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持续阴雨杭州昨晨短暂飘雪
云南连年干旱近期恐难缓解
全球偏冷但说“小冰期”尚无依据
说到这个冬天的雨水,不用看其他城市,看杭州就足够了。
进入2012年以来,杭州的雨天远远要比晴天多;特别是进入2月来,晴朗有太阳的日子用一个手就能数得过来。
杭州市气象统计,今年1月1日到2月23日,杭州累计雨量为256.7毫米,是常年同期的2.2倍,为历史同期第二多(最多的是1998年的305.0毫米)。
多雨的并不仅仅是杭州。这个冬天,我国南方不少地区都持续阴雨。甚至可以说从1月中旬开始,连绵阴雨(雪)天气,就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扎下了根,似乎不肯走了。
今年1月以来,江西已经出现连续50多天的阴雨、寡照(阳光少)和低温天气;
因为低温阴雨,今年南京梅花整体花期比往年推迟7天左右,为近5年最迟。2月25日2012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开幕时,梅花山开花率只有5%-10%;
前天,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还颁发了“天气奥斯卡奖”:老戏骨冷空气饰演一位“冻”人心魄的“艺术家”,众望所归问鼎最佳男主角。“铁娘子”雨姑娘以“死赖着不走”的坚定信念,戴上影后桂冠。评委在祝贺之余也纷纷表示,给他们什么奖都行,除了终身成就奖。
气象专家说,南方多阴雨,主要是因为这个冬天,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势力都很强。它们持续不断地在南方汇集,一碰上,就不甘示弱地开始“掐架”,于是雨就没完没了。
实际上,大家觉得这个冬天特别冷,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阴雨造成的。
截至目前,这个冬天杭州的最低气温是1月25日的零下3.3℃。这个气温其实不算低,往年杭州冬天的最低气温一般都要跌破零下4℃,而且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这个冬天很少出现大面积的冰冻。
最低气温不低,说明天气实际上并不太冷。但正因为老下雨,没阳光,白天的最高气温也上不去,每天从早到晚就是在个位数的气温里徘徊,所以就会觉得始终很冷、很冷。
昨天,杭州市区下了“立春”以后的第二场雪。早上7点多,正要出门上班的人突然发现,正在下着的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漫天飞舞的雪花。有时一片片很大、很分明,有时却又很细小、很密集……断断续续下了3个小时左右。不过,因为地面温度偏高,昨天的雪一落地就融化了,杭州基本没有出现积雪。
其实,杭州2月下雪并不算很稀奇(《杭州气象志》上说,杭州市最早下雪在11月上旬末,最迟在4月中旬,大雪一般出现在1-2月),或者说,这个冬天过到现在,下不下雪对杭州人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大家更期待的,应该是一段晴朗的好天气。
可惜,昨天小规模来“骚扰”杭州,并带来雪花的冷空气,并没有让我们摆脱暖湿气流的控制。今天开始到下周一,杭州又是雨水不断。
看到这里,不知道多少杭州人又会失望地叹一口气:这个冬天,杭州的雨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但这几天的雨要是放到云南去下几天,当地人恐怕会开心得不得了,因为云南正在遭遇50年少有的干旱。
昨天下午,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他说,如果把入冬以来全国的气候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冷”。而这个“冷”在各地也不是千篇一律。大致来说,南方是湿冷,特别是华南地区、东南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又异常偏多。北方是干冷,东北碰到了50年来降水量最少的一个冬季,积雪也少。如果再说得远一点,欧洲部分地区则是遭遇罕见寒潮,冷得离谱。
我们把这各种冷的情况,整理了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2012年我们已经和正在经历的天气,以及气象专家对天气的分析。
欧洲极寒
东北及云南干旱
今年以来,山东平均降雨1.4毫米,比多年同期偏少6.3毫米。据说这两天,黄河济南洛口段部分河段已露出河床底部,水面最窄的地方已经缩减到100米左右,只有原来水面的1/4。
东北则碰到了50年来降水量最少的一个冬季,但这样的旱情还并不是最严重的,更严重的干旱出现在云南。
