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了新药“盐酸埃克替尼”,扭转了抗肿瘤品牌专利药被欧美垄断的局面,标志着我国医药研发实现了从仿制向创制迈进的重大变革。
随着创新步伐的加快,浙江经济由“块状经济”迅速向“产业集群”升级,未来将形成数十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发展,让原本如“一篮土豆”般散乱而缺乏联系的“块状经济”,变成“金字塔”式分工精细、产业链更长、效益更好的企业群。
产业集群会带来什么效果?嵊州市针织服装协会会长徐国生说得很形象:过去替人家加工领带,是“酒肉穿肠过”,辛辛苦苦生产一根领带,也就挣个块儿八角。现在我们完成了产业链布局——研发机构、核心技术、自主品牌样样都有,汤汤肉肉全是我们的了!
未来3年,浙江所有地级市、工业总产值千亿县、42个省级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都将建成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应用工业设计成果的产值将占全部新产品产值的50%以上……
由“单极突进”到“多轮驱动”,区域发展更平衡;由“二元结构”到“工农互助”,城乡携手齐跨越
“抓经济增长,必须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从可持续发展看,缝好‘里子’尤为重要。美,不能只体现在面子上,我们要‘由里往外’美。”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一贯坚持的原则。
有了这个原则,浙江各地更注重下憨劲、下实劲。这些“劲”,可能不会体现在GDP上,但它为浙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过浙江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这里城乡差别不太明显!
的确,在浙江,即使偏远的乡村,也实现了“三头”——公共交通到村头,硬化路面修到地头,超市开到门头。人们的穿着,享受的福利待遇,也都在告诉人们:这里的城乡鸿沟正在填平。
现在连被称为浙江“西部地区”的丽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也连年跃居全省前列。如果说,以前浙江沿海地区的崛起是“单极突进”的话,那么今天浙江省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个区域正齐头并进,呈现出“多轮驱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受历史和自然条件影响,浙西南山区与浙江沿海地区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统筹区域发展,基础设施是关键。近年来,浙江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高速公路网络工程、乡村康庄工程、水运强省工程以及电力的“三个1000”工程,每年近千亿元的投入,为浙江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了重要的基础条件。浙中山区武义县58个“康庄工程”项目建成后,全县基本实现了1小时交通圈,从一个贫困山区“跨”进了发达地区的“经济圈”。
在消除贫困县的基础上,浙江省委、省政府适时地把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贫困乡镇上来,以相对较贫困的100个乡镇为扶持对象,作出了“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重大决策。快速发展效益农业,加快下山脱贫步伐,扩大劳务输出,加大科技扶贫力度等。多管齐下,带来的是全省欠发达乡镇全面达到国家小康标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