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1日讯 前天,49岁的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了201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大奖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王澍也由此成为继1983年贝聿铭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建筑师。
然而鲜有人知道,这位华人建筑大师的处女作就在海宁,当晚就已经有消息灵通的海宁网友在论坛发帖:“海宁青少年宫要火了。”那幢红白相间的建筑物就是王澍22年前跨出校门后的第一个作品。
青少年宫
是大师处女作
“我的心情非常复杂,这是个巨大的惊喜。”王澍对于得奖有着很多的感慨,“因为普利兹克奖并不是针对设计师的某件作品而颁发的奖项,而是对设计师在一段时间内一定数量的作品的肯定,所以很多建筑师在60岁的时候才能得到。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在过去的10多年间还是做了不少的事情,看来真诚的工作和足够久的坚持一定会有收获。”
因为王澍,人们看到了由超过1亿块再利用的石、砖、瓦构建的宁波历史博物馆,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传统手工技艺于一体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宁波当代美术馆、上海顶层画廊……
而这位建筑大师最早的作品就是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的海宁青少年宫,虽然今天的王澍已经很少提起自己的这个作品,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该作品是理解王澍设计态度的一个起点。
朝气蓬勃的
“红白相间”
“对!我们的青少年宫就是王澍亲手设计的,当年他还是刚跨出校门不久的小伙子。”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海宁青少年宫主任马晨叶。对于当年的事情,马主任记忆犹新,青少年宫是1989年公开招投标的,当时有10个单位投标,而王澍代表的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环艺系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一起投标的有很多都是建筑界的前辈,最后王澍的作品中标。”马晨叶说,王澍当时研究生毕业后在美院当老师不到一年,和他一起竞标的还有梁思成的高徒、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海宁人章又新,所以王澍得知自己中标后,喜出望外。
王澍之所以能胜出,马晨叶说,“主要是他的作品符合了我们提出的全部的功能性要求。”更重要的是,作品的外观设计和明快的色彩也让人耳目一新。“红白相间显得朝气蓬勃,连我这个外行当时都觉得挺别致的。”在一片规规矩矩的建筑物中,海宁青少年宫确实有点“离经叛道”。
不过,这幢建筑面积2832平方米的红白建筑从建成后就被海宁人津津乐道,网友zipoochai留言:直到现在,我还常和同事聊起海宁的公共建筑现状,如今新建公共建筑设计平淡无奇,倒是1990年建造的青少年宫比今天的很多新建筑都要有设计感、艺术感。
设计灵感
源于《摇滚青年》
青少年宫的建筑主体嵌入了一个红色立方块,而这个立方块和南面的广场一起,构成了一组相对独立的场所造型,王澍曾经说过,这次的设计灵感,源自田壮壮执导的影片《摇滚青年》中一群少年在故宫午门广场跳霹雳舞的画面。
上世纪80年代,西方文化随着改革开放涌入中国大地,对青年一代有特别的亲和力。霹雳舞这个来自美国黑人群体的舞蹈随着一部电影在中国的热播而传遍大江南北,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街头,都能看到一些半大的孩子在练习这种舞蹈。王澍属于中国建筑专业学生中最早痴迷西方文化理论的一批,不过在马晨叶的印象中,王澍是个低调的人,他才华横溢但从不计较功名利禄。
“2008年,我们还请王澍来海宁参与了青少年宫扩建,当时他很爽快地答应了,还手绘了一个扩建初稿。”马晨叶说,不过后来由于各种原因,青少年宫停止了扩建计划决定异地重建。“不过大家可以放心,重建只是为了摆脱目前青少年宫以培训为主的单一性,老的青少年宫还是会继续使用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