据《人民日报》2月27日的报道,持续干旱已造成云南15个州市770多万人受灾,319万人、15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面积达822万亩,林地受灾面积达200多万亩。
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却连续三年遭遇大旱,央视《新闻1+1》2月27日推出专题《干旱:为什么总在云南》。节目中,云南省气候中心戴丛蕊接受采访时说,云南省年平均降水量是1090毫米,而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三年间,云南省累计少下了555毫米的雨,降水总量亏缺了将近17%。
云南旱情可能再发展条件适合会人工降雨
不管是江南的持续阴雨,还是云南的罕见干旱,都还算不上是极端天气。最近能称得上极端天气的,应该是欧洲的低温暴雪。
1月27日起,一股极强的西伯利亚寒流席卷乌克兰、波兰、立陶宛和罗马尼亚等国家,1月31日24小时内就有20人冻死,许多地方的气温骤降到将近零下30℃;
在寒流的影响下,欧洲从南部的意大利到东部的土耳其也都出现了暴雪、严寒和大风天气,欧洲东部、中部和北部国家白天气温降至零下20℃到零下10℃左右,晚上低至零下30℃至零下20℃。
郑国光说,这样的低温暴雪天气是多年来少有的,并已经造成600多人死亡。
云南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晏红明说,这三年的干旱,在滇中和东部地区比较明显一些,而且冬春季节季节性干旱更为明显。虽然干旱的大部分是由于自然、天气,包括地质等原因造成,但是也有网友猜测,烟草种植是云南的一大产业,会不会是当地雨季人工防雹,导致了干旱?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专家已经表示,这两者一点关系也没有。
人工防雹,是人为地影响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产生冰雹的云层,使云中的冰雹胚胎不能发展成冰雹,或者使小冰粒在变成大冰雹之前就降落到地面。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广河说,云南干旱和人工防雹一点关系都没有。人工防雹使用的催化剂(碘化银)起作用的时间只有3到4个小时,超过这个时间就不会起作用了。而且,人工防雹不仅能够减少冰雹,在有些时候还能促进雨滴的形成,增加降水。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气象部门一直关注未来气候发展,总希望在旱季也能够多下点雨,非常遗憾的是从目前的预测情况来看,云南的旱情还会再发展。但是气象部门会抓住有利的时机,如果有合适的云层,就采取人工增雨的办法增加一些降水。但是如果没有适合的条件,很难通过人工方法增加降水。
偏冷小冰期来了吗现在判断还太早
有一段时间,不少媒体都在说,寒冬显示地球的小冰河期已经到来,这样的冷天可能会持续20年至30年。
“小冰河期”,确切的称呼应该叫“小冰期”(Little Ice Age)。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定义,这是指1550年到1850年之间全球气温显著偏低的时期。
天文学研究生、科班出身的天文、气象爱好者“小龙哈勃”曾在著名科普网站果壳网上发布过一篇《小冰河期已来临?》的科普文章。文章中说:
“与之前的中世纪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比较,‘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呢?说出来似乎并不夸张:比20世纪偏低不到1℃。但这小数点之后的变化已经足以让海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下雪了,广州等地更是多次有平地积雪数寸乃至尺余的记载。
“‘小冰期’的重要特征,是长时间、全球范围内气温的显著下降。
“目前在欧洲等地肆虐的严寒天气,不论是持续时间还是肆虐范围,都还无法与‘小冰期’相提并论。尽管历史上出现过小冰期,但小冰期的具体成因目前尚不明确。仅仅因为近期出现的严寒天气就预言‘小冰期’又要来了,这是非常不靠谱的。”
郑国光在昨天的采访中的观点和“小龙哈勃”接近。他认为,“小冰期”的判断还为时过早。不能因为一个时期,一个地方气象条件或者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就对全球的气候趋势或全球气候状况做出一种简单的判断。他还说:“我想也不会出现像《2012》电影里那样可怕的场景,那只是科幻而已。”
