机动车辆、向空中发展建立体车库等也是他在提案中给出的建议。本报记者冯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