有关未来的天气和气候趋势,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们在这里一并列出,供大家参考。至于哪个准确,哪个夸张,只有等时间来检验。
南方雨水仍旧“如影随形”
中央气象台昨天18点预报说:2月20日以来,南方大部地区持续出现阴雨天气。预计未来十天,连绵雨水仍旧“如影随形”。
云南、四川南部旱区未来三天,部分地区将有弱降水光临,但不足以“解渴”,旱情仍将持续。
北方未来三天,降水天气逐渐增多,东北地区、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将被降雪覆盖。其中,青海东南部仍是“雪势”最盛的地方,局地将会出现大雪。
今春气温会比常年偏高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根据现在的预测,今年春天气温会比常年同期略偏高一点,但是降水量比常年要偏少一点。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如果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在北方如华北、东北就有可能发生春旱。
北极海冰融化速度超出预期
新华网柏林2月23日消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和德国气候计算中心2月23日推出的最新气候模型显示,北极海冰融化速度与二氧化碳排放紧密相关,目前北极海冰融化速度超出先前预期,如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北极海冰将彻底消失。
海洋学家约翰·容克劳斯说,如果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全球气温大幅升高,北极海冰将急剧减少,到本世纪中后期,人们在夏季将不见海冰踪影;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即使在冬季,北极海冰也会消失。但如果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内,北极海冰虽然依旧会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至少在21世纪的夏季不会”。
今后十几年
变冷可能性比变暖要大
2月13日,《光明日报》的一则消息中提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古气候学家郑景云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年的冷没什么不正常。今后十几年变冷可能性比变暖要大。
郑景云是研究古代气候的专家。他认为,2008年初的南方暴雪,与乾隆后期转冷很相似。乾隆中期的气候相对温暖,但大概1796年前后出现了一个与2008年极为相似的严冬,之后中国就进入了一个寒冬频发的时期,其后30年左右的冬天都比较寒冷。
郑景云和他的团队还研究过,过去500年曾经出现过4次类似2008年的严冬,其中3次严冬之后,中国都进入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寒冷期。因此他认为,今后十几年,很可能是变冷,而不是变暖。
黄石公园可能已进入活跃期
@家人杂志(《家人》杂志官方微博):央视新闻频道报道,据美国科学家观察,黄石公园内的巨大休眠火山很可能已进入活跃期。若超级火山爆发,周围1000公里内的人无法幸免,美国2/3的土地将被岩浆吞没,火山灰会大量进入大气层,遮挡大部分温暖地球的阳光,地球年平均气温下降10℃,在6-10年内陷入严冬。
全球变暖或助恐龙重生
科学网(kexue.com)消息,最近科学家的调查,似乎预示着将来可能看到真实的恐龙。
除了人为对环境的破坏,目前全球的温室效应也影响了不少物种的生存,导致一些物种灭绝或者濒危,而这种环境则更有利于恐龙的生长,为恐龙的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美国的古生物学家发现证实,发生在2.01亿年前三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曾将陆地和海洋中的一半物种扫荡干净,从而引发了恐龙的崛起。
这次灭绝事件几乎消灭了所有的原始鳄类,此举为早期恐龙扫除了最大的竞争对手,并最终登上了统治地位。而目前地球的情况与当时极为相似。
据都市快报 作者 顾怡
- 青菜半月涨1倍贵过春节 连日阴雨不少菜都烂在地里
- 阴雨连绵草莓“发育不良” 产量普遍下降
- 气温低光照少阴雨多 临海草莓产量锐减价格居高
- 温州连日阴雨天气 但空气质量确实好多了
- 2月底还有人买貂皮大衣 持续阴雨打乱商家